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35章 闻道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

第335章 闻道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335章 闻道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英俄尔岱曾多次和朝鲜打交道,因为是代表满清,就等于是朝鲜的太上皇一般。

因此,朝鲜君臣都非常害怕英俄尔岱,称呼他为龙骨大。

此时,新义州守将突然见到英俄尔岱驾临,顿时吓了一跳,便连忙迎接。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英俄尔岱驾临朝鲜,竟然提出要朝鲜这边出步兵立刻过鸭绿江,协助大清剿灭明军,出水师赶往辽东半岛,断明军的海上退路。

听到这个要求,新义州的守将顿时就懵了。

大清不是都打进关内,据说已经夺取大明的江山了么,怎么还有明军杀到辽东来了?关内的事情,到底怎么样,朝鲜这边并不能确认!但是,有一点能确认的是,辽东是肯定来了明军,并且光靠大清自己没法剿灭这支明军,因此英俄尔岱才会跑来朝鲜要求朝鲜出兵!

那换句话说,关内的形势,绝对不是传说中大清要马上一统天下的形势了!明军竟然还能打到辽东来,并且大清自己都没法剿灭,那就说明,明军还是很强大的?新义州的守将只是简单想想,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表面上对英俄尔岱唯唯诺诺,内心却是欢喜的。

综合来说,如果让朝鲜自己选宗主国的话,肯定是选明朝而不是清朝。只是以前清朝的实力强大,打得朝鲜压根没法生出别的念头,而明军又救不了朝鲜,因此,朝鲜才会臣服清朝。

如今,局势似乎有变化。新义州守将便答复英俄尔岱,说新义州这边并没有多少兵力,水师更是没有,而且他自己没有权力,一切需要禀告朝鲜国王才行。

英俄尔岱是满清中最了解朝鲜君臣的人之一,也是如此,多尔衮才会派他赶来朝鲜。

虽然这个新义州守将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但是他却不讲理,管你要不要朝鲜国王同意,就只是立刻要求新义州守将先把他能调集的所有步骑,立刻跨过鸭绿江,前去协助大清军队作战。

另外,再要他八百里加急,送信去朝鲜都城,要求朝鲜国王立刻派出水师,赶往辽东半岛。

这两个要求,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面对英俄尔岱的强势,新义州守将根本没办法,只能是照办。

八百里加急,只是一天时间,就赶到了朝鲜都城汉城。

让满清这边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消息对朝鲜这边来说,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如今朝鲜掌权的,是仁祖李倧,他是所谓的仁祖反正事件当上的朝鲜国王,是亲明的一次政变。不过在第二次被满清攻占之后,他不得不屈服,向皇太极三跪九叩,从此朝鲜臣服满清。

但是实际上,朝鲜君臣,其实皆是以此为耻。在他们看来,都是这种看法:“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万历)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因此,朝鲜这边虽然臣服了满清,但是也就是对满清的文书上用满清年号。而朝鲜国内,一直用崇祯年号,以至于在朝鲜那边,最终都到了崇祯两百多年的纪年方式。

当多铎夺取了南京,多尔衮认为天下已定之时,在发布强制剃发易服令的同时,也释放了被满清当作人质的昭显世子李澄,但是没想到李澄回国没多久就暴毙。随后,同为人质的凤林大君李淏也回到了朝鲜。

此时,满清的消息一到朝鲜都城,李淏就立刻求见其父王,非常兴奋地说道:“父王,儿臣所说没错吧,大明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岂会长久被鞑子欺压!”

仁祖当年向一個蛮夷行三跪九叩大礼,唯唯诺诺才能保全性命,一直是他的奇耻大辱。对于这个儿子所持反清复明的态度很是赞赏。

因此,昭显世子死后,朝鲜官员提议立昭显世子的儿子为王太孙,但是被仁祖给拒绝了。按照历史发展,他很快就会立李澄为世子,李澄也就是孝宗了。

此时,仁祖也是高兴,同时也是惊奇道:“真的是没想到,明军竟然还能杀回辽东,而且还杀得鞑子要向我们朝鲜求援!真是难以置信啊!”

李澄听了,毫不犹豫地说道:“之前儿臣刚要回国的时候,就因为鞑子的剃发易服令,听到大明南方群起起兵反抗,儿臣就断言,此便是元末明初之时无疑。我们也要早做准备,如此便可配合大明那边一起灭了该死的鞑子!”

