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20章 两王相见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20章 两王相见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20章 两王相见

第320章 两王相见

太平军在占领济南府和兖州府的时候,一边要对人口和土地登记造册,一边还要公审土豪劣绅,另外也要扩充军队。

这么大的事情,范围又是这么广,因此根本瞒不住。

等到崇祯皇帝领军开始南下时,有关山东这边的事情,已经先一步传开了。

并且,不管是把衍圣公和孔家头面人物都吊死在孔庙,杀光了孔家男人,还是土地公有制,都是非常震撼人心,具备了消息迅速传播的因素在内的。

于是,徐州一带到扬州,到处都在传山东的事情了。

“你们听说了么,皇上重新杀回来了!”

“哪个皇上啊?这年头的皇帝都有好多个了!”

“当然是崇祯帝啊,真是应了那个童谣了,天落石,太平兴,皇帝来了天下定。以后很快就要天下太平了!”

“这话怎么说?”

“你不知道么?天上会掉石头,听说都砸死了满清的山东巡抚,太平兴,崇祯帝的军队,如今就叫太平军呢!皇帝来了天下定,可不就是应在崇祯帝身上!”

“这是皇者归来啊!”

“那可不,崇祯帝做得第一件事是什么知道么?把投靠满清,首先剃发易服的衍圣公吊死在孔庙了!”

“好,让他剃发易服,就活该,估计死了后还要被他祖宗暴打,竟然敢剃发易服,那金钱鼠尾,估计都能恶心到孔圣了!”

“这种不肖子孙,打死了拉倒!”

“真是盼着皇上快点来啊,到时候就有好日子过了!”

“这话又怎么讲?”

“你还不知道么?崇祯帝把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然后按人头五年一次分土地,所以,只要是在册的大明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土地分!”

“那像我这种别人家的奴仆,能有田地分么?”

“听说崇祯帝是严格执行《大明律》,太祖皇帝当年规定,什么品级多少奴仆,超过这个数,都是要释放为民的。敢有超出,一旦被告发就严惩不贷。另外,崇祯帝还学太祖皇帝当年,也会拿出钱帮一些奴仆赎身为民。这么一来,只要登记造册之后,便都有田地可分了!”

“真的么?这……这……崇祯帝什么时候来啊?”

“……”

对于绝大部分大明人来说,在听到了太平军在山东的事情,了解了太平军的政策之后,那都是日盼夜盼地盼望崇祯皇帝到来了。

首先,崇祯皇帝的身份摆在那里,这不是反贼,是正统的大明皇帝,天然就有认可度。

其次,剃发易服令下,特别是江南这边,更是怀念明朝的好,结果,明朝皇帝杀回来了,这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再着,明末这时候,江南礼乐崩坏,早就视《大明律》于无物。太祖皇帝当年的规定,基本上就没有遵守的。其中有一条,就蓄奴非常严重。有钱有权的,奴仆成群。这其中,主动为奴,被动为奴的都有。

如果不是世道不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奴仆!崇祯皇帝要严格执行太祖皇帝有关奴仆方面的规定,并且能分田地,对他们来说,如果真的实施,简直是如同再造之恩一般了。

崇祯皇帝的太平军如今其实就干三件事,一是重新登记人口田地,分配土地;二是公审土豪劣绅,类似追赃助饷;三是扩充军队。

这三個事情都简单明了,有关的消息也就传的清楚。一时之间,到处都在盼着王师到来。

当然了,那些投靠了满清,帮着满清为非作歹的,那就如坐针毡了。比如,镇守徐州要地的夏明德,他在松锦之战中偷开城门,害死了不知道多少大明朝的文官武将,还有那么多的将士,因此,他知道崇祯皇帝是绝对不可能放过他的,就立刻飞报南京那边。

等到知道太平军开始南下之时,他就只有两千人马,徐州城内还不稳,根本不可能守住,就弃城南逃了。

南京城这边,满清的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本以为夺取了南京,天下已定,他自己就坐镇南京,每天缩在南京紫金城内享乐,派出手下四处接收州县。

等到强制剃发易服令传到之后,他也没管,自然有的是手下会帮他去做。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他会在不久之后,押送弘光帝、潞王等明朝宗藩北返。

结果,蝴蝶效应之下,他还在南京享乐呢,就接二连三地收到了不少坏消息。

那些汉人拒绝剃发易服,各地都开始动荡,特别是江阴,闹得更凶,把大清派去的县令杀了,还把常州府知府派去镇压的军队也打败了,求援文书不得不送到南京。

多铎收到消息,便派明国降将刘良佐前去镇压。

军令才发出去不久呢,一个更大的坏消息传来了。

多铎一听之下,不由得大吃一惊,难以置信地确认道:“明国皇帝突然出现在山东,已经占了山东,杀来南直隶了?”

