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志在千里 > 第223章 历数宦官

三国之志在千里 第223章 历数宦官

作者:预见历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3:37

第223章 历数宦官

当然了,上面几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宦官,但要是论武艺最高的宦官,那估计只有号称八卦掌拳术创始人的董海川了。

董海川,在武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天生臂力过人,双臂比一般人都要长,从小对武术就非常痴迷,再加上有一个能文善武的堂兄董宪,两个人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勤学苦练。董海川年少的时候性情耿直,嫉恶如仇,没少为乡里乡亲及陌生人打抱不平,后来有一次因为得罪权贵而远走他乡,与太平天国发生交集,背负着太平天国交给他的重任潜入京城,阉身在肃王府当差。

不过董海川确实武艺高强,他漫游四方,上山访师,在峨眉山,董海川得高人指点,学得了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碧云、静云两法师传下来的八盘掌掌法,又上九华山,九华山盘山道人见董明川乃武学奇才,倾囊相授平生武功绝学,从此历经八载春秋,董海川功成,并自己锤炼出一套八卦掌。

这种不用兵器,全靠轻功内力的武林高手和擅长马战的将军自然不太相同,这就跟当初周泰和史阿大战一样,明明周泰武力比史阿足足高了十点,已经达到可以击杀的程度,但史阿硬是凭借着高超的轻功和内力与周泰缠斗数十回合不相上下。

除了这几人外,刘辩最想得到的自然就是三宝太监郑和了,郑和可能政治不如陈矩和高力士,武力不如董海川,统兵不如窦神宝,但他却是被后世人称道的宦官。

想到郑和,他的第一大功绩肯定就是七下西洋了,但郑和下西洋除了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明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外,最关键的自然就是为了震慑倭寇。

明成祖时期,陆海两方面都对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的明朝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朱棣选择改变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击,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则是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除此之外,郑和还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等等。

刘辩回想了一下历史上最出名的几个宦官后,在竹简上缓缓写上了几个名字,这时候刘辩突然想起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协,不禁笑出了声来。

历史中的刘协一直就是曹操的傀儡,被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了现在,这位弟弟依旧是傀儡,只不过从曹操变成了更加不堪的西凉军,曹操好歹能在明面上保持着对刘协的尊重,这些粗鄙不堪的西凉人又怎么会知道呢?

但不得不说,刘协麾下的实力其实很强,一部分爆表出来的人物也归了刘协,只不过要么就是王希孟、高翔这种画师,要么就是魏忠贤、童贯这种宦官。

但不得不说如今的刘协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契机就是得到一个效忠于他的智谋之士,如果刘协真的得了这智谋之士,到时候整合西凉军,这些弓马娴熟的西凉军足足可有八万之众,更有张绣、樊稠这种猛将,以及李善长这种内政人才,到那时刘协就足以可以跟自己板扳手腕。

不过让刘辩有些羡慕就是刘协身边已经有了两个贴身宦官,而且这两个宦官都不算是那种只会蒙蔽主上,毫无能力的人,虽然这两人远远比不上郑和、蔡伦,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比李辅国、赵高、李莲英要好得多。

魏忠贤此人也不是十恶不赦之人,他掌权之时,也是晚明难得的安静岁月。

此人武可整顿大明军队,重用良将,提高明朝的军事力量,魏忠贤十分重用袁崇焕等明朝的将军。袁崇焕和魏忠贤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文可减少农民的赋税,充盈国库,魏忠贤对江南的商业纳税提高了很多。这些人都是明朝的资本家,海税,商税都是魏忠贤制定出来的,这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也让国库里的钱更多了。

也就是说魏忠贤就是个能文能武的太监,只要有人能管住他,那他就是君王手中锋利的宝剑。

至于童贯,若此人不做宦官做武将,那想必他也可以为北宋建功立业,打下更大的疆土。

童贯总览兵权二十年,期间权倾朝野。而且此人身体魁梧,而且生有胡须,他的首战,就是征河湟吐蕃。这一战役打胜后,北宋拓疆三千余里。

随后西夏党项在吐蕃的西北,当时也是不断地骚扰宋朝。宋徽宗派童贯为监军,会同大将刘法、刘仲武等人出兵了。这一次打了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最后打得西夏罢兵求和,纳款谢罪,以宋朝的胜利而告终。

至于水浒里赫赫有名的方腊,那也不是宋江的功劳,而是作为宋江死对头的童贯亲自统兵,童贯到了东南,先要求属下用宋徽宗的口气,写了一个“罪己诏”,“罪己诏”颁布后,一下就把起义军瓦解了一大部分。剩下的那些方腊的骨干,童贯只打了一年半的时间,全歼方腊义军,斩首十几万,生擒匪首方腊。

征讨方腊后,他立即提河朔之兵去与金朝去夹击辽朝,不过他没打赢,十五万大军惨败给耶律大石统率的数千辽兵,就连童贯都差点被生擒。

不过后来燕云地区总算是从名义上被宋朝要回来了,虽然是通过其他的外交途径要回来的。但是毕竟这一仗是他领兵去打的,所以这个功劳就算在他头上了,也是凭着这一虚假的战功,童贯也成了唯一一个封王的宦官。

综上所述,魏忠贤和童贯能力是有的,不过只做一个贴身太监就足够了,若非得让他们领兵打仗或者总领一方,那恐怕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