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南安军,零丁洋(下)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南安军,零丁洋(下)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南安军,零丁洋(下)

零丁洋这个地方,今天已经建成了大桥,这何其雄伟!而在当时,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时的零丁洋,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而且,正是因为文天祥的这首诗,零丁洋这个偏僻的地方,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拨开历史的风尘,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三百二十年的大宋王朝,最后一刻的星星之火,就是在这里开始了最终走向熄灭的倒计时,之前,南安军的那一场惨败,大宋的有生力量其实还有不少,那时,至少还有二十万宋军在抵抗着,或者说,在不屈不挠地斗争着,甚至可以说,是在挣扎着。

在历史的大势面前,改朝换代是必然的,大宋的国祚也到了尽头,任何“徒把金戈挽落晖”的抵抗,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没有实际意义,不代表完全没有意义,那是因为,他们的抵抗,气壮山河,大宋的君臣,大宋的军民,共同谱写了大宋王朝的末世挽歌。

臣子或余悲,大宋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最后的关头最终意识到,在海上一直跑是没有前途的,他们很后悔没有听文天祥当年的话。

过去我说过,吃海鲜可以,但是,喝海水不行。没有错,确实不行。但是,由于在当时没有听从文天祥的劝告,没有趁着当时形势一片大好时收拾金瓯一片,没有收拾旧山河,没有抓紧建立起根据地,在当时,张世杰和陆秀夫虽然在忠诚程度上,自然是没的说,可是,他们缺脑子,一味地带着小皇帝到处跑,在海上流亡了好久好久,白白错过了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文天祥当时对此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到最后关头,张世杰和陆秀夫最终意识到文天祥说的是对的,可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张世杰率领数万大宋官军全力攻打潮州,打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打下来,为什么没有打下来,因为,元军有了喘息的机会,精细地布置了防御,而在攻城的时候守城一方早已壁垒森严,更加众志成城。

潮州城头炮声隆,报道宋军逍遁。

在此简单说一下潮州,潮州,什么概念,那是当年韩愈他老人家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当年的大leader,**oss唐宪宗之后被贬谪到的极边地带。“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潮州,距离长安,路八千,何其偏远,而这地方,南宋的君臣想打下来,让自己的战马能吃口青草,让自己的士兵们能够有一口淡水喝,尚且只是一场梦!

大宋王朝真的要完了,连一块能补充淡水的地方都没有,如耿耿忠心,追随大宋之军民何?!

崖山海战即将打响,零丁洋外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往昔,文天祥之峥嵘岁月稠,如今,文天祥为大宋灭亡而愁。

元朝方面的人敲起了大钟,这对于元朝人来说,是胜利的钟声,是前进的钟声,是摧枯拉朽,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的钟声,但是啊,对于宋人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丧钟。

而此时此刻,丧钟为谁而鸣?是为曾经的昏君,是为不跟文天祥通力合作的还讽刺挖苦文天祥的以陆秀夫和张世杰为首的那些大臣,是为文天祥自己,还是为了这忠诚于大宋王朝,宁死不屈,誓死不降的十万义民?都是,也都不是。

潮州城攻不下来,意味着大宋必败,大宋的实际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纵使大宋的这十万军民拼将十万头颅血,大宋的乾坤也绝对没有可能被力挽回。

当时,大宋军民只能吃海鲜,这样很好,但是,只能喝海水,这样好吗?这样不好。字小皇帝宋末帝一下十万君臣,因为在这段时间没有淡水喝,就一直喝海水,在战前一直上吐下泻,有战斗力吗?有的,但是,极小,几乎为零。

这注定了要打败仗,不光明白人能看出来,大宋王朝的十万军民也能看出来,作为他们的敌人的元朝部队也能够看出来。

正是因为元朝方面认为此战必胜,与此同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火拼是最最不明智的选择。

元朝大将张弘范(也是大宋方面的投降派,据说还跟张世杰有亲戚关系,有史学家认为张弘范就是张世杰的堂哥),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

他于是转告自己的堂弟张世杰,如若投降,黄金万两,如若不降,化为血汤。他把问题挑明了说:“投降不投降,给个痛快话。投降就快点投降,不投降就快点打!”

张世杰拒绝了,拒绝的很干脆,没有多想。

张弘范不想增加无意义的伤亡,还在为了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

他想到了俘虏文天祥,他问文天祥,到底愿不愿意到阵前劝张世杰和陆秀夫投降?

文天祥很干脆的回答:“愿意。”

张弘范很高兴,但是由此引发的后果依然很严重。

张弘范是这样想的:文天祥前去劝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还现身说法,最终,对面投降,战争结束,天下太平,大吉大利,晚上吃鸡,然后,从今四海永为家,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

现实是这样的:文天祥要求张弘范给他一张纸,张弘范心想:原来是要写劝降书啊。然后,大手一挥,让手下人满足他的愿望。

然而文天祥在这张纸上写的,却不是他张弘范想要的东西。

他用这张纸,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想起自己少年时代读圣贤书的日子,开篇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关于这句诗,我还要与各位看官讨论一下,当年,我购买了一本初中的教辅资料,上面望文生义,竟然这样解释,说文天祥是中了明经科目的状元,因而他写辛苦遭逢起一经,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一经,泛指所有儒家经典,泛指所有圣贤书。而且,前面我们用了很多的笔墨,写文天祥中状元的过程,他高中的是进士科的状元。

文天祥接下来继续写:干戈寥落四周星,的的确确,在漫漫长夜,唯有星星的陪伴,才能让文天祥这个身在敌营里的俘虏不寂寞,而这遥远的北辰,却有着格外深的含义。

因为北辰,就是皇帝啊!北辰闪闪,放光彩,北辰灿灿,暖胸怀。北辰是咱,臣子的心,赵宋的光辉照万代。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小皇帝,想念小皇帝。

可是如今,本应该闪闪放光芒的北辰,寥落了,暗淡了,看来,大宋将要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此时的他,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提笔写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去,杜甫那个时候,国破了,但是山河还在,这说明杜甫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在这一刻,在文天祥的眼中,山河破碎,文天祥,绝望了。

山河破碎,就如同风中飘飞的飞絮;身世浮沉,就如同雨中的浮萍。

文天祥用颤颤巍巍的双手,继续写下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当年,这位状元宰相在江西战场上打了败仗,撤到了南安军,又路过了惶恐滩,那时,文天祥也是格外害怕的,他怕自己被侮辱,他怕自己就这么死了,没法完成光复故土的大业,人们在品读这首诗的时候,重点往往都放在这首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上了,很少有人注意文天祥在惶恐滩的惶恐,零丁洋里的孤苦伶仃,文天祥是英雄,但文天祥不是神,他真的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我认为,正是因为他在惶恐滩头的惶恐,他在零丁洋里的孤苦伶仃,而且他还毫不避讳的写出来,正因如此,他才更是一个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伟人,没有一个是冷冰冰的钢铁战士,他们大多“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啊!

但是,最终,文天祥不想让悲伤弥漫在整个空气中,不想用孤独与恐惧收束全诗,他提笔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