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第55章:大明的“生命线”

穿越明朝假太监 第55章:大明的“生命线”

作者:宫堡鸡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13:40

第55章:大明的“生命线”

诸葛亮的“东和北拒”,以及汉武帝“虽远必诛”,坚定了朱由检议和的决心。

虽然朝臣一致反对,他还是派王立去了辽东。

当然,这次的秘密议和,朱由检还是有自己的底线: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首先,皇太极的“大金”,朱由检并不承认;

皇太极盘据的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大片土地,他必须承认是大明的土地;

其次,朱由检可以接受的“一百万两银子以内”,这并非赔款,而是对“奴尔干都司”辖域内大明百姓的一次性抚恤。

至少,协议上要这么写!

诸多的议和要求,在王立看来十分可笑。

只能说,朱由检这个皇帝,实在太好面子了。

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但是,在朱由检看来,辽东的暂时停战,对自己十分有利。

只要能停战一年,关锦防线只需抽调一半的兵马,就能剿灭陕西的“二王民变”。

只要平定了国内,再倚仗山海关坚持几年,大明的财政稍稍缓解,马上就能收复奴尔干都司。

受人敬仰的“千古帝王”汉武帝,就是自己的榜样!

汉武帝能行,自己也行!

只不过,朝中官员实在可恶!

与后金的议和,必须秘密进行!

议和的协议,更不能留在史书上!

此次去往辽东,王二狗的公开身份只是监军!

甚至,就连被朱由检委以重任袁崇焕,也不能让他知道!

当然,要经过袁崇焕的防区去往盛京,很难秘密而行,只能尽量瞒着他了!

……

天启二年,兵部尚书孙承宗经略辽东,启用袁崇焕。

当时,袁崇焕奉命以山海关为后盾,以宁远城为中坚,以锦州城为先锋,以多个堡台相互联防,构筑了以守为攻的“关锦防线”,又称“关宁锦防线”。

防线最北端的锦州城,距离沈阳中卫(后金的国都,称盛京),仅有六百里之遥。

防线最南端的山海关,距离大明的京师,也是差不多六百里。

从整体上来说,关锦防线是一条大约几十里宽,二百里长的“狭长地带”,西侧是崇山峻岭,东侧是无垠的大海。

如果关锦防线最南端的山海关失守,后金骑兵就能直逼大明的京师!

所以说,辽东战场的核心就是关锦防线——大明的生命线。

朝廷倾尽所有,也要守住这条生命线。

……

崇祯元年秋,身负秘密使命的王立,以监军的身份来到宁远城。

此时的辽东,与袁崇焕不和的满桂,被调回了京师。

军中,全是袁崇焕的人。

而且,没有太监监军。

手执尚方宝剑的袁崇焕,几乎成了一方诸侯。

对于王立的到来,袁崇焕从心底里并不排斥。

甚至,还有些欢迎。

“王公公,你的二百门新式大炮和火枪,何时才能运来?还有,你承诺的军饷,何时才能运到?”

“袁督师,我承诺的是两年之内,现在还不到一年。所以,你别急嘛!”

“不急?我如何能不急?我向皇上承诺了“五年平辽”!如果没有这批大炮和军饷,我如何五年平辽?”

袁崇焕再三逼问,王立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袁督师,就算没有大炮,多练几千骑兵也行嘛!”

“骑兵!你以为我不想练骑兵?骑兵比大炮还费钱!你知道么?”

“哎呀,朝廷军费告急,南方的税银又收不上来,万岁爷也急啊!

不过,我此番来到辽东,正是解决军饷的问题!”

“王公公,你就带了几百太监前来,并未带来一两银子!你拿什么解决军饷?”

“额……对了,前不久,被兵卒释放的右佥都御史毕自肃,他自杀了!你知道么?”

“还不是怪你!如果士卒没有欠饷,他们会哗变?快说!军饷到底怎么解决?”

“袁督师,如果……我说去长白山挖人参换钱,你相信吗?”

王立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引得袁崇焕勃然大怒,猛拍桌子:

“军中无戏言!王公公,你再敢胡言乱语,休怪我不顾兄弟之宜!”

眼看袁崇焕生了气,王立这才收起笑容:“不瞒袁督师,本厂公奉万岁之命,前往盖州卫有重要使命!这是万岁爷的圣旨,请袁督师过目!”

“盖州卫?”

袁崇焕满脸疑惑,接过了圣旨。

盖州卫,洪武九年十月设置,隶属“辽东卫都指挥使司”,位于沈阳中卫以南,两者之间,距离仅有四百里!

关键是,此时的盖州卫,已被建奴所攻克!

圣旨上,确实如王立所言,要求袁崇焕“全力支持,不得有误”!

袁崇焕不敢多问,面露难色:

“如果途经宁远和锦州再往东,路程虽近,却很难逃过建奴骑兵的侦察与追杀!