他在历史上,一直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

他曾对他的朝鲜臣子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并且,李澄也付诸实施。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10000名,御营厅军增加20000名。

不过这个计划,由于财政困难,大部分未能实现。后来又因为满清镇压了风起云涌的反清复明运动,江山越坐越稳,最终这个北伐计划才没有实施。

但是此时,明军都打到了辽东,李澄要是不配合下,那就怪了!

此时仁祖听到他的话,便非常有兴趣地问道:“那我们这边该如何做为好?”

李澄听了,想了下说道:“不管是步军还是水师,我们都可以找借口拖延时间。如果等我们的步军或者水师到了之后,胜负还未定,那就敷衍之。暗中联系明军那边,看看明军到底是什么情况?要是真的事有可为,可以不怕鞑子报复,不妨配合明军灭鞑子。”

“如此一来,父王助明国之举便能证明,父王一直是忍辱负重,有越王勾践之能,回报率大明神宗皇帝的再造之恩。如此壮举,定能名垂青史!”

仁祖听得非常高兴,便立刻说道:“好,好,好,那就让金自点领兵前去,如此孤也放心。”

金自点是从龙之臣,并且一直以来,都是坚定地站在仁祖这边。就比如说,仁祖被迫向满清臣服,满朝文武都是不满,但是金自点就挺仁祖。因此,他就很受仁祖信任。

但是,李澄一听这个提名,却立刻反对道:“父王,我们出使满清之使臣,一直是他,就儿臣观察,他和满清的关系很不错。如此重要之事交给他,万一出卖我们怎么办?”

说完之后,他马上补充说道:“儿臣愿亲自领兵前去,如此对满清那边来说,我们是拖拉了,但是我们很重视!对于大明那边来说,我亲自去联系,也能表达父王的诚意。之前暂时向满清屈服,实在是有苦衷!”

仁祖听到他的这些话,想了一下,便立刻同意了。

…………

辽东半岛这边,太平军第四军通过无人机观察到,后面还有一支鞑子步军在追赶他们。不过此时,他们也已经到达了金州地界。

黄蜚有些犹豫,是入金州城,凭借城防先守一波,打败跟着的鞑子步军;还是说,直接撤到旅顺去,那里更靠近登州,水师到了的话也能直接登船?

如果守金州的话,好处当然是有城墙作为依托,但是坏处是可能会被鞑子围住,且时间久了会有物资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线膛燧发枪的火药,还有特制的铅弹,就只剩下一半左右,消耗完了就没补充了。一旦战事持久的话,第四军就可能会有危险。

而如果退守旅顺的话,那边并没有城墙,原来的镇子早已被鞑子烧毁,没有城墙作为掩护,面对优势鞑子的进攻,只怕防守会艰难。

黄蜚正难以决策之时,忽然就听到有声音一起响了起来道:“第四军,第四军,能收到消息么,这里是皇城岛。完毕。”

不用说,这些声音来自各个对讲机。

黄蜚和庄子固彼此看了一眼,顿时都是面露狂喜之色。

皇城岛是登州府和旅顺中间的一个海岛,在他们出征辽东的时候,崇祯皇帝就给他们说过,等到后面天师赐下的对讲机足够多之后,他会安排一台对讲机到皇城岛,甚至再后面,会安排到辽东半岛这边的岛上,通过中继的方式,让第四军能随时和崇祯皇帝这边保持联系。皇城岛的呼叫,就意味着崇祯皇帝已经安排,第四军这边能和崇祯皇帝那边联系上了。

于是,作为第四军主将的黄蜚,立刻取出自己的对讲机,马上按下按钮联系道:“我是黄蜚,我是黄蜚,能和陛下通讯么?完毕。”

有对讲机的各营统领,全都带着欣喜之色,听着对讲机里的声音。

“陛下已经到徐州,需要中继两次才能联系。需要联系的话,这就呼叫,完毕。”

黄蜚一听,当然毫不犹豫地说道:“立刻联系,完毕。”

于是,皇城岛那边便开始呼叫登州府的通讯员,然后再往下一级联系,一直联系到崇祯皇帝身边的通讯组。

董小宛一听联系上了辽东那边的第四军,便立刻赶去禀告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这边,刚好在接见阎应元,听到董小宛的急报,自然就优先联系第四军了。

“陛下,末将领第四军从旅顺登陆,横扫辽东,火烧建虏各城,包括辽阳、沈阳,杀建虏留守何洛会。”

“来自关内的建虏援军,其一千骑军被我伏击,基本全歼,鞑子副都统李率泰伏诛。”

“还有八千左右步军在追击,两天路程左右。如今我军马上到金州。完毕。”

崇祯皇帝一听这个战报,很是欣喜,难怪自己占领山东之后,鞑子一直没有动静,却是派兵赶去救援辽东了。

他想了下,马上就说道:“第四军战功卓著,朕等你们安全归来,再论功行赏。你部水师,已经回登州府,补给之后便会去接你们回山东。”

说到这里,他看了阎应元一眼,便又对黄蜚说道:“至于鞑子追兵,有江阴之战的例子可供参考,当好解决!”

