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美术高考 昏君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美术高考 昏君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美术高考 昏君

美术高考,舍我其谁

在此,我们将开始讲解关于宋徽宗的另一个人设——美术高考先行者。

在开讲之前,先插入一段题外话。

一位老父亲正在虔诚地拜佛,喃喃自语,佛能保佑我的孩子吗?

一位和尚问,那得看你拜的是谁。

文殊菩萨。老父亲说。

你的孩子要考学吗

对啊

那就拜对了。

老父亲突然说,可我的孩子要考的是斯坦福。就是不知道文殊菩萨能不能听懂英文。

和尚无话可说。

易中天先生在品评这个故事的时候,幽默风趣地说道,他应该去拜圣母玛利亚,因为圣母懂英文。

好的,现在我们回归正题,美术生祈求保佑,该拜谁?

要是只去拜文殊菩萨,那只能保佑你的文化课,依我看,要是祈求保佑专业课,拜一拜赵佶或许有用,因为他,是对美术高考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窃以为,没有之一)。首先一个问题,美术高考是赵佶首创的吗?其实并不是,那为什么他是祖师爷呢?

事实上,美术高考,这在宋初就有,就以纳入科举。但是,宋初,名画家,尤其是通过美术科举一举成名的画家,有几人?几乎没有!

但是,那个画出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都是在徽宗年间美术高考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赵佶,这样一个失败的皇帝,却在艺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用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使得美术高考规范化、制度化、选拔的人才精英化,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也应该成为后世美术考生膜拜的对象。

那我们就讲一讲那个年代美术高考、美术考生的那些事。

有一年,考试的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可怎么画,难倒了众多的考生,踏花归去,这很好表现,可是,马蹄香的香要闻出来靠得是嗅觉,又如何依靠画来表现呢?

其实这就是大浪淘沙,终究还是能淘的出金子。

王希孟就是金子。那年,他虽然小,却比那些与他一起应考的学长们才思敏捷,他画得很巧妙,在马蹄下画了几只蝴蝶,一下子就把画的意境画活了。他,成为了那年美术高考的状元。当然,爱才的皇帝没有急着让他做官。

宫中的画师向宋徽宗反应,王希孟年纪小,好动,而且极有个性。

有人能管教好他吗?皇帝问。

好像没有。

那我就亲自调教调教他。

王希孟,朕以后亲自做你的导师,你跟着朕读几年研究生如何?

王希孟很高兴,能得到官家亲自授课,真的是三生有幸。

就在王希孟读研期间,他用当时最最名贵的纸张与颜料,在赵佶的指点之下,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而后,王希孟销声匿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被雪藏。

赵佶致力于美术高考的改革,以前的美术高考,画得像就行,所以说画鬼容易化马难,而在宋徽宗时期,画得像简单,画出意境就特别难。我们看看那个年代的一些题目,总的来说,是以诗词为题目,比如说,山中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

考生们逐渐意识到,仅仅有一双巧手是不够的。不过更重要的是一颗文心,否则,你连题目都读不懂,但巧手又是基础,巧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巧手是万万不能的。

而后,考生们又发现,不光要画的好画出意境,还要贴近生活,因为这位艺术家皇帝细心到了极致,他要求考生们观察孔雀究竟是先抬左腿还是右腿,鸳鸯是生活在水里还是在树上。

美术生啊,太难了。尤其是赵佶那个时代的美术生。

昏君,昏君啊

前面讲到了赵佶的很多人设,比如说李煜转世,比如说端王,比如说美术高考先行者,但这些人设有一个前提条件,只要他不当皇帝,一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他死后也不会留下什么骂名,但他偏偏做了皇帝,用一切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服务,眼见得,花石纲,榨干了这家,抢走了那家,老百姓一家家水尽鹅飞罢。

赵佶,用别人的痛苦成就了自己的快乐,还丝毫不知道百姓已经忍无可忍。北方爆发了宋江起义(注意这个起义规模比较小,不像水浒传中说的那么波澜壮阔。)南方方腊起义,起义军跨州连郡,真正动摇了北宋的统治,赵佶看到自己的江山摇摇欲坠,连忙把北方征辽的十万军队调到南方镇压方腊,最终起义镇压下去了,但大宋的江山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这气若游丝的北宋王朝,内忧虽平,但要遭遇上强大的外敌,怕是支撑不住了。

但是,赵佶总感觉自己是个明君(大部分昏君都是这样认为的),尤其是被俘之前。他自认为他做了一件比列祖列宗还要伟大的事。金灭辽,他不顾当年澶渊之盟签订的合约,单方面撕毁协定,要与金国两面夹击,灭掉辽,这样,他以为,就能得到太祖太宗都打不下的幽云十六州,实际上,这绝对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宋徽宗亲小人、远贤臣,朝廷里的有识之士大多被贬,朝臣们对于赵佶的决策也大都是阿谀奉承,其实大家可以动脑想一想,辽国如果不被金国灭亡,北宋就固若金汤,被灭亡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金国要灭北宋,辽就是横在北宋北方的坚固屏障,而辽被灭亡了,北宋就与金国接壤,而北方几乎无险可守,被灭亡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是根据金国很强、北宋很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得来的,而赵佶恰恰不会也不愿意这样去分析。更加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在于金国共同进攻辽国的过程中,辽国人在金国人面前是绵羊,可转过头来面对宋朝军队就成了战狼,经此一战,金国人彻底看透了宋军的孱弱,再加上宋没有了辽的屏障唇亡齿寒,金国人更加坚定了灭宋的决心。这是赵佶所不曾预料到的。然而我们所分析出的这一切在历史上却真真切切而又悲剧的发生了。

最终,金灭辽以后,顺手牵羊,就把宋给灭了,而此时的年号为靖康,因而称之为靖康之耻。赵佶也完成了人设的最后一次转换,由昏君到囚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