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81章 太阳从西边出了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81章 太阳从西边出了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81章 太阳从西边出了

第381章 太阳从西边出了

万历二十年正月的内阁,空荡荡的,几乎就没什么人。

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因为在年前与王家屏上疏请求明春册立太子,被万历皇帝拒绝之后,一直要和万历皇帝争辩,惹恼了万历皇帝已经离职。

以母亲患病为由,武英殿大学士王锡爵于去年请假探视,滞留不归。

……

总之,如今的内阁中,阁臣就只有两个了。一个是内阁首辅王家屏,另外一个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赵志皋。

还有一个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位也是阁老,不过还在忙吏部的事情,要过几個月才能正式入阁。

王家屏之前上了请求致仕的奏章,一直没有消息,他知道大概是被留中,也就是不批准。要是他走了,内阁就更加空荡荡了。

此时,王家屏坐在自己座位上,看着满桌子的公文,有些头疼。

内阁人手太少,以至于要处理太多的事情。这其实是小事,关键是,国本不定,首辅位置就太烫手。

因为立太子之事和皇帝杠上了,首辅是百官之首,自然要代表百官劝谏皇帝。皇帝不听,就是首辅不称职,他请求致仕,皇帝又不准。

他都可以想见了,接下来那些御史言官的矛头,就会对准他这个首辅不作为了。

可是,王家屏知道,他真的是已经尽力了,皇帝不答应,哪有什么办法?这个首辅的位置实在不好坐,看来还得要再上请求致仕的奏章才行。也不知道哪个首辅有哪个能耐,可以劝动皇帝,早日立皇长子为太子。一直这么耗下去,真的是与国无益啊!

至于让百官退一步,任由皇帝指定太子,那是万万不可的。大明开国以来,就因为皇位继承之事闹过一回,引发了惊天大变,这是万不可有变的。

如若皇帝任性,坏了嫡长子制度,那各家也是有样学样,没有了嫡长子制度,上到皇位继承,下到家主之位,都会乱套的!

想到这,王家屏不由得又在心中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就见东阁大学士赵志皋手中拿着两个奏本,走到了王家屏桌前,脸上的表情非常无奈,用一只手拍拍那个奏本,向王家屏说道:“又来了两本,一本是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的奏章,说献可之疏,臣实赞成之,请与同谪。”

王家屏一听,顿时就头疼了,这是和皇帝针锋相对了啊!

之前李献可和六科的奏章触怒皇帝,皇帝要严惩,被他给封还回去,皇帝已经非常不高兴在那,这钟羽正还说他也赞成李献可,希望同罪,皇帝要是知道了,估计会气得七窍生烟!

他在想着呢,赵志皋又晃了下另外一本奏章说道:“吏科给事中舒弘绪的奏章,说言官可罪,豫教必不可不行。”

王家屏一听这话,头就更疼了。

这个舒弘绪,真的是和皇帝硬顶啊,竟然说你可以给我定罪,但是太子这事必须要定下来。

皇帝看到这两本奏章,怒气更盛,到时候估计不会给他这个首辅面子,硬要处理这些没有眼力的臣子了。

赵志皋自然看出王家屏在想什么,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担心,这事闹下去,还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奏章。皇帝一怒之下,估计朝堂为官的人就更少了。”

当今皇帝回应的手段,他们都能猜出来,不是贬官,就是撤职,然后吏部送上的新官员名单,皇帝一直按着不批。官员少了,烦他的人就少了。

可是,这么一来,诸多国事无法及时处置,就算不是大事,积少成多,也是会出大问题的啊!

但是,有什么办法,国本之争,谁也不可能后退的。

这不,就听王家屏苦笑一声道:“我是已经递上了致仕奏章了,要是陛下不批,我就再上一次,回头,就要辛苦汝迈了。”

赵志皋一听,也是跟着苦笑一声道:“估计我也当不了几天的,两头为难,这首辅太难当了,就这样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很快接替王家屏暂时担任了首辅,一直到明年王锡爵返回。不过王锡爵很快就辞职返乡,他就又担任了首辅。

两人正聊着呢,忽然就听到殿门外传来动静。两人转头看去时,却见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张诚:“传陛下口谕!”

王家屏和赵志皋一听,不由得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无奈。

他们猜测,估计是陛下不肯罢休,或者是怒气未消,反正是要训斥他们。

不过对于皇帝的这个反应,他们也在意料之中,并不意外,便都过去行礼接旨。

“陛下口谕,明日早朝,钦此!”

张诚的话说完,他就看到那两位内阁辅臣就愣在那里了。

于是,他就不得不再特意重复了一下:“钦此!”

