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 > 第35章:人手不足了

第35章:人手不足了

李庆文点了点头,接着将自己想好的台词说完。

“此番大捷,老将军与众将士劳苦功高,皆是我大秦的有功之士,只是今日天色已晚,朕择日再给你们论功行赏。”

听李庆安把话说完,庞维兴等人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来一些,至少听小皇帝话里的意思,纵然有不满之处,但至少也是瑕不掩瑜。

台词说完的李庆安也想不到其他可说的,便说道。

“摆驾回宫。”

于是大队人马开始浩浩荡荡的返程,而天策府的大军也在将军们的指挥下返回西京大营。

庞维兴忐忑的跟着龙辇没走多远,便有小太监走到他跟前来说道。

“庞老将军,陛下请您登撵。”

庞维兴一愣,顿时觉得他一生阅人无数,如今却越来越看不懂小皇帝了。

一开始小皇帝率百官出城相迎,这自然是莫大的殊荣,可随后他那莫名的眼神却又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而就在自己为此忐忑不安时,他又邀请自己登龙辇?

这可是最高的荣耀了!小皇帝葫芦到底里卖的什么药?

如果可以的话,庞维兴真想谏言小皇帝不要搞这些了,他已经一把年纪,如此一惊一乍、忽上忽下的,他那颗年老力衰的心脏可受不了。

庞维兴在心里叹息一声,一夹马腹,追上了已经停下的龙辇,刚想登上去,却发现范雎的马车也停在龙辇的另一边。

两只老狐狸对视一眼,一瞬间已经用眼神交流了无数的信息。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老朽也不知道!’

’你一直在皇都跟在皇上左右,竟然也弄不清陛下的心思?’

’陛下心思缜密,哪有那么容易猜?老朽又不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虫!’

虽然交流的基本上都是些无用的信息…

“老臣范雎(庞维兴)拜见陛下。”

“二位卿家进来吧。”

李庆安低声说道。

随着这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进入龙辇里,大队人马又开始了继续移动。

“庞老将军,此次平叛的过程还请说一说,范卿家也听一听。”

之前已经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论功行赏,李庆安可不能失言,可回到龙辇后他才发现,自己对于洛邑、广陵的战况根本一点都不了解。

庞维兴也没有递一个详细叙述整个战争的折子上来,谁立了功,谁犯了错?

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这不崴了吗?还怎么论功行赏?怎么给三军将士带来笑容?

于是他赶紧将庞维兴叫到龙辇上来,而又担心自己会有所疏漏,所以又将范雎也叫了过来。

闻言,庞维兴与范雎对视了一眼,前者犹豫了一会便从怀里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说道。

“完整详细的奏折,老夫已经写好了,陛下现在就看吗?”

有奏折啊?那就更好了…

李庆安连忙接过奏折,细细看了起来。

“陛下若是有不解之处,询问老夫便好。”

李庆安点了点头,却不以为然的想到,看奏折嘛!那还有看不懂的?又不是前世高中时那会做阅读理解!

这么想着,他打开奏本看了不到十秒钟,便不禁在心里疯狂吐槽。

真的看不懂啊?这是奏折吗?根本就是天书嘛!庞老将军我们真的活在一个世界上吗?为什么你写的这些我居然完全看不懂呢?

比如这里:’事发之初,依照陛下指示,天策府以集结兵力、以及粮草调集为由延迟出兵时机’?

这是什么意思?我什么时候下达就这样的指示?呃,我是要求过稳扎稳打,但那不是延迟出兵啊?

何况这是延迟到两座首府都丢了…

还有这里:’攻克洛邑,借战乱剿杀谢、金、房、白、黄五大家族核心成员…后以叛国罪将其余分家成员处以流放之刑,没收五大家族全部财产…’

这里就更吓人了…

天策府的将士们都是山贼土匪吗?

你们是去平叛的还是去打劫的啊?

广陵城那帮跟楚王沆瀣一气的地方官员还有士绅富商处死了也就罢了。

洛邑城的五大家族虽说也是二五仔,但人家最后不是还给咱们提供了密道吗?就算功过不能相抵也没必要这么狠吧?

一脑门子问号考完整个奏报,李庆安将其递给了一旁的范雎。

“丞相也看看吧…”

范雎接过奏报细细看了起来,李庆安却在一旁观察着他的反应。

然而令李庆安失望的是,这位老爷子脸上没有出现丝毫惊讶的表情,只有满意的笑容。

难不成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奏折里的内容就离谱?

很快范雎就看完了奏折,他笑呵呵的说道。

“虽然之前就知道庞兄得胜而归,却没想到将军竟然做到了这一步,如此一来陛下也可以安心了。”

安心?我安心吗?看了这奏报老子心脏都要吐出来了,安个屁的心啊?

范雎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过看这奏报,洛邑还稍好一些,广陵的行政体系已经濒临瘫痪了,需要尽快补充人员空白才好。”

庞维兴也点了点头道。

“范兄说的是,洛邑有周敏和陈彬在,问题还不大,广陵目前可是靠着薛岳以及天策府的士兵在勉强维持秩序,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说完两人都将视线转向了小皇帝。

被两个老狐狸一齐盯着,李庆安有些不安的扣了扣大腿,然后试探性的说道。

“行政体系的空白需要尽快补上…这事范老丞相来办吧,回头拟一份草案先给朕看看…”

范雎点了点头道。

“老臣遵旨,但是…不知陛下对于人选上有什么要求?如今朝堂上汉王、楚王的残党颇多,老臣建议还是尽量避免从这些人中选录。”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

“人员尽量挑选背景清白的,寒门士子最佳,老丞相看着办就好。”

闻言,范雎有些为难的说道。

“陛下,翰林院的人才储备不多,与汉王楚王没有瓜葛的就更少了。

此次沧州凉州两地的行政人员补充或许能勉强应付,但此后就捉襟见肘了,今年的科举要不要提前?”

这是人手不足了啊?

听了范雎的话,李庆安立刻就想到前世各类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的体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