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与金议和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与金议和

李棁带来了金军完颜宗望开出的条件,钦宗急召白时中、李邦彦及汴京留守李纲三人入宫,一起商议此事。白时中首先奏道:“启奏圣上。目今汴京形势严峻,情势危在旦夕,既是金国肯和,哪怕提出的要求苛刻了点,也无疑是汴京脱困的大好时机,圣上当准允其条件,以解除金军对汴京的围困。”

李纲闻听到白时中给钦宗的奏请,忍不住地说道:“不是要求苛刻了点,是要求太苛刻了,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李邦彦则附和道:“启奏圣上,白宰相所奏极是,臣甚是赞同,臣附议。”

旁侧李纲见说,心里更气。李纲心想,就目前情况,国库早已空虚,上哪里搞这么多金银去?要想搞到这么多金银,除非放任兵士满城搜刮,如此一来,必将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于汴京城防不利。

于是,李纲奏道:“启奏圣上。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会够呢?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况且,王总管稟、张知府孝纯正率领晋阳军民坚守城池,阻金军于太原以北,使其不能南下,如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岂不是寒了百姓军民之心,助长了金寇之嚣张气焰,以致于其迅速南下,与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会合,威逼汴京?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启奏圣上,目前情形下,当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启奏圣上,只要来回反复地多谈上几天,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虽然不能实现,他也不得不赶快退去。届时再同他结盟,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

赵桓闻奏,默然无语。

旁侧,李邦彦指责李纲道:“留守怎恁的固执?!朝廷兵马若是能打,金军是如何兵临城下的?目今情势都危急到这等地步,李留守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蒙蔽圣上!实乃用心不良,居心叵测!”指责完李纲,李邦彦转奏钦宗赵桓道:“启奏圣上,金国愿和,实乃绝佳之机会,千万不可失去。现在如失去这个千载难逢之机会,将来就再也没了,悔之晚也!”

白时中也阴阳怪气地指责李纲道:“李留守甚是能说呢!假若留守大人能将金军给击退了,谁舍得这么多金银给他金人?击不退嘛!不仅击不退,汴京尚且岌岌可危!李留守欲升官发财,欲千古留名,可以,完全可以,但你不能赌朝廷的江山社稷嘛!万一将来汴京失陷了,你我无非是一条命而已,朝廷的江山社稷呢?圣上呢?简直是顽愚固执!”

大殿中,白时中、李邦彦用言语围攻李纲。龙椅上,赵桓仍旧是默默无语。

李纲见状,遂向钦宗赵桓一拜道:“启奏圣上。臣眼光短浅,才能浅薄,无力承担汴京城防之重任,臣请圣上免去臣本兼诸职,准臣致仕。汴京城防,圣上另请高明。”

赵桓见状,不能不有所表示了,遂慰谕李纲说:“卿莫焦躁,朕自有主张。卿先出去指挥军事,此事待以后慢慢商议。”

李纲闻听此事待以后慢慢商议,遂遵旨出殿,安排部署汴京防务去了。

李纲刚推出大殿,赵桓便对白时中、李邦彦说道:“李留守乃刚硬倔强之人,二位卿莫要与他一般见识。二位卿所奏,甚合朕意,金人提出的条件,全部予以答应。关于金人索要金银之事,由开封府王时雍、徐秉哲负责筹集。至于派亲王前往金营做人质之事,待朕慢慢思量,看派哪位亲王较为合适。”说着,钦宗猛然想起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人,遂又问道:“二位卿可否知道,那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人的事情,现在办得如何了?”

白时中、李邦彦见问,面面相觑。

钦宗又问道:“开封府王时雍没有回报吗?”

白时中见问,忙回奏赵桓道:“启奏圣上,此事归开封府王时雍、徐秉哲负责,王时雍、徐秉哲并无回报,臣等尚不知此事进展如何。”

钦宗闻奏道:“责令开封府王时雍、徐秉哲,速驱蔡京、梁师成离京,查没王黼全部家产,其他旨令抓紧进行。”

这时候的钦宗赵桓打算拿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人的家产来凑数量了。然而,那王黼早已从汴京开溜了,金银细软能带走的都带走了。蔡京、梁师成也被王时雍依照钦宗赵桓的圣旨,责令离京了。那两奸臣佞贼是何等精明之人,在这之前就有了预感,早已安排人转移了财产,做好了离京准备。这个情况,王时雍尚未回奏,钦宗赵桓尚不知晓。

