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寻龙记 >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

三国寻龙记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

作者:东车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55:42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黄

"爱书网"访问地址

第六百二十章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s《千字文》

话说郑玄讲经渐入佳境,《乐》理之深似乎无穷无尽,听来令人向往。姜维鼓起勇气的回答技惊四座,不但获得郑玄大师的赞许,也为他自己获得了一个百族大会上比武招亲的名额。

寒门士子荆州人廖立廖公渊,也因为答案比较出色且发人深省,获得了一个厅里就坐听讲的资格,足以令所有在外站立的寒门士子羡慕嫉妒恨。但廖立其貌不扬,还是颇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去强求追求马云的资格。

自此郑玄讲经进入艰深,却是《礼经》《易经》结合。《礼经》记录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精华,许多思想都经过后世不断创新解读,更适合当前的当权者使用。正史中秦火之后,礼经已失传,汉初只有儒学大师高堂生能够传《礼》。《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士礼》就是《仪礼》,也称《礼经》。

除高堂生一脉之外,西汉学术史上又发生两个重大事件:一是发现孔壁中书;一是河间献王得书。恰恰两者又都有礼经出现,且有经有记。所谓“发现孔壁中书”,即在孔子的老宅的墙壁里发现古文经传;《汉志》称:“《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又称:鲁恭王从孔壁“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这与《汉书鲁恭王传》记载:“初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壁中得古文经传”应是一事。

所谓“河间献王得书”,河间献王即刘德,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栗姬,西汉宗室、藏书家。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治所在今河北省献县,因此史称河间献王。《汉书河间献王传》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献王“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这大概就是“三礼”之出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既是“三礼”之一、又是“五经”之一,还是“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因此,郑玄对《礼记》作过注释,最是研究的精深,因此讲到《礼记》,更是口若悬河。陈龙微闭双眼,细听其意,因为研究的少大部分无法听懂,但幸亏还有脑中光脑辅助,对其精密奥义倒是可以明晰。

“天地乃宇宙孕育、自然演化,人兽乃天地杰作、五行精华。而人因为能够进行文化创造,而成为天地间最“贵”者。天对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尽管人道效法天道,天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对于人而言,天仍然是具有其形而上的超神。”

“先圣人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意是把‘天’视为与‘人’具有相关性的价值存在,或天为人可以效法的榜样。圣人修德配天,可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参’。”

郑玄所说,正是《中庸》继承自周公以来“以德配天”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中庸》又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里的“天”就有超越的意思。这是在讲“修身”与“知天”的联系,把“知天”作为“修身”的前提,与孟子所谓“知天”有所不同。

郑玄继续讲经:“天道是人道之所从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样;天或天道虽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变而来的客观性原则,但却又是与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世间的‘教’就是效法天道。”

这一段说的是,天道既为超越自然的主宰创造,存在客观必然性,则预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人道并非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与自然必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性。人道是需通过人事修为达到的、彰显德性而避免作恶的必然性的活动。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过主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必然性。所以,《学记》认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云:“惟善以为宝。”所以,人与天的关系不是单纯的逻辑关系,而是本体上天人相通,而实践上天超越人的关系。

“心为主,身为从,仁德为本,而礼为末。《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中庸》云:‘声色之于化民,末也。’《淄衣》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君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说明心身关系好比君民关系。心为身之主,身为心之体。心安则体安,心好则体好。反过来,心也会因身伤而伤,不仅有主从关系,还有依赖关系。”

郑玄对于《礼记》极为熟稔,这一讲就是半个时辰未曾停歇。陈龙听的昏昏欲睡之际,忽然一声响亮,原来是郑玄不知从哪里变出一根教鞭,敲了敲白板道:“如厕之前,我欲将第三题先出给大家。”

讲台底下立刻骚动起来,连已经睡着的西凉大佬宋建都一下子惊醒过来,他对讲经兴趣不大,对马云却是垂涎已久。郑玄见大家一下子就精神起来,微笑出题道:“地载万物,天垂万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与地似乎不可分割,然究竟天大还是地大?天更重要还是地更重要?天与地究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东车君言: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若喜欢本书,请拒绝一切免费盗版阅读,到网站订阅唯一正版,谢谢对东车君的支持,东车君将继续为您码字。盗版网站请即刻删除,本小说版权只归东车君个人所有,任何网站未经东车君同意,不得转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