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3:34

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

当即,皇孙耶律延禧奉遗诏即位。经萧兀纳与群臣商议后,为耶律延禧上尊号为“天祚皇帝”,后世称其为“天祚帝”,乃辽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耶律洪基死后,由耶律延禧继位,随即任命萧兀纳为帝师,国事参政。宁边州刺史一职,经萧兀纳推荐,由马植正式出任。

自此后,马植开始担任辽国宁边州刺史。

也是马植这个人命运多舛,就在他正式出任宁边州刺史不久,女真人便又阻断了朝廷鹰路。原来,生女真节度使完颜盈歌见老皇帝耶律洪基死了,新皇帝耶律延禧继位了,出于试探下朝廷真实意图之目的,故意指使沿海东青鹰路途上的大喇部落,再次阻断了契丹朝廷的鹰路。

耶律延禧刚刚继位不久,便得到报告,朝廷的鹰路又被女真人给断了。

耶律延禧闻报大怒,遂责令由宁边州马植负责,率领宁边州兵马,打通朝廷鹰路,限期十天,不得有误。

萧兀纳闻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这事不可为,心里甚急,遂赶忙进宫,觐见新帝耶律延禧,劝告耶律延禧道:“启奏陛下,臣听说朝廷鹰路被契丹人阻断,陛下因此大发雷霆之怒,责令马植率宁边州兵马打通鹰路,臣以为此非明智之举,当予缓行。”

耶律延禧闻言,心有不悦,心里想,萧兀纳呀,就算你是帝师,国事参政,有权提出建议,但决定权在我吧?!朝廷的鹰路都给阻断了,如何缓行?再缓行的话,女真人不定生出什么事情来呢!当初,先帝令你辅佐朕,你不说帮助朕打通朝廷的鹰路,反倒放纵女真人,这是何番道理?又安着何番心思?

如此一想,耶律延禧倒萌生出委屈来了,不悦地对萧兀纳说道:“参政说朕责令马植打通鹰路非明智之举,那么,依参政之见,朕该当如何?难不成朕就眼睁睁看着朝廷的鹰路被女真人给阻断?放任不管就是明智之举?!”

萧兀纳见耶律延禧动怒,忙弓腰奏道:“启奏陛下,女真人阻断鹰路,实乃试探朝廷对女真的态度。陛下刚刚承继大位不久,对内当致力于朝务及内政,确保稳定;对外当大度宽容,以示友好,稳固周边。圣上,非是臣多嘴,实是有些事情不得不说。以臣之见,对往昔游畋围猎,当适度收敛。陛下,既是女真人阻断了鹰路,且由他阻断去,朝廷不予理会他,他自然觉得阻断朝廷鹰路已没有意义了,时间一长,自然就恢复朝廷的鹰路了,何必要派出大军,用武力解决?”

萧兀纳的意思是让耶律延禧在游畋围猎上收敛一些;正好碰到鹰路被阻断的事情,故以此为由,对耶律延禧进行劝谏。

耶律延禧视游畋围猎为命;契丹人也向来有游畋围猎的习俗。其他国家,大都是一个京师,最多再添加一个陪都而已,契丹人却有五个京师,分别是东西南北中五京,而这五京并非是皇帝处理政务或国家治理的必需,实是为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分别到各处打猎而设置的。那契丹人,并无固定的京师,皇帝打猎到了哪里,哪里就是处理国事的京师。

对萧兀纳的进谏,耶律延禧甚是反感,直接就回绝了萧兀钠的进谏,派出使臣,连夜赶往宁边州,命令马植必须在十日内打通朝廷鹰路,不得有误。

萧兀钠见耶律延禧固执己见,并不采纳自己的纳谏,遂闷闷不乐离宫而去。

再说宁江州那边,马植接到朝廷打通鹰路的指令后,除了派人到生女真节度使完颜盈歌那里催促解决问题外,就是率领宁边州的三千兵马,前往大喇部落,打通朝廷的鹰路。

完颜盈歌得知马植率领宁边州三千兵马去大喇部落打通朝廷鹰路,不但不派兵协助马植,反倒是暗中派兵协助大喇部落抵抗马植率领的宁边州兵马。

马植率领着宁边州三千兵马,赶至生女真族大喇部落,大喇部落的女真人早已逃之夭夭。马植以为鹰路已通,待要撤退时,女真人蜂拥而至,追杀马植所带领的三千兵马。马植无奈,只得再次返头,和女真人拼杀,结果女真人见马植来攻,又逃之夭夭,无处寻找。

转眼间,十天过去了,朝廷的期限已到,鹰路并未打通。

耶律延禧得知朝廷鹰路仍未打通,甚是愤怒,准备派出使臣,诏令撤销马植宁边州刺史一职,回京领罪。

萧兀钠闻听到这个消息,于第二日朝会时,出班进谏道:“陛下息怒。想那女真人坐地造乱,必是有所准备的,以马刺史三千人的兵马,实难打通朝廷鹰路;再说了,那女真人熟悉地形,瞬间聚集,瞬间又消失,朝廷军队疲于奔命,绝非是个办法,也非是马刺史不用命也。”

耶律延禧闻奏不悦,反问萧兀钠道:“以参政之见,该当如何?”

