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沉沦(大结局前情)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沉沦(大结局前情)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沉沦(大结局前情)

蒋捷离开后,汉奸屁颠屁颠地找到蒙古老爷,对蒙古老爷说:“您看,我为了您鞍前马后,蒋捷家的地,能不能分我一半?”

蒙古老爷听不懂汉奸说话,找了一个绍兴师爷来翻译,一翻译完,蒙古老爷翻脸比翻书还快(不过可能这位蒙古老爷一辈子都没有翻书的经历),他拿出随身佩戴的弯刀,一刀就把汉奸给劈了,劈完,还朝着汉奸的尸体吐两口唾沫,喃喃自语道:普天之下,所有土地都是我们蒙古人的,哪有你们这些南人的分。说罢,他还觉得不解气,指指汉奸的尸体,对绍兴师爷说:“瞧!这是奴隶。”绍兴师爷在一旁连忙点头哈腰。

蒋捷的这条流亡之路,走得很艰辛。到了苏州,他所看到的,与他所想象的,完全是两幅画面。原以为苏州青山绿水,鱼米之乡,才子佳人;而现实的苏州却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与当年姜夔笔下的扬州并无二致,甚至是还要不如。

蒋捷有些想家了,他忍不住唱起一支歌,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的家在宜兴长江边上,那里有,无数宝藏(宜兴以盛产铁矿而出名,而蒋捷家作为宜兴大户,自然是有矿的);还有那,满屋满屋的精神食粮(书)。德祐元年,1276,在那个悲惨的日子,侵略者攻破了我的家乡,于是,我整日价在苏州流浪,到何时,我才能回到我家乡,到何日,我才能拥有本就该属于我的宝藏。

吴中(苏州府属县,苏州的行政中心)待不下去了,自己囊中羞涩,没有多少钱了。不过,自己身上的钱,还能坐一次船,只不过,只能买单程票了,往返票已经买不起了。他来到江边,问船夫,能渡他去哪,船夫说,可以去吴江(苏州府属县,临近吴中)。

那就去吴江吧!

在去吴江的船上,蒋捷闻到了一股臭味,一股自己之前从来没有闻过的臭味,他以为是船夫身上的汗味,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并不是。他脱下自己的外套,闻了闻,发现已是奇臭无比。过去,自己就算工作再忙,十旬休假,自己也可以沐浴休息一天,可是,这段流亡的日子,过了有大概五十多天,自己却还没来得及洗个澡。

何日归家洗客袍?蒋捷问自己。

蒋捷一直以为,自己不和蒙古人合作,会遭到他们的通缉,所以自己要东躲西藏,但是,蒋捷想多了,蒙古人连蒋捷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而蒋捷家大片的土地,却成了蒙古人的牧场。

蒋捷在上船之前,一位好心的仆人跑过来找到蒋捷,告诉了他家里的这些事。

从此,蒋捷一直在外流浪,再也没回过家。

在开往吴江的船上,蒋捷感慨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他只是这样有感而发,随口吟咏一番,却没想到,樱桃竟然与他两年前——所考取的功名——进士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他的代称,也成为历史对他这个不太出名的词人的永恒的无法抹去的记忆。

到了吴江,蒋捷真的是身无分文。他手无缚鸡之力,干不了重活,也出不了苦力。想当个教书先生,可是一个学生都收不到,因为元朝至少在那时已经不科考了,还有谁会送孩子去读书呢,他迫于生计,不得不和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却发现,当地农民的名字都很奇特,什么朱五四,李十二,凌二十四,杜初一,一开始蒋捷一位这些人虽然是农民,但祖上可能是搞数学的,但随着蒋捷认识了更多的人,蒋捷才发现几乎所有农民的名字都是这个样,是元朝政府下了强制命令让农民必须把名起成数字,毕竟,起一个类似逸轩、瑞祥这样有文化涵养的名字,蒙古人也看不懂。

很快,他在大街上收到了元朝最新宪法宣传单,很多老百姓不识字,请他来读,他就一字一句地读:我大元境内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人,其地位最高,蒙古人杀蒙古人,需要用与其身体重量相等的黄金赔偿,第二等人为色目人,第三等人为北方原金朝所属地之人。

蒋捷念不下去了,看到最后一句话,他瞬间泣不成声。

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第四等人是原宋朝境内之南人,他们的命最贱,蒙古人杀南人,不负法律责任,色目人与金人杀南人,需用与其身体等重量的牛毛赔偿。

他哭了,哭了很久,哭的很伤心。

这份亡国之痛,谁又能体会到呢?老百姓在宋朝受官府的剥削,到了元朝还是受官府的剥削,只是地位下降了一些,他们又怎么会与蒋捷感同身受呢?

哭着哭着,蒋捷只觉得肚子咕咕直叫,他擦干眼泪,只好收拾心情,整装出发。

这不是过去那个衣食无忧的时候,自己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饭吃。

他一天天的东奔西走,只为有口饭吃,别的干不了,只能替别人抄抄农书,勉强混口饭吃,可是农书的需求并不高,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那为什么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呢?因为蒙古老爷收很重的税,农民心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干得多了,也是一无所有,干得少,也是一无所有,很多人索性就成了无业游民。

终于有一天,蒋捷吃了顿饱饭。那一天,村长的儿子结婚,村长大摆喜宴。蒋捷喝到了自己很久都没喝到的酒。酒足饭饱,摸摸口袋,拿出了一支毛笔,看来,这用来营生的命根子还在,他赶快找到邻居,问他需不需要抄写本的《牛经》。他在心里已经想好了推销用的广告词:牛经好啊,牛经妙,用了牛经,家里的老牛哞哞叫!牛经可以相牛,养牛,给牛治病,牛经用处多呢!可是这广告词用不上了,邻居不答应,只是摇摇头。

他感慨着,高不成低不就最让人难受。

他心中还怀念着故国,一天,他用自己几天抄农书挣得钱买了一幅最新版本的大元地图。

他很想找找大宋的首都临安在哪里,却发现根本找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