天下人都以为那个明国皇帝死在什么犄角旮旯里了,结果却如同突然冒出来一般,竟然还能占了山东,还杀来南直隶了!

这个消息,多铎真以为是底下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但是,很明显,这种事情是没法开玩笑的!

换句话说,那个本来以为已经死了的皇帝,真的是带着什么太平军杀来了!

根据夏明德的禀告,那些汉人都心向明国皇帝,各处都有响应,声势很大!

多铎的脑子还是有的,他立刻意识到明国皇帝在强制剃发易服令之后出现,会有多大的号召力。因此,他不敢怠慢,立刻传出军令,把他撒出去的所有大清军队都召回南京。

随同这个军令一起传出去的,还有他的一道屠杀令。凡有抵制剃发易服的,不管程度如何,一律杀了。并且执行这个军令的,都要交给那些他南下之后投降过去的明朝降将。

很明显,他是怕那些降将在听到崇祯帝的消息之后,又会反叛,就让他们没法再反叛,把他们牢牢地绑在大清身上!

一时之间,随着多铎的这条军令传下之后,建虏主力开始集结的同时,江南各地又一次掀起了腥风血雨。

与此同时,远在福建的福州这边,郑芝龙的宅子内,他正和几个兄弟在一起议事。

就听郑芝豹对郑芝龙说道:“大哥,唐王比那福王是有志气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说要亲提王师恢复中原。我觉得,拥戴他肯定没错。到时候我们郑家都是从龙之臣,就算不成功,回头也是筹码。”

郑芝龙听到这话,点点头说道:“没错。而且一个皇帝的分量,比藩王的分量,那可就要重多了,这是笔好买卖!”

郑鸿逵听到他们两人的对话,有些不满的说道:“拥戴就拥戴了,难道还要卖他,那样会被天下人所不耻的。”

唐王朱聿键是他护送来福建的,在护送之前,他有和唐王长谈过一番,对唐王是很有好感的。

郑芝龙听了却是呵呵一笑,然后说道:“当然了,我们当然要拥戴唐王,能成功就是最好了!”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然后又说道:“不过有个事情,还需要确认一下。免得到时候要是压错宝的话,就不好了。”

郑鸿逵听不明白,便有些疑惑的问道:“大哥,什么押错宝,什么意思?”

郑芝豹这边,却是明白他大哥是想问什么。他正要给郑鸿逵解释时,忽然外面匆匆进来一名手下,向他们禀告道:“唐王马上到府门口了。”

郑芝龙一听,便立刻招呼几个弟弟道:“走,去迎下他,刚好可以问问。”

过了一会之后,唐王在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的陪同下,驾临郑家这边。

郑芝龙原本的南安伯府已经成为唐王的行宫,因此这边的宅子比较简陋,和普通大户人家的宅子差不了多少。

很快,唐王到了大堂主位坐下,然后和郑芝龙亲切说话。他这次过来,是两位臣子的提议下,过来探探郑芝龙的口风。毕竟在这福建,郑芝龙才是说话最响亮的那个人。

结果,还没等唐王问话,就听郑芝龙忽然开口问唐王道:“殿下,微臣以前走海路,经常能见识一些奇珍异宝。据听闻,说当年太祖皇帝得天之眷顾,得到类似夜明珠的宝物好些个,然后留给子孙。不知道这等传言是否为真?”

唐王听得莫名其妙,疑惑地说道:“类似夜明珠的宝物?孤怎么从未听说过?”

郑芝豹一听他这话,感觉他是想隐瞒,便开口说道:“能吸取太阳之精华,带身边能辟邪,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这等宝物,殿下会没听说过?”

他是真有点不相信,如果真的稀少,那衡王为什么能拿出好多个?

从这点上来说,这宝物对大明皇室来说,应该不算稀少之物才对!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话说出口之后,唐王等人更是莫名其妙了。这不,黄道周就开口说道:“郑大帅,此等事情,一听便是道听途说,民间谣言也。天下岂有这等宝物!”

郑芝豹一听他竟然质疑自己,顿时就不满了,立刻说道:“怎么没有,我就……”

他的话还没说完,郑芝龙就咳嗽了几声,打断了郑芝豹的说话。

唐王又不笨,看看郑芝豹,再看看郑芝龙,忽然脸色诚恳地说道:“孤最是信任南安伯你了,如有话,不妨直言!真有什么宝物,是孤有的,孤绝不会吝啬,只要南安伯喜欢,孤必然赠予南安伯!”

“孤希望,你我之间坦诚相待,相交知心!”

这个话,说得非常低姿态了。要是郑芝龙还不说的话,那就是有所隐瞒,彼此之间会留下心结。

虽然对郑芝龙来说,他其实在不在意唐王留下什么心结,但是毕竟他还要利用唐王,因此,想了一下之后,便从袖子里抽出了太阳能手电筒,然后对唐王说道:“殿下可识得此物?”