萧兀钠道:“顺其自然。朝廷不把阻断鹰路当回事,只倾心于内务发展上,那女真人见朝廷并不在意鹰路被阻,时间长了,就自然恢复鹰路了。”

耶律延禧闻言,生气地说道:“朕就知道你要说这番话!放着朝廷百十万兵马,就打不通个小小鹰路?!还要顺其自然?甚是荒唐!”

“并不荒唐。”萧兀钠仗着自己曾经是耶律延禧老师的身份,抗辩道:“陛下,顺其自然乃是一种策略,有利于朝政稳定。”

“一派胡言!”耶律延禧一点也不给萧兀钠这个昔日老师一点面子,驳斥萧兀钠道:“堂堂大辽,倒要受女真人欺凌,你还劝朕忍声吞气,你安的是什么心?!是要放纵女真人吗?”

萧兀钠道:“陛下,先帝时,臣就屡番进谏,要对女真人实行弹压,臣并无放纵女真之意,臣只是想在弹压女真人上,更加策略点。”

听到萧兀钠摆起了老资格,耶律延禧感到权威受到了藐视,心里更怒。

萧海里、萧奉先等一帮佞臣见状,乘机在耶律延禧跟前挑拨。

萧海里出班道:“陛下,萧参政原本在宁边州任职,与女真关系融洽,并未有冲突发生。臣以为,萧参政阻止朝廷打通鹰路,乃是希望朝廷不要去弹压女真人,任由女真人强盛而已。”

萧兀钠闻言,心里大怒,待要发火,又见萧奉先抢步出班,启奏道:“萧参政于陛下面前强词夺理,甚是不恭,当予处置。”

耶律延禧闻言更怒,不待萧兀钠说话,便颁布诏令道:“诏令撤销马植宁边州刺史一职,回京领罪;诏令由萧海里接任宁边州刺史。”

萧海里、萧奉先等一班大臣,高声答道:“臣等谨遵圣旨。”

萧兀钠无奈,只得随同他人说道:“臣谨遵圣旨。”

随即,朝廷并派出使臣,赶往宁边州,传达朝廷圣旨。

马植接到朝廷诏令,心中悲愤,便将刺史之印交由副手,委托其交转新官,他自己连夜离了宁边州,赶回上京临潢府,等待朝廷处置。

马植被撤职,萧兀纳心有不悦,仗着帝师资格,数次直言进谏,指责天祚帝的种种不是,惹得天祚帝很不高兴,遂将萧兀纳贬出朝廷,任为辽兴军节度使,守太傅。

朝中那班佞臣见萧兀纳被贬,趁机诬陷萧兀纳。

时有佛殿小底王华,受他人指使,诬陷萧兀纳私借内府犀角。

天祚帝闻报大怒,招萧兀纳进殿对质。

萧兀纳道:“臣在先朝,道宗皇帝诏许臣日取帑钱十万为私费,臣未尝妄取一钱,现如今,臣肯借犀角乎!陛下,难道此等言语,你也相信?”

天祚帝因萧兀纳以前朝之事来压自己,愈加愤怒,干脆剥夺了萧兀纳太傅之职,再降其为宁边州刺史;将现任宁江州刺史的大舅哥萧海里调回了朝廷,充任内务总管。

耶律延禧睁着两眼,怒瞪着萧兀纳道:“萧兀纳,在你眼里,朕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只有你对!那么,朕且问你,马植是你推荐为宁边州刺史的吧?马植失职,你作为推荐人,应该有用人不察之责吧?那好,即使如此,那马植无能打通朝廷的鹰路,就由你任宁边州任刺史,打通朕的鹰路吧。”

就这样,萧兀纳再次被贬任为宁边州刺史。

萧兀纳再次任宁边州刺史后,只关心宁边州及周边的防务,对打通朝廷鹰路的事,表面应付,暗中不为,被女真人阻断的鹰路一直未能打开,惹得天祚帝耶律延禧焦躁,遂又撤去萧兀纳宁边州刺史职务,再贬为黄龙府事。

可怜萧兀纳作为堂堂帝师,顾命大臣,参知政事的一品大员,愣是让天祚帝给贬成个五品边官了。

在京中等待处置的马植,见萧兀纳被贬到黄龙府人府事去了,而朝中充任高官的皆是他大舅子萧海里、小舅子萧奉先之类的皇亲国戚,奸臣宁贼,心里大为失望,遂悄悄变卖了家中财产,带着一家老小,回幽州南郊寻贾世忠去了。

自此,马植由辽国的光禄卿、宁边州刺史变为一介草民,开始和贾世忠一起,来往于女真、契丹及北宋之间,做着贩马的生意,倒也不亦乐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