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寻龙记 > 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

三国寻龙记 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

作者:东车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55:42

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

第二百六十一章道教鼻祖

宫额新涂一半黄。蔷薇空自效颦忙。澹然风韵道家妆。

可惜今宵无皓月,尚怜向晓有繁霜。何妨手捻一枝香。

-----------南宋.吴潜

转天清早,陈龙和马超携手站在阳平关城楼之,目送张卫马而去。马匹渐渐没入清晨薄雾,消失不见,陈龙转头对马超道:“孟起,我见你麾下将士虽勇,但谋士不足,欲资助你一位军师,不知你意下如何?”

陈龙心下,已经把马超当做自己人,不愿他因为头脑简单,屡屡陷入敌人陷阱,造成部队损失。可惜马超虽闻弦歌,却不明雅意,如今他父亲身死,满脑子都是如何接过父亲的衣钵,将西凉骑兵发扬光大,对于正式投靠陈龙,似乎还没有认真想过。

对于陈龙提出的资助一个军师,马超也没多想,拱手谢道:“那敢情好。我们西凉都是些粗汉子,直来直去,确实需要一个能人,给出出主意。侯爷给派来的,必是足智多谋,敢问是何人?”

陈龙微笑道:“此人叫做丁仪,字正礼,乃是沛国丁氏家族丁冲长子也。此人才学美盛、颇有才干,在零陵科举时名列前茅,现任丹江口水寨军师。”

马超再次拱手称谢,心忽然多了些疑惑,却不知陈龙目光长远,知道马超不会主动投靠效忠,只有让丁仪慢慢影响他,推动他,挤兑他,将来马超要不然杀丁仪自立,则早晚必然和自己有个决战,要不然顺应天下形势,并入自己麾下。抛出这个丁仪,也着实是有些无奈之举。

张卫去后,陈龙留下刘邕领万人队防守阳平关,其余人马尽走勉县大路,以马超为先锋,全军渡过汉江,沿江北直扑汉郡。遥遥望到汉江边张鲁设立的寨栅,马超按照陈龙的计划,大枪一举,全军先设立寨栅驻军,与张鲁军遥遥对峙。

同时,庞德军再度开始造设浮桥,作出跨江作战的假象,张鲁安排在汉江边营寨的守军见状,自然惊慌起来,一方面准备两线作战,另一方面早派了报信的回城去向张鲁禀报。

此时,杨柏在庸败给沙摩柯之后,已经退守汉,张鲁能倚仗的,不过已经是一座汉郡治孤城。杨昂、杨松、杨柏、杨任、阎圃,还有被陈龙放了的张卫,张鲁手下的这些重要的将领,听说陈龙大军到达,也都聚在了一起,脸色都是颇为阴沉。

张鲁今天,换了一身道教鼻祖的打扮,一身杏黄色的道袍,头簪金色发冠,手拿一柄短短的拂尘,显得身姿卓绝,五官俊朗,胡须飘逸,不怒而威。见众人到齐,开言道:“吾弟张卫,先失阳平关,后戴罪立功,又领兵夺回阳平关。不料陈龙狡诈,沿路全军设伏,致张卫惨败被擒。今陈龙放归吾弟,意图劝我和平解决,以保汉百姓。今吾汉如何进退,全在诸位今日之言,还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卫,你且说来。”

张卫站起身道:“南乡候陈龙,当日派刚刚组建不久的青龙军,助我兄长夺得汉后功成身退,将汉拱手让给吾兄长,此事仍历历在目,诸位都是亲眼得见,不容反驳。陈龙此举,可谓有情有义,也说明他不是巧取豪夺、没有信义之辈。”

“但吾被释放的当日,陈龙和我言道,他的目标是尽快天下一统,还百姓一个和平的环境。而且他直言不讳,他和益州刘焉有仇,必须拿下汉,作为进攻益州的军事基地,恰好汉在兄长手,故引兵而来。若汉肯降,他仍会保留道统,允许兄长继续传播道教。若不降,玉石俱焚矣。”

“今青龙军必胜之势已成,我等死守汉,不见益州救兵,听说剑阁栈道早被青龙军阻断。我汉城虽然有兵有粮,但陈龙军的补给也可以从天水供给,虽然攻克汉会付出大量伤亡,但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杨柏新败,庸之敌不日也将抵达汉城下,这四周连逃路都没有了。此时投降,还能善报百姓,于我教义无碍。吾劝兄长,可趁势投降陈龙,不见羞于天下也,而百姓有益。”

张卫说完坐下,张鲁默默不语。杨松咳嗽一声,起身道:“主公,张卫将军所言甚是。当初臣下一再力主量力而行,若力有不逮,则考虑投降保全,尚不失尊严,可惜被某些心存侥幸的奸臣所阻,才有张卫将军之失。如今两万雄兵灰飞烟灭,又是孤立无援,百姓荼毒,都是拜那奸臣所赐。”这些话句句诛心,说的阎圃脸色阵红阵白,却有苦说不出。

张鲁还是端坐不语,眼色虚空,似乎在修炼着什么道家仙籍。杨柏、杨昂、杨任都是武将,没什么好主意也不再发言,阎圃终于叹息一声,正正式式拱手跪下说道:“主公,我还是想说,尊严是用战斗换来的。若不战而降,说不定连正一道都难以保留。如今虽败,还是可以谈判,以博得更好的条件。我的意图,算是投降,可交出部队,要求到庸设立天师道总坛,继续传道,不得阻碍道众追随。若不答应,只好鱼死破。”说罢叩头于地,不再发言。

整个大堂陷入空前的沉默,直到不知谁咕噜喝了一口茶水,张鲁才活过来般,眼珠转动,看着一直趴在地下的阎圃,说道:“阎功曹,你起来吧。刚才我神游物外,得遇祖天师道陵真人。”

张道陵乃是道教鼻祖之一,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九世孙。汉光武建武十年生于丰县阿房村,传说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张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天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后来叹息道:“这些书都无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而他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隐居到洛阳北邙山,精思学道,修炼三年,终于有所大成为仙。后来,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在山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众人听说张鲁神遇先祖,都是一脸期待,张鲁停顿片刻,继续道:“先祖对我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官何用?青山绿水、访道求仙,避开俗务嘈杂和骚扰,方为正道。’”众人听得面色大变,这是张鲁要放弃眼前的一切吗?

张鲁又停顿良久,终于站起身形,对着一众手下道:“吾即日起退隐青城山,唯扫除妖魔,救护生民而已。张卫,你可放榜安民,愿随我清修者,自愿跟随为我道家弟子,随我山结庐,云游天下。我走之后,尔等需一切听从吾弟张卫调遣,吾之家眷人口,也托付给你了。山如缺粮,也请张卫念着兄弟之情,与我徒众送些干粮罢了。”见众人脸露凄容,张鲁神色平静,走下大堂,脚步不停,此仙去,不知所踪。

张卫情知兄长早已安排妥当,托词遇到张祖天师,抽身去了青城山,这是顺利下台了。张卫在大堂朝着张鲁消失的方向一番跪拜,起身站刚才张鲁的位置,大声宣布道:“人来!先把杨昂绑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s/html/book/41/41923/l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