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收官之作)

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收官之作)

观音菩萨坐在莲花之上,佛经里也有“步步生莲”的说法,之前的很多文人骚客也写过莲花,可是,在那样长的时代,他们似乎没有抓住重点,把莲花最美、最独特、最打动人心的一面书写出来。

在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问世之后,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人心中都会有这样高贵而洁白的一朵莲花,这朵莲花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不卑不亢,而且失败了不会过于难过,成功了也不会过于高兴,就算身处闹市亦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就算外界污浊也能保持自己内心干干净净。

与这篇《爱莲说》同时,柳永在杭州时谒见孙何之前写道“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欧阳修在颍州西湖写道:“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而后,“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之后,苏轼写道“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又写道“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再之后,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写道“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李重元也和周敦颐一样,在小池塘前面远远观望着荷花,那时天上微微下了一点雨,他于是白描一般的记录了下来“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秦观在纳凉之时,看到了莲花,发出了“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的感慨,周邦彦则在夏天的酷热里轻轻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以此来表达自己闲适的心境。到了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之时,也不忘记用荷花来暗示还是做接近皇帝的小官更好,对好朋友林子方进行了委婉的规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后的文章中有更加详细的分析)。杨万里还在午睡之中,梦见了荷花,“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词中之龙辛弃疾也不忘记为莲花代言:“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与其他的花儿相比,莲花美得更加含蓄。她怨而不愤,哀而不伤,她清高,让士大夫们喜欢,但是她接地气,不至于让劳动人民讨厌;她美丽,点缀了风景,然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妖气。人们对她喜爱的感情,从来都是有度的,感情从不是过度浓烈,有赞扬,但也没有把她捧上天,而莲花,也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她不像梅花,太傲,不像杏花,太有性格,不像桃花,给很多人留下了轻薄的印象,在陆游的笔下,又太凄美,她不像杨花,代表离别的印象太深,又被很多人贴上了“水性杨花”的标签,也不像菊花,似乎只是隐逸者的最爱,也不像牡丹花,总是为富贵做代言。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里,千挑万选,最终选中了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历经数次的修改,这篇课文仍旧没有被删掉,没有退出教材,而这一篇《爱莲说》,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会背,而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爱莲花的中国人的骨子里。

这一系列写莲花的诗文,都把莲花写得很美。通过这些诗文,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宋代文人的笔下,完全可以没有田园里的老干部,也可以没有边塞的愤青,可以没有伤不起的咏史与怀古,也可以没有送别时的“萋萋满别情”。这正是莲花独一无二的美——她可以美的无比深情,也可以美的如此正大光明。

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花儿,如果只是允许我投一票,我把这一票投给莲花。因为,莲花,是大宋上下三百二十年,最亮眼的那一抹深红与浅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