听到这个声音,王家屏和赵志皋才回过神来,连忙回应道:“臣领旨!”

说完之后,王家屏连忙站起来,叫住了准备走人的张诚道:“张公公,还请稍等。”

张诚听到这话,便站住脚步,重新转身看向内阁首辅,说道:“首辅大人是要咱家再说一遍陛下口谕?”

万历皇帝从六年前开始,就开始不早朝了,甚至到了后来,内阁辅臣人来人去,就硬是没见过皇帝。

更甚至,到了万历后期,在万历十五年后中进士当官的,哪怕是做到了内阁辅臣,也没见过皇帝,不知道皇帝长啥样的!

因此,王家屏和赵志皋突然听说皇帝要早朝,说真的,他们怀疑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

他们想问问皇帝为什么突然要早朝了?但是张诚是有眼力的,特别是宫里发生了那么奇怪的事情,他又怎么敢说?

王家屏和赵志皋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两人便不由得猜测起来,猜测可能万历皇帝见最近顶撞他的官员太多,因此要当着众人的面大发一次脾气?因为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皇帝就慢慢地不再见外臣,哪怕内阁辅臣有要事要面圣,也都没批准。皇帝的意思,都是通过圣旨的形式传递到外廷。

如今,这突然的要早朝,肯定不是啥好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两个也是很无奈,皇帝传旨了,他们就要去执行。

回头早朝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已经看得到了。

那些官员好不容易能见到皇帝,肯定有一个是一个,都会上奏劝谏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然后皇帝勃然大怒,会选几个人杀一儆百。

想到这,王家屏和赵志皋都是摇头叹息,明日的早朝,腥风血雨啊!

他们两人,明日必定非常难过,想要居中缓和皇帝和文官们的冲突,恐怕会非常艰难。

随后消息传出,顿时朝堂轰动。

张居正还在的时候,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将早朝的频率调整为每月的三、六、九日进行,其他时间则休息。

但是到了后来,万历皇帝根本都不露面了。结果明天既不是三六九,皇帝竟然要早朝,真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大概的原因,那些文官的猜测,自然和两个内阁辅臣的猜测差不多,但是他们就没见有怕的,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约而同的开始写奏章,就准备在早朝上奏。

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刷声望的好机会,又岂能错过!虽然已经有多年没有上早朝了,但是等到第二天一早的时候,每个官员都是精神抖擞的,早就起来了。天还没亮,就到了午门楼前。

他们见到要好的,便纷纷低声询问,然后又表示自己准备了奏章,要死谏皇帝,一定要抓住机会,当面让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

因为他们都在说这个事情,因此说到后来,就不再局限于要好的官员之间了。

有嗓门大的官员,甚至开始公开发言,激昂慷慨地说了起来。

“诸位同僚,陛下肯见我等,机会千载难逢,定要把握住机会啊!”

“没错,我已和家里诀别,不劝动陛下立皇长子为太子,便一头撞死在御前,你们谁也不要拦我!”

“……”

一直到上朝时间到了,在御史的维持下,他们才开始安静下来,然后排队入午门。看很多文官那走路的姿势,就像是要上战场一样。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要向皇帝劝谏一般。

在鸿胪寺官员的安排下,文武官员就位。

很快,皇帝驾到的喊声,便响了起来。

于是,官员们在跪下迎接的时候,纷纷偷眼看去。

他们估计,皇帝的脸色绝对非常不好看。

但是,当他们看到皇帝之时,却一个个变得非常意外。

就见万历皇帝并没有坐便轿入殿,而是步行入殿。

在万历二十年,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还是见过万历皇帝,知道万历皇帝腿脚有疾,因此都是坐便轿入殿的。

这次不坐便轿,他们一眼就看到,皇帝走路是一瘸一拐的了。

不过更让他们震惊的是,皇帝还不是独自一人入殿,而是牵着一个大概十岁左右小孩的手。

不管认不认识的,一看就知道,那除了皇长子之外,不可能是别人。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皇帝要突然开早朝,为什么皇帝上早朝的时候,还牵着皇长子一起来了?为什么?文武官员,哪怕是两个内阁辅臣,都是看呆了,不知道皇帝这是唱哪出戏了?他们的表情,万历皇帝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说真的,他看到这些官员那震惊的表情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竟然暗爽!

原本他步行上殿,心中对自己腿脚还有点在意的心思,也在这一刻不翼而飞,消失的无影无踪。

万历皇帝一直走到龙椅边坐下,也让朱常洛坐自己身边,然后鸿胪寺官员开始唱名入班。随后,文武官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等这个仪式结束,接下来便是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按惯例的话,真有事,那也是转去其他殿开小会。

但是,当三跪九叩之礼完了之后,文武官员,特别是文官,都在等那句“有事奏来,无事退朝”的话时,却听到皇帝先开口说话了。

“皇长子朱常洛已年十有一,朕决定册封其为太子。诸卿可有异议?”

