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二)

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二)

其次,大宋王朝还是在梅花的摇曳中走向盛世的。

比如说欧阳修笔下的梅花,“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残缺的梅花在大才子欧阳修的笔下也是这样的美,残缺的梅花与轻轻下垂的细柳,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只有盛世之下的梅花,才可以残缺却又不那么令人觉得惋惜。也同样只有盛世之下的文人,才能把梅花写得如此淡雅,淡雅到像这“候馆梅残”一样不夹杂太多烦乱的情绪,只是闲适,让人们感觉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是仁宗盛世时的梅花,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神宗皇帝时,熙宁年间以及元丰年间的梅花。

比如说舒亶这个人,写过这样一句词“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这个人我们讲过,在苏轼篇里,他想尽一切办法陷害苏轼,总的来说,这个人人品不咋地,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填词填的好,舒亶笔下的梅花,是盛世里的梅花,舒亶所处的时代,也是大宋王朝全盛的时代。唐人杜甫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而宋人陆友则说:“忆昔熙宁全盛日,百年未曾识干戈”。不光人未曾识干戈,这花,亦如是,没有经历过战火摧残的梅花显得格外美丽,这正是熙宁年间,在舒亶笔下的梅花,有情,亦动人。这一句写梅花的词句里,有江南的春色,有故人的深情,由此可见,这盛世里的梅花,正是这样的摇曳生姿,因而可以得到朝臣的眷恋,成为他心头的挚爱。

再比如说王安石,他一生都生活在大宋王朝全盛的时代里,正如同邵雍所说的他自己,“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其实这个王安石也是如此。只不过,与邵雍相比,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邵雍只是一个理学家。王安石是变法的主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主持变法,让大宋王朝走向了最强盛的顶峰。在王安石写梅花的诗里,虽然没有太过于华丽的语言,更没有太华美的辞藻,但是,有的却是盛世的气派、悠闲和不被困难打倒的自信。他在《梅花》中这样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这首小诗的时候,王安石处在他人生中的最低谷,被诽谤、被非议,最终不得已,罢相之后,寓居江宁(现在的江苏南京),梅花,看到了他作为一个盛世里功臣的孤独,王安石,也看到了墙角里、寒风中那一苏世独立、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梅花与王安石,惺惺相惜。梅花不是雪,正如同王安石也不是平庸而又普通的凡夫俗子,而王安石又是怎样一下子就把梅花和雪区分开来的呢?那是因为梅花的暗香。而这王安石笔下梅花的暗香,被人们永远铭记。这暗香,就是梅花的优良品德啊,暗香扑鼻,更能使人们提神醒脑,人们忘不掉梅花的暗香的同时,也忘不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正人君子的嘉言懿行,忘不了他的变法与改革,忘不了他拯救苏轼时的大胸怀。梅花与王安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读者在知人论世之后,又可以,将梅花与大宋王朝的盛世联系在一起。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可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口号震惊了整个大宋,变法虽然失败了,可王安石如同梅花一般发出芬芳的暗香,就算是凌寒独自开,可也是惊艳了世人。

梅花,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也是不屈的象征。梅花不仅仅见证了大宋王朝的初兴与全盛,还见证了北宋的灭亡以及南宋开国之初的中兴,见证了大宋王朝的凤凰涅槃,见证了两宋之际人民的浴火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