大堂内的这些人听到这话,纷纷转头看向他手中的东西。

唐王也是如此,看了一下之后,说真的,他看不出来那是什么,便对郑芝龙说道:“南安伯,孤可以看看么?”

郑芝龙稍微有点犹豫,不过最终他还是亲自上前,把太阳能手电筒小心地放在唐王面前的案几上。

本来他还想叮嘱下唐王小心点,但是想了想,这话最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相信,唐王不可能弄坏他的宝物。

唐王很是好奇的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拿起太阳能手电筒,然后查看了起来。

边上的黄道周和张肯堂不由得也是伸头看向这个东西,眼神中都是疑惑。

按照郑芝龙的说辞,这个东西应该是个宝物来的,但是他们怎么看,都看不出来这个宝物到底宝在什么地方?

唐王看了一会之后,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有点不甘心的抬头看看黄道周和张肯堂,发现他们两个也是看不出来,无奈之下他最终只好看向郑芝龙说道:“孤实不识得此宝物!”

本来就善于察言观色的郑芝龙,在观察到他们的表情之后,已经知道他们是真不知道了。心中有点疑惑之下,他伸手拿回了宝物,然后回答道:“衡王就有此宝物,那看来该不是祖传之物了!”

他心中也有疑惑,那衡王哪来的这种宝物,而且还不止一个,到了后面甚至还贱卖了。

听到他这话,边上的黄道周忽然开口问道:“敢问南安伯,这宝物有何奇特之处,说出来听听,说不定唐王殿下便能想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最怕的是别的藩王也跳出来要抢监国之位,要抢大明皇帝之位。刚才听郑芝龙的意思是说,这是太祖皇帝传下的东西,既然这样,要是衡王有而唐王没有的话,那明显衡王会更具优势。

因此,他就不甘心,想要弄个明白。没道理衡王有,唐王会没有!

郑芝龙听到他这话,稍微犹豫了一会,便按下了按钮。

不用说,唐王等人一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芒,当时就亮瞎了他们的眼。能发出这么亮的光,他们是真没见过。

这么奇特的东西,要是唐王有的话,没道理会不知道?

张肯堂想起郑芝龙说这个宝物,还有吸取太阳之精华,辟邪,延年益寿的功效,他便马上追问道:“为何衡王的宝物会在南安伯你这里?”

事情都到这份上了,郑芝龙也不再瞒他们,就回答他们道:“衡王一直在山东暗地里积蓄实力,为此他不惜把这宝物拿来卖了,换取大量的物资粮草。”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道:“我准备把此宝物卖给倭国或者西夷。”

听到这话,边上的郑芝豹摸了摸他袖中的太阳能手电筒。

郑芝龙的话一说完,唐王不由的大吃一惊,他连忙看看拥护他的两个心腹文官。然后马上转头看向郑芝龙,立刻确认道:“衡王一直在山东暗地里积蓄实力?”

说真的,他感觉有点匪夷所思:山东早就沦陷了,衡王凭什么在暗地里积蓄实力?不就一个藩王吗?还不如他这个唐王传承的年代更久,哪来的实力?

从成祖皇帝之后,所有的藩王都被限制了权力,除了可以在自己的王府内吃喝玩乐之外,其他事情都不能干,甚至连出城扫墓都要有当地地方官的同意才行。

就唐王本人来说,当年建虏围攻京师的时候,他募兵勤王,结果就被崇祯帝给治罪,关到了凤阳高墙之内。

所以说,衡王凭什么暗地积蓄实力,怎么可能能积蓄实力?

郑芝龙听到唐王的话,便转头看向自己的弟弟。

郑芝豹一见,便开口说道:“我去过登州府,把粮草物资交接给了衡王,这是事实!”

他忍不住想说,他凭着聪明,只是用了区区几条船就换来了他大哥用了好多粮草物资才换来的宝物。这个事情一直是他的得意之作,只是可惜没法对外说。

不过此时,没有他大哥的允许,他还是不敢说出来,主要是怕他大哥责备。

唐王听得非常震惊,没想到衡王竟然走在他前面了。

这个年代,虽然有藩王远近亲疏之别,但是最终还是要靠实力的。如果衡王一直在暗中积蓄实力,却从未被外人所知,那就真得是有点可怕了!

黄道周同样非常震惊,他马上追问郑芝豹道:“你是亲手把粮草物资交到了衡王手中?”

郑芝豹听了,倒是如实相告,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是左懋第左大人。”

听到这话,张肯堂立刻想起来了,当即说道:“左大人不就是登州府人氏么?而且他出使京师的时候,似乎就是在山东失踪的!”

不用说,该是被衡王劫道了。如此之早就在暗中积蓄实力,所有人对衡王不由得刮目相看。

唐王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了,他正要说话时,忽然就见有郑府下人进来向郑芝龙禀告道:“门外有自称衡王的使者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