最安全的路线,应该是渡海东行至皮岛,然后悄悄北上!

不过,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

“是么?”

王立紧盯着地图,装作很为难的模样,挠头苦思。

袁崇焕镇守着宁远和锦州,要通过他的防区去往沈阳,却要瞒着他,实在有些难办!

所以,在圣旨上,王立“执行秘密使命”的目的地,就成了沈阳以南的盖州卫!

“袁督师,如果乘船从皮岛绕行,将会浪费许多时间,恐生变故啊!

对了,你手上不是有六千关宁铁骑么?有这路兵马的护送,建奴骑兵还敢放肆?”

闻言,袁崇焕的嘴角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看看圣旨,再看看地图,实在有些为难。

要从锦州去往盖州卫,不论去往哪座城池,都等同于攻打盛京!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基本没有可能!

当然,派出几十骑轻骑,成功突防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如果王二狗有什么闪失,如何向皇上交待?

圣旨上,清楚写着“全力支持,不得有误”!

王立去往盖州卫,具体哪一城,到底有什么使命,袁崇焕很想问,却不敢问。

他知道,“全力支持”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只派六千关宁铁骑护送,远远不够!

“辽东有四万五千兵马,在锦州和宁远各留五千,我亲自坐镇锦州!

剩下的六千关宁铁骑,以及两万九千步卒,誓死保你周全!”

“唉!也只能这样了!”

王立装作很为难的样子,满脸忧虑:“关宁铁骑的主帅是谁?步卒的主帅又是谁?你确定他们能保我周全?”

“你放心!关宁铁骑,由我的心腹祖大寿率领;

步卒的统帅,也是我的心腹干将,何可纲!

有这二人,必能保你周全!

除非,全军覆没……”

“好,好,好!如果这样,我就放心了!”

王立跺了跺脚,再搓搓冰冷的手指,指着地图问道:“这里的皮岛,由何人镇守?有多少兵马?”

“这人……哼!”

袁崇焕冷哼一声,脸色马上就沉下来:“这人,就是“海外天子”毛文龙!”

“海外天子?”

王立没听过毛文龙的名字,却对“海外天子”四个字有些好奇:“这人有什么本事?为何能称“海外天子”?”

“他,在皮岛上招贼纳寇,独霸一方,吃朝廷的军饷,受朝廷的册封,却不受朝廷节制,岂不是“海外天子”?”

不受朝廷的节制?

王立对此深感好奇,不停地追问,对毛文龙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禁感叹,能像毛文龙这样“独霸一方”,是自己的毕生所求啊!

“袁督师,如果建奴来攻宁远或锦州,有毛总兵在背后袭扰,定能让皇太极瞻前顾后,疲于奔命啊!”

“如果他能听我的调度,固然是好!但是……”说到这里,袁崇焕摇了摇头,很是失望:

“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以及去年的宁锦之战,关锦防线压力重重,他毛文龙却龟缩在皮岛!

要指望他听我的调度,简直比登天还难!

否则,他怎会得到“海外天子”的美名?”

袁崇焕正在气头上,王立索性闭了嘴。

他不知道毛文龙为人如何,也不知道毛文龙跟袁崇焕是否有矛盾,不好贸然相劝。

王立不懂调兵遣将,仅仅从地图上来看,关锦防线与皮岛的毛文龙,确实对后金形成了夹击之势。

或许,宁远和宁锦两次战役,毛文龙没能袭扰皇太极的背后,是情报传递的不及时吧!

毕竟,金州卫、复州卫和盖州卫都被后金占领,皇太极攻打关锦防线的消息,很难从陆路传到皮岛!

等到消息漂洋过海传到皮岛,基本是一月之后了;等毛文龙整顿兵马,翻越长白山,又是半月之后了!

说不定,毛文龙刚刚翻过长白山,就遇上皇太极败退的兵马!

或者,遇上皇太极凯旋的兵马!

不论哪种情况,皮岛区区三万的步卒,都无法与八旗兵抗衡!

所以,如果自己是毛文龙,如果接到皇太极攻打关锦防线的消息,也不敢贸然出兵!

王立沉默苦思,袁崇焕误解了他的意思,哈哈大笑:“王公公,你从没上过战场,却要穿过建奴占领的千里河山,有点紧张也很正常!

我说过,有祖大寿与何可纲的护送,定能保你周全!所以,完全不必担心!”

“额……对!祖大寿能征善战,我早有耳闻。

对了,在祖大寿的麾下,还有哪些能征善战的将领?”

“多着呢!”袁崇焕紧握尚方宝剑,自信满满地说道:“只要大炮和军饷运到,我只需两年时间,就能把关宁铁骑扩至三万!

届时,祖大寿、祖宽、祖大乐、曹文诏、吴襄……”

“慢……慢着!”王立急忙打断袁崇焕的话,神情激动无比:“你刚才说的吴襄……他……是不是有个儿子,叫吴三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