情况究竟如何呢?原来,前日早朝,钦宗赐令王时雍代替张叔夜为开封府牧,徐秉哲副之。当日一散朝,新升为开封府牧的王时雍就率领五百余名御林军兵士,趾高气扬地赶到了蔡京的太师府上。

王时雍此前任吏部尚书,职务不高不低,但也名声显赫赫。那蔡京闻听王时雍到来,知道有重要事情宣告,遂慌忙迎出太师府。

王时雍从马上跳下,高声喊道:“圣旨到!蔡京接旨。”

王时雍未称呼蔡京任何官职尊称,蔡京心中已觉不妙。蔡京遂跪伏于地,颤声答道:“臣蔡京恭听圣旨。”

王时雍遂展开圣旨,高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蔡京身为宰相,太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肆意乱政,蒙蔽圣聪,罪不容赦。朕念蔡京乃太上皇御笔,在朝二十余年,且年迈以高,以前诸职皆予罢免,赐令其为秘书监,代理南京事务,即日离京,不但延误。以后无诏,不得返回京师。钦此!”

蔡京闻旨,颤抖着声音答道:“臣接旨。”

王时雍遂将圣旨递与蔡京。

对今日之事,蔡京早有预料,心里暗自庆幸道:“还好,还好,仅仅是贬职也!”蔡京心道,人活世上,谁又能永远得势呢!

王时雍看着仍旧跪伏在地上的蔡京说道:“旨已宣毕,蔡太师请起身吧!”

蔡京闻言,醒悟过来,忙爬起身,对王时雍一拜道:“王尚书前来颁旨,多有辛苦,老臣这厢有礼了。”王时雍道:“蔡太师多礼了。下官也是奉命颁旨,蔡太师请遵旨离京吧!”

蔡京道:“臣遵旨。请尚书回奏圣上,老臣今日便携家眷离京,赴南京就任。”

王时雍道:“如此甚好!”

蔡京望着王时雍说道:“望尚书乃老臣熟人,老臣心里有事,并不回避王尚书,老臣斗胆一问,是谁在圣上面前参奏老臣?”

王时雍见问,答道:“参奏老太师的岂是一人?!朝堂上,众臣皆参奏老太师了。老太师从政二十余年,以往之操行如何,老太师心里没个哈数?”

蔡京答道:“老臣受太上皇恩宠,只知为太上皇效命。老臣在朝二十余年,四任宰相,过失不少,但也有苦劳。”

王时雍道:“老太师莫要再提什么苦劳了。下官实告老太师,在朝廷上带头参奏老太师的是御史孙觌。”

蔡京闻言道:“那孙觌是老臣向太上皇推荐而升任御史的。”

王时雍笑道:“老太师曾是开封府尹,如今,开封府尹是下官了。好了,老太师,准备离京吧!”

说毕,王时雍留下御林军兵士一百名,监押着蔡京离京。

在蔡京太师府宣旨毕,王时雍又率剩余四百名御林军兵士,赶往梁师成的太尉府。王时雍对梁师成宣旨后,梁师成大哭。王时雍遂留下一百名御林军,监押梁师成离京。

王时雍自蔡京太师府离开后,蔡京遂安排家眷,准备离京。

蔡京共有八个儿子,大儿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后来被诛杀,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没受处罚。当时,蔡京带着他剩下的三个儿子及二十余名家眷,乘坐四五辆马车,在御林军的监押下,出了汴京,望南京而去。

梁师成也在御林军兵士监押下,离开了汴京。

这个情况,王时雍尚未给白时中、李邦彦两位宰相汇报,也未给钦宗赵桓奏报,白时中、李邦彦及钦宗本人,并不知道道。故此,钦宗让白时中、李邦彦催促王时雍,令其让蔡京、梁师成即日离京。

白时中遂派人前往开封府,传达钦宗旨意。白时中派去的人回到宰相府后,报告白时中,蔡京、梁师成已携家眷离京。白时中遂奉钦宗之令,查封了蔡京、王黼、梁师成剩余家产。

同时,白时中令王时雍、徐秉哲,加速收刮百姓金银细软,无论如何要凑够金国索要的数量。

王时雍、徐秉哲受令,命御林军收刮百姓金银细软。那王时雍、徐秉哲乃吮痈舐痔之徒,哪里管得百姓军民的苦衷,只是大肆搜刮,果然就闹得汴京满城恐慌,怨声载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