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最自信且最无奈考生——夏竦(前言)

最自信且最无奈考生——夏竦(前言)

前言:千家诗七绝之《廷试》

作者:夏竦〔一〕

殿上衮衣明日月〔二〕,砚中旗影动龙蛇〔三〕。

纵横礼乐三千字〔四〕,独对丹墀日未斜〔五〕。

〔一〕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为宰相,旋改枢密使,封英国公。谥文庄,有《文庄集》三十六卷、《古文四声韵》五卷。

〔二〕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这里指皇帝的礼服。

〔三〕砚中旗影动龙蛇:此句描写龙旗上的动物映在砚中的动态。

〔四〕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乐》又与《诗》、《书》、《易》、《春秋》并称六经,为儒家经典文献。这里指符合儒家经典的文字。

〔五〕独对:宋朝有特荐科,对策称旨者,特赐进士及第,称为独对。丹墀: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李嘉祐《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点评这首诗写参加特荐科殿试的情景,首句写帝王端坐,龙袍灿烂夺目,次句写两列仪仗,彩旗飘飘,三句写自己答卷时挥毫如飞,末句写日未落已答完题,心情畅快,如春风拂面,得意洋洋。(本诗以及注释来源于《千家诗》)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作者夏竦?朝代宋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开门见山。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先要说清楚如下几个问题,以澄清一下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能产生的误会:

这篇文章以及之前很多文章都不是完全的历史真实,不是历史纪事,而是小说,是小说就会有虚构,如果你发现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与经历与现实中的你或者是你见到的一些事有些许类似,或者说,你从中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那么我告诉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许会跟你有关,但更多时候跟你无关,我只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外,要专门说明一点:不可能是专门在写你。

另外,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我是汉语言师范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会以“传道受业解惑”为职业,我以学习语文为主业,研读相关历史为副业。

那么,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写《大宋物语》,去讲述历史故事?

这完全是机缘巧合。

去年(2021年),我和好朋友郭一诺同学(同一个年级的校友)聊天,她是学美术的,我和他一起交流了宋徽宗赵佶的故事,那时我在想,讲故事都能如此有趣,交流起来让人感觉到很轻松,那写下来呢?也许更有趣,更让人感觉到放松。

我开始搜集有关于赵佶的故事,进而开始重温自己读过的宋代故事。我发现:这些故事过程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前年(2020年),我跟着湖南卫视追了一整部电视剧《清平乐》,又把米兰lady(我起笔名的构词法也是学她)的原著小说《孤城闭》拿来读了一遍,看完读完,我意犹未尽,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清平乐》里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了现在我要写的主人公————夏竦的故事。

去年八月,我决心要写,然后开始写,坚持到现在。

终于要专门给夏竦写一则故事了。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离别前,分开前,我总是喝的酩酊大醉,我要比那个他,醉的早,只有这样,我才看不到他高大伟岸的背影,因为我已经醉了,我看不到他离开,看不到他离我远去。贾玉兰这样告慰自己。

而那个他,那个高大伟岸的背影,那个贾玉兰,宁愿自己喝醉,也不愿意看到他走的那个人,正是北宋一代名相,夏竦,他是贾玉兰的初恋,一辈子的情人。

而这一段感情,要从夏竦少年时代说起,曾经的他,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我们曾经在,大宋的学渣和考霸,这一系列文章中,将夏竦的人设,定义为学霸、考霸、甚至是考神,当年他面对皇帝的问题,对答如流,胸有成竹,又因为是烈士的孩子,获得了相当高的高考加分,早早步入仕途,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最终做到了北宋的宰相,可是,正因为是烈士子女,她被迫离开初恋,迎娶了一个自己一辈子都不喜欢的女人,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之中煎熬着,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伴随着夏竦整个后半生。而他与初恋的故事,如果不是后来的人,从解读他的词中打开了一个窗口,这一段,不被祝福,不被看好的爱恋,就将一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

看完《清平乐》中有关夏竦的片段,我意犹未尽,去搜寻了一些资料,却发现,相关的故事并不是很丰富,只是知道:夏竦确实系烈士子女,也获得了高考加分,也因为恩荫步入仕途,真宗皇帝也确实御赐夏竦一段婚姻,而这婚姻,改变了夏竦一辈子。

我很想在《宋史》之中找到贾玉兰,或者是寻寻觅觅到她的影子,但是,《宋史》中,连一句冷冰冰的记录都没有。

我再说一遍,不是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句都没有。

把它写成一个故事,全靠自己了。

我要让故事鲜活起来,展现朝堂里的勾心斗角,展现边关的人心百态(夏竦后来曾担任过抗击西夏的军政主官,范仲淹韩琦是他的左膀右臂),有关于夏竦的故事,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写得比电视剧还要精彩,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夏竦,让大家看到夏竦的正气、大气、才气、秀气以及他的柔情,讲出生动细腻的故事,而不是,只是根据石介的《庆历圣德颂》,就简单粗暴地把他定义为一个“奸邪”,一个“小人”。

起死人,肉白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中已经留下了刻板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也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过去,我在中学阶段常常在议论文中宏大叙事,用这种方法叙述历史,但现在,我认为,这样的视角太高了,高到没有什么人情味。而现在的我,不会只是关心小部分精英,我会用更多的笔墨书写历史长河中的普通人。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科书》)

夏竦的初恋,他心心念念一辈子的情人,《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中的女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因为她太普通,历史书忘记了她,当然也断然不会记载她,而我,恰恰要排除万难,去还原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