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瓷器?陶器?长不大的我 > 第11章 君有奇才我不贫(一)

第11章 君有奇才我不贫(一)

眼下,那个“无论多晚”回过去的电话,却只持续不到四分钟,千言万语,终究因为怕他担忧,我只说起了自己的病况。

“非池,我们认识十二年了!你不是那种会因为生病而哭泣的人,不知道怎么说,就给我写信吧!”

就这样结束了通话,满脑子只剩“写信”。

“其他老师群体慕艳,大概是羡慕他有我这种好学上进,又心怀感恩的学生!第二天,他就会把我叫到办公室,塞给我一把热乎乎的板栗,说是师母刚煮的。清甜软面的,比鸡蛋黄好吃得多。所以,人的关怀,是相互的。”他曾在信里如是说。

陶子期的信,有抒情,有描写,有议论,严谨到每一处的标点符号!在我读来则有感受,有画面,有道理。虽然三四十公里的距离,曾把我们分开了三年,我却觉得我们一直都在一起,也无话不谈。

那年高中开学,他依然在一堆行李中带了“特产”,全是陶叔准备的。

我初中那几年要熬中药,一直借宿在亲戚家,那家家属里有位中医,方便。不是住校生,也就没有分享的对象,也不能体会那种“群体慕艳”的感觉,所以不太喜欢从家里带东西。

“群体慕艳”这个词也是陶子期发明的,他就喜欢把家里所有的应时瓜果给他的师友分享。

他之前信里提到,给班主任老师送板栗,早晨临出发去捡,下午就能新鲜出现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次日一早他又能收到热乎乎的煮板栗。

十二年前,相识在开学季。我七岁入学,正式上一年级,陶子期五岁半,不需要上早读。每到日上三竿,陶叔把饭装在军绿色的老式挎包里,书包带套在陶子期的头上,一年多后他的脑袋被勒出一道印,刚好是书包带那么宽!

“姐姐,吃饭了!”“姐姐,等等我!”后来陶子期破格允许上小学,还记得那天他换上白衬衫和黑裤子。

“红领巾,我也想要像姐姐一样戴红领巾!”陶叔解释不通,给坚定地说“我就是少先队员”的陶子期系上红领巾。

“姐,我的新鞋子呢?”我飞快地到里屋,给他搬出崭新的鞋盒,他穿上石林牌白球鞋,走在红土地上,透过合欢树林的绿叶,学生范儿十足。

“姐,快看那是喜鹊,尾巴长长的!”路旁有乌鹊叽叽喳喳;

“姐,那只小猫好可怜!哎呀,那条狗好可怕!”路旁有野猫和恶狗眼放凶光;

“姐,好多灰!快跑!”有牛羊和马队掀起尘土飞扬;

“姐,那里有蝴蝶真漂亮!松鼠!一定要抓住一只!”有蝴蝶的翩跹和松鼠的追逐嬉戏;

陶子期一路叽叽喳喳,我们一起见证着大自然的野性与包容,也无意中学习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根竹竿作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年迈的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爱—北京—**”,陶子期总是学得非常认真,坐姿笔直,眼神专注,写写画画。

“姐,这个笔画要从粗到细,你别写成一样粗呀!”书写时,陶子期牢记老师教的笔画渐变,在一旁提醒着我。

“姐,老师说一行要写满,你怎么空一格才写一字?”他质疑我的自作主张。

“爸,我姐上课的时候叠千纸鹤!”他向陶叔告我的状。

简陋的学校,简单的教具,老旧的桌椅,无私的老师,荟聚着一群追梦人的追梦魂。

我和陶子期冬季早起数星星,夏季晚归看夕阳似火,偶尔惊异于它的惨白……开学季的腊肉炖芸豆汤,总是能看着彼此喝几小碗。

“陶子期,我们比赛谁先背会《苦柚》!”

“好呀,背得不熟练的要洗碗。”

然后,课间我躲在某一棵松柏树下背,一丛竹林后面背。

放学后,陶子期追上来“姐,我要去打鸟!那片林子里面有杜鹃花,咱们一起!”。

我在路上默默背一遍课文,不熟练!晚上回家做饭,把课本搁在灶台上,刮了土豆,起身看一眼,添一把柴火,再看一眼,切完土豆丝,还看一眼……

放下碗筷,开始让陶叔当“裁判”,我集中精神一口气背完,有些得意地看着他。他悠悠开口,从从容容就背完了!

“嗯,算平手吧!几只碗,我来洗。”陶叔“判”的结果是自己来干活,陶子期当然争着替他洗了,我自然也准备一盆清水等着漂洗,边忍不住发问“怎么会那么熟练?我都没有见你背?”。

“我不用背,看一遍就能记住的。”他平静地回答,没有一丝得意,如家常便饭。

“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他常这样重复总结。

“姐,你先回镇上上五年级了,要自己按时起床啊!”于是我睡觉开始警醒,闹钟响一声就关,第一个去校门口等开门,期待每一节班会课。

“姐,你爸说得十次‘优’就给你奖励一块手表!”于是我爱惜每一次评“优”的作业本,也会开心地把获奖笔记本抱在胸口入睡。

“小池,你要对老师的工作表示感激,他自己一个人带娃娃,还给你们几个班改作业,很不容易。”陶叔交待。于是我会在教师节给老师挑个小礼物,留言条写了一遍又一遍,再小心地放在老师的窗台上……

六年级时,陶子期也回完小,“瞧他们俩那么白,多像‘老外’!”于是总是有男生来欺负,那时流行“点穴位”什么的,总是往我后背点,我不喜欢陌生的触感,很紧张,随时躲着某几个调皮的男生。

陶子期则干脆给校长写了一封信,里面有句原话“我们姐弟就像老鼠,看见欺负人的猫,只能处处躲着,可是我们没有做错事。”

那天的办公室里,校长让那波人,集体给我们“赔礼道歉”,他们鞠着躬说“对不起,我们错了”。

陶子期,把手背在身后,一本正经地道:“你们当然错了,从小老师就教我们不能互相欺负,玩闹也要有限度,你们不听话,又没个限度。以后再敢,校长就同意我爸来抓你们,他是警察!”

事后校长拉住了我,问“你们是双胞胎吗?你爸叫什么名字?”

我如实回答,却见他一脸愕然。

早熟,是我们对陶子期一致的评价。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看书,喜欢买“英雄”牌的钢笔,喜欢在雨里奔跑,喜欢用香皂洗手后一笔一划地写字。后来,喜欢收集信纸,花花绿绿香气扑鼻,布局款式各异,够给我写了很多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