随后,他便把江阴之战的大概战术说了一遍。

对于大型无人机的应用,在江阴之战前,太平军这边其实都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江阴之战,让人看到了大型无人机的绝妙应用。因此,崇祯皇帝便立刻给黄蜚介绍经验了。

黄蜚这边听了之后,不由得大喜。

大型无人机,可不会浪费火药铅弹,至于石头之类的,城里有的是。先打击鞑子的士气,击杀鞑子的将领,不要看鞑子军队的兵力多,黄蜚立刻有了很大的信心,知道该怎么做了。

就连一直在听对讲机的声音,没有开口的其他将士,也都是听得非常振奋。因为皇帝那边,指明了一条赢得胜利的捷径。

在和皇帝的通话结束之后,黄蜚便立刻下令,全军进金州城固守,等待水师的到来。

第四军将士这边,原本有点忐忑的心思,全都放心了,一个个都是喜开颜笑。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对话中透露出来的其他信息。

这不,就听到黄蜚兴奋地对庄子固说道:“真的是没想到,陛下那边都打下山东、徐州和扬州府,如今更是跨过长江,还打赢了江阴之战。估计等我们回去之后,陛下都已经光复南京了!”

对于明军所有人来说,京师的意义最是重大,其次便是南京了!能光复南京,那就意味着,光复京师也是指日可待。换句话说,大明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驱逐鞑虏,恢复山河,中兴大明,也是指日可待了!一想到这,大明将士们,谁能不兴奋,谁会不开心!消息传开,所有太平军第四军的将士们,都是乐开了花。

与此同时,在对话结束之后,崇祯皇帝也非常高兴,当即吩咐董小宛道:“把第四军横扫辽东的好消息传给各地,让大家都开心开心!”

朝廷官军横扫辽东,这个消息绝对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绝对会鼓舞士气,鼓舞人心的!对于收复失地,中兴大明,会有很大的好处。

董小宛当然明白这点,立刻遵旨,回通讯组去布置任务了。

边上的阎应元,一直旁听了对话,听到第四军的战绩,不由得也是激动。这让他立刻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闻道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朝廷官军都能横扫辽东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大明中兴有望了啊!

虽然对于这个结论,他在江阴之战后就有了。但是,在那之前,可以说,都是绝望的心情,因此,他真不介意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佐证大明中兴的结论!此时,崇祯皇帝已经带着笑容看向他,笑着问道:“刚才一打岔,朕都忘记说到哪里了?”

从这话能听出来,刚才第四军的消息,冲击了他的心灵,让他太高兴了!也就是对满清的胜仗多了,要是换成以前的话,不要说朝廷官军横扫辽东,烧了满清伪都,就只是对满清的一场战事胜利,崇祯皇帝都会高兴的去祭拜太庙。

阎应元听到皇帝的话,也是笑了下,然后连忙回答道:“陛下,末将正要说有法子动摇南京鞑子的军心士气和民心!”

他所指的鞑子,可不只是真正的鞑子,还包括全城剃发易服的南京百姓。

多铎占领南京之时,南京城投降,无人抵抗。

多铎占领南京之后,去报恩寺上香,就引发南京城万人空巷,甚至还有因围观他而被挤死的百姓。

多铎抓获弘光帝时,朱由崧乘无幔小轿入南京聚宝门,头蒙缁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然后呢,夹路百姓唾骂,还有投瓦砾者。

强制剃发易服之时,南京城没有反抗,全部剃发易服。

由此可见,南京这边,都是拥护满清的。

太平军回头要进攻南京时,南京城的满清既有重兵,又有民心可用的话,就会比较不利于攻城。

而阎应元通过江阴之战的总结,想到了办法,在太平军进攻南京之前,先行瓦解南京的军心士气和民心的办法。

这也是因为阎应元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根据历史记载,不但三箭退海寇,而且还能收人心,写诗词。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这便是明证。

正是因为阎应元有勇有谋,所以他善于总结思考。

在觐见的时候,先给皇帝禀告了江阴之战的详情,又分析了下当下的局势,然后便献上瓦解南京军心士气和民心的计策。

不过正在这时候,董小宛因为第四军的事情找了过来,才中断了献策。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他的提醒,便想了起来,当即笑着说道:“没错,卿且道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