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欢送会、散伙饭前期提要(下)

欢送会、散伙饭前期提要(下)

范仲淹的内心很复杂:一方面,他的的确确对李执政的侄女有那么一丝的喜欢,也见过李执政的侄女几次面,可大多都是擦肩而过,并没有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印象,他们之间的爱情并没有读者朋友们想象的那么甜,况且女追男,隔层山,这样难度系数很大的,变数也相当大,但是,就一点喜欢,说不上爱就不能说谎,范仲淹很是无可奈何,但是,那个她毕竟是参知政事的侄女,关于拒绝,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李执政的面子上,就算拒绝也不能说得太过于直白,要委婉一些,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自己被李执政的侄女看上了,好像似乎并没有说不的权利,不然舆论也会一片哗然,自己是否会再一次被路边社记者盯上,问两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未可知。另一方面,范仲淹有些许自卑,这种自卑深深藏在他自己的内心里,具体的表现是:他比起平常人更加敏感,别人说句不好听的,他在心里会记很久,心情有时候也会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久久难以平静。他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看重自己的名誉,把社会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看得重于泰山,尽管娄老师曾多次提点他,让他改掉这一缺点,可是,在现实面前,范仲淹也是无动于衷,在内心深处,范仲淹很清楚很明白,迎娶李执政的侄女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硬的后台,将来在朝廷里有了李执政的加持,自己可以少奋斗几十年,一旦娶了李姑娘,自己平步青云,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但是,范仲淹怕别人说闲话,同一个宿舍里那几个穷孩子,有时也包括富家子弟说他的闲话,他尚且要心痛,何况其他人。

“要不,等自己扬名立万,抑或说,官做得再大一些,然后再跟李执政的侄女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范仲淹对自己说。

“不能不能,李姑娘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尽管她曾经明确表态她会一直等我,但是这样的话,听听就好。”范仲淹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关于这个李姑娘,插几句话,对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先用一句话介绍:她是一个不错的妻子,很旺夫。范仲淹能干到参知政事,这个职位在大宋的官场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宰相,我想,李姑娘是有功劳的,我认为最大的功劳,在于相夫课子,给范仲淹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又稳定的家庭————一个相当温馨的港湾。顺便再多说一句,她是一个很不错的儿媳,对婆婆尽了孝道,是一个很优秀的母亲,生出的三个儿子,除了长子范纯佑三十岁以后一直卧床在家、缠绵病榻没有太大建树,第二个儿子范纯仁做到了宰相,第三个孩子范纯礼也成为了国之栋梁,关于李夫人与她的三个儿子的故事,我们在以后的章节《范仲淹的儿子们》里将会详细讲述。

这些天闲暇时一直在查资料,想查一查这位李姑娘的名字,可是很遗憾,并没有查到,史书中在描述她时,都说李氏如何如何,范夫人如何如何,李氏死后,则说诰命夫人如何如何,这是因为李夫人死后又享有哀荣,被封为诰命夫人。

有时候,又很想越俎代庖,给李氏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李晓霞好不好?是范仲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缕霞光?但又觉得这名字太普通,但又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典型的画蛇添足。

毕竟,纵观整个宋代,女子有姓名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不过只有五个人而已,我们前面就讲到过三个,她们三人可以出道组成一个cP,就叫苏轼的老婆们,她们是: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其中王闰之和王朝云,不但有名,还有表字:王闰之字季璋,王朝云字子霞。后面会讲到李清照和朱淑真。其中的朱淑真还是一个小众人物,似乎知道的人并不多。

李氏虽然没有能像那五个大宋女子那样青史留名,但是她活这一辈子也值了,至少,她在青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留下了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显然,李氏没有嫁错郎,嫁给了一个很优秀的男子。当时,质疑她女追男的大有人在,而李氏却用自己后半生的荣光昭告世人:选择穷书生范仲淹,是选对了。

范仲淹因为《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出名,李氏因为是范仲淹的结发妻子、正妻而出名,婚后又凭借自己的孝行闻名天下。我读书的时候,发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不是一时的灵光乍现,而是长久的自我激励。也许,正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打动了李氏,使得她以身相许,一辈子与范仲淹同甘共苦、生死相依,这都是我的猜测。

范仲淹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再一次要做出抉择,这个做出抉择的过程,艰难而又痛苦。

有人说,直接同意不就得了,傍上一个富婆,一辈子不就不用奋斗了。

很抱歉,范仲淹不会那么想,他不希望某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一开始选择了委婉拒绝,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我理解,我甚至坚定地认为,正是因为这样做,他才是一个纯粹的、真正的范仲淹。

也许,有那么一点欲擒故纵的成分在,也许,因为他的自卑;也许,这是他内心深处一个永远的小秘密,婚后,他曾在床前明月光之下告诉过他最亲最爱的李氏,然后随着李氏的去世,这秘密也就永远成为了一个尘封的往事。

之前李氏给他写过一封信,并期待着他给写一封回信。

现在,他研好墨,提笔开始写,他决定写一小篇白话文,他感觉李氏足不出户,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太高,写文言文也许她看不懂。但是,后来他与李氏生活的经验告诉他:第一,范仲淹低估了李氏。第二,李氏秀外慧中,在上不输范仲淹。但是,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而且她只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她并不像李清照朱淑真那样凭借自己的词而出名。

别人都对这样的爱情趋之若鹜,可我。。。。。。。。。。。。。。。。。。。

他写下这样一个又一个句子:可爱的女孩,对你诚挚而又热情的邀请,请你原谅我的沉默,因为,这是一份过早的约定,像刚刚起航的小船载不动许多愁。我瘦弱的双肩,还担负不起你,沉沉的爱恋。不要因为我的一个眼神而浮想联翩,我的眼里只是一种纯情的友谊。不要因为我高大伟岸而长久凝视,我并不坚强的心灵遮挡不了你的雨天。不要以为我满是老茧的手指可以抹平你心中的创伤,不,它能够承受的只是握笔拿书的力量。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我多么希望,你不要再一往情深,因为我脆弱的心灵载不动你的一往情深。我的这艘小船,终究要驶入大江大河,我不希望它过早搁浅,所以,请你收回你热情的目光,原谅我的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