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求生记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

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

作者:拉拉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59:5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

这些都是民间的传说,瞎编的,可是天井闸的确是大运河南来北往最重要闸口,可如今这么重要的闸口却被朝廷中的宦官吴器霸占着,就是为了收钱,凡是进入闸口等待过闸的船只,交闸口银,吴器的上级就是内官梁芳,凡是过往船只,按船只大小收钱,连从徐州上来的粮船也不放过,这个吴器收费还特别灵活,没银的可以用商品抵,比如运粮的交粮食也行,运茶叶的就用相等的茶叶抵扣,客船就按人头算,可这一次,章子俊的船头上放着一只白色车壳子,这位吴器感觉很新鲜,就说用这个抵扣过闸费,这可不能答应,章子俊故意喝道:“大胆,这可是运往凤阳皇陵的。”

吴器一听也是一惊,在细看船头这东西,怪模怪样地,上面有几块半透明的琉璃,前后有玻璃,不过吴器没有看明白,原因是前后玻璃上盖着几张破芦席,隐隐然间被阳光反射出几缕耀眼的光。吴器回道:“既然是皇陵的东西,就算了吧,不过要多交一成过闸银。”

章子俊问道:“这是为何啊。”

吴器一翻白眼道:“皇陵的东西过闸,得要多派闸工、纤夫,要不然出了事如何是好。”

章子俊一听原来如此,好说好说。

显然吴器也是以搂钱为主,也不是非要强索,这才让章子俊松了口气。

隔日后船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了闸口,在济宁城内河道停泊,需要采买些新鲜蔬菜、鱼肉及粮食。

明朝初期济宁是府治所在地,管辖着兖州,而目前兖州是府治所在地管辖着济宁,所以济宁为州,那么这个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朝取代元朝之后,明太祖元年(公元1367年)废元朝济宁路为济宁府,随后又陆续划入曹州、东平路一部分和益都路东南部,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济宁府有12直辖县:任城县、郓城县、巨野县、滕县、峄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嘉祥县、城武县、曹县、定陶县;2州:兖州、东平州;9个州辖县:分别是兖州的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东平州的汶上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

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济宁依然是府,并且管辖着兖州,那么为何会发生兖州成为了兖州府,济宁却成为了济宁州,并且兖州府管辖起了济宁州了呢?

是因为朱元璋所封的第十子鲁王朱檀,到洪武十八年已满十五岁,到兖州就藩所致。王子就藩地要升为府,兖州就成为了兖州府,兖州府治也迁到了兖州。而原府治所在地济宁则降为了济宁州,府州的变化也引起所辖县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仅导致了府州属县的大调整,而且兖州和济宁的“身份”也进行了“互换”,其管辖关系彻底颠倒,哪怕是济宁在明朝时因为运河而兴盛,其重要性要高于兖州,但因为鲁藩在兖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还没有发生转变。如果没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兖州,济宁会有很大概率会一直延续元朝时期的格局走下去的话,由济宁一直管辖兖州。

虽然此时的济宁为州治,可是靠着大运河成为南北水陆要冲,漕舟必经之地,是明朝在山东的著名大都市,南北都会,萃四方货物,率非其地所出,岁贡诸方物,往往购觅旁郡。东南纫绮,西安北裘褐,皆萃于此。本地城市居民达五万,加上四方商人数倍于此,城市常住人口超过数十万,这是个不得了的数字,要知道当时江西九江城人口二万都不到。

连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难得来到繁华的济宁,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松,连长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济宁多停留几日调节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专门的码头,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码头,比如粮船专门有米市码头,茶叶、草药有医馆一条街,丝绸缎面有布市坊码头,章子俊的船属于客船,可以通过小府河,进入内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华,光济宁的城墙就不一般,有东西南北门,并且有内外门之分,是双重门。南门, “宣阜门”;北门,“宗翰门”;东门,“绥华门”;西门,“萃城门”。四门左右的瓮城又各建一小门,就是这小门也相当于一般县城的城门了,可驾马车通过,以南门的东南门最大。城门,都是内木外用铁皮包裹着,并用每枚重八两的圆头铁钉,按横九竖十三排列铆钉在每扇门上。另外,在“东门迤南”,还有“水门、铁窗”,并筑有“四门马道”于每座城门内两侧各一条。由于该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个门的结构也是很讲究的。

在城内有三坐地标建筑,地势最高处的铁塔寺。南城门楼之上有木塔,大石桥边上的石塔,称为济宁三塔。

流经城内的还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运的便利,带动了商贸的繁荣,因曲阜距济宁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书院林立,学社遍地,来自全国各路商贸会馆都设有专供家乡读书人的歇脚之地,就因为曲阜,每年来到济宁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乌泱泱地,有些人就在当地安家了,美其名距圣人左侧,读圣贤之书。所以历来文风鼎盛。这就催生了当地吃喝游玩行业空前发展,想想明朝读书人的尿性就知道。

这一次章子俊正赶上孔府祭祀,所以来济宁的全国学子途经赶考的考生,还有游学在外的秀才特别多,因为济宁是大运河最大的集散地,这些赶来的“圣人学生”都是先坐船到达济宁后转陆路赶往曲阜。每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正好今年又是十大祭。

在这里就要说道一个人物,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考中秀才,进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拜江西学者吴与弼为师,到了成化二年时,复游太学入京,得到国子祭酒邢让推荐,出任吏部主事,可是当今的朝堂乌烟瘴气,就决定辞官回乡,聚徒讲学。这一日来到了济宁州,正要前往曲阜,朝圣一下读书人心目中的衍圣公府,顺便拜会一下内孔中几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因为圣人有2500多年历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后裔为内孔,人数不太多。而外孔就不知其数了,比如孔末(早先不姓孔,谎称姓孔的人)的子孙和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孙称为外孔或伪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谱,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谱的人为数众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内孔还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自称是孔子后裔近四万人。

曲阜孔庙初建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为孔庙的本庙。这座孔庙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每年的祭祀活动都是民间自发的,而十年一期的祭祀却是衍圣公府举办,此时的衍圣公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孙孔弘绪,父亲孔承庆,英年早卒。自小由祖父孔彦缙抚养的长大,但是在景泰六年,祖父孔彦缙也去世了,孔弘绪时年才八岁。

自古深宅大院杀人争产屡见不鲜,这位孔弘绪差点被杀死在孔府之中,可见孔弘绪的童年并不算如意,先是丧父,后是丧祖,小小年纪又经历了孔府的变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十岁的孔弘绪还曾入朝进贺。孔弘绪虽然年幼,但是举止得体,明英宗非常喜欢他,在京中赐宅,每逢出游都会带上他。史称:“朝见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

在朝廷的庇佑之下, 为了避免孔氏族人觊觎衍圣公爵位。孔弘绪袭爵之后的日子太平多了,孔氏族人也老实了不少。因为,孔府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路子,跟当朝首辅大学士李贤结为了姻亲,孔弘绪成为了李贤的女婿。

李贤有二子二女,当初次女李氏差点嫁给章子俊,可是章子俊心中只有姚颖,所以李贤把次女嫁给了孔弘绪,当初就是这么一位举止得体的少年英杰,又在几年后成为了大学士李贤的女婿,就飘了起来,到了成化五年,孔弘绪二十二岁了,年纪不大坏事却做了不少。这些年在山东曲阜可谓是为非作歹,坏事做绝,名声都传到南京去了。南京科道言官联名弹劾了孔弘绪,这些言官也很鸡贼,弹劾的罪名是“宫室逾制”,这种罪名基本上是一查一个准。由于兹事体大,朝廷让巡抚山东都御史原杰进行查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