万历皇帝这句话一说出口,顿时,绝对是犹如石破天惊一般,震得所有文武官员都不由得抬头看向龙椅上的皇帝,每个人的脸上表情,要有多震惊,就有多震惊!

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皇帝开口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怎么可能呢?金銮殿上的绝大部分官员,甚至就连那些大汉将军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国本之争,这都争了五六年了吧,突然之间,就这么结束了?

该不会是在做梦吧?

一想到这,就有官员偷偷的去掐了一下自己,他们怀疑自己肯定是还在梦中,梦到了这个场景而已。

现实里,这怎么可能!

万历皇帝看到他们的这些表情,比刚才的更夸张,心里就更是得意:就让你们猜不到。

于是,他就故意说道:“怎么,你们都不说话,是沉默反对,要和朕过不去吗?”

一听这话,文武官员就回过神来了。

激动中的首辅王家屏,第一个站出队列,大声奏道:“陛下圣明!”

赵志皋有点懵,这样一来,王家屏的首辅之位就稳了?不过此时,他也来不及多想,跟着出列奏道:“陛下圣明!”

用现代的话来说,赞成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做法的,是政治正确。也是如此,万历朝的文官才会前仆后继,和万历皇帝对着干,一定要立皇长子为皇太子。

这个时候,谁要是反对的话,那是会所有官员攻击的。

在内阁辅臣都表态之后,其他官员便纷纷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向皇帝奏道:“陛下圣明!”

在这一片赞誉声中,很大一部分官员,摸着自己袖子里的奏章,都在暗道可惜,皇帝就不能多坚持一会,等自己在这金銮殿上慷慨激昂一番呢?

得,没法刷声望了!

万历皇帝当然知道,他们都会赞成,于是,他便吩咐鸿胪寺那边安排正式的太子册封典礼。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见太子这个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他们很快就又想到了下一个事情,于是,他们便又纷纷开始进言。

这不,赵志皋又出列,先奏道:“陛下,太子年十又一,豫教之典当尽快也!”

其他文官一听,便纷纷出列奏对:“臣附议!”

“臣附议!”

“……”

万历皇帝很自豪,经常说他5岁就能读书了,那是因为他5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导他了。

但是,朱常洛就比较倒霉。

原本历史上,其实就是这一次,由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掀起的朱常洛按太子待遇教育的问题被万历皇帝否决,并引起引发了进一步的国本之争,导致万历皇帝厌恶朱常洛,压根不安排他的教育。

如果是原本历史上,一直到万历二十七年,朱常洛都已经十八岁了,万历皇帝在李太后的最终干预下,最终立朱常洛为太子,才开始接受教育。

如今,太子一定,文官群体就开始争夺太子属官了。特别是能教导太子,那在将来,可就是帝师了!尊师重教,是任何儒家王朝都非常尊重的,能成为帝师,不但是对其学问上的肯定,而且对其官途也绝对有非常大的好处。

就算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死后被清算,但是活着的时候,那可是非常有权势的。

当然了,张居正能有那么大的权势,也不只是因为其是帝师。

万历皇帝看着底下的文官开始举荐东宫属官,太子师傅,他也不说话,就听他们在举荐,争吵。

他们是什么心思,万历皇帝又岂能不知道!

不过如今的他,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憋屈了那么多年,他就有心看下猴戏,算是在心中多少出口气。

底下的文官在争吵了一番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具有决定权的皇帝压根没开口,就在看着他们争吵。于是,他们慢慢回过神来,便都请皇帝圣裁。

一直到这个时候,万历皇帝才开口说道:“太子的学问,如今没人能教得了。朕决定请教朕的恩师之后,再行定夺。”

他听朱海军说过,洪武位面、永乐位面,甚至是以后的崇祯位面,都已经是换了朱海军那边的学问。

那不用说,朱海军那边的学问,绝对是要比这三个位面的学问都要好的!那换句话说,朱海军那边的学问,也肯定会比他这个位面的学问要好。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学呢?

不过这个事情,他还没有和朱海军商量过,他也不知道朱海军的学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因此,就没法多说,只能说先请教恩师之后再决定了。

但是,他这话一开口,就让人误会了。

在金銮殿内的这些官员看来,万历皇帝的恩师,那是已经死了的张居正!万历皇帝说要去请教下他的恩师之后再说,这就吓到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