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时空之风流皇帝 > 第九十一章 朝堂争论挥师北上问题

第九十一章 朝堂争论挥师北上问题

杨广想到之前搜刮并敲诈贪官富商的钱财,现在国库正富得流油,他也想过乘胜追击,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现阶段主要还是发展天朝国内民生为主,不宜战争,待大业已定,再考虑东征西讨的事情,因此,在上次推行‘贞观之治’同时,他把当今天朝的年号也改为‘大业’,今年正是大业元年。

现在新政才推行一个多月,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和修路工程,导致国库的钱哗啦哗啦的流,也不知道能撑多久,钱还不是最主要,想要打仗,开疆拓土,没有足够的存粮那无疑是让大军送死,作为汉人的他也做不出像蛮子那样专干烧杀抢掠的事情,所以他才不干这种傻事。

但是开疆拓土的事情他也必须会做,因为他本身就是‘好战分子’,不然也不会封李建军为‘蒙古道行军大总管’,要知道目前蒙古是属于突厥的势力范围,并不是天朝的国土,其寓意是个人都明白!

杨广盯着大殿里的文武百官,此时他们已经叽叽喳喳不停,跟菜市场并无二样。

主战派多数是武将,强力要求乘胜追击,扬我大天朝国威,而文官无一不是以发展为主,坚决拥护休养生息的政策,并用杨广之前颁布的‘贞观之治’的政策去怼那些武将,双方越吵越激烈,口水满天飞,就差点没动起手来。

“好了!”

杨广低沉而雄厚的声音发出,在龙阳神功的加持下,震得全场文武百官心中一颤,顿时鸦雀无声……

“你们能一个个说吗?整个金銮殿到处都是你们喷的口水,成何体统?吵死人了!”

杨广用尾指掏了一下耳朵。

李师率先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目前‘贞观之治’政策推行一个多月以来,已初见成效,正是我朝趁机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如果继续挥师北上,深入突厥腹地,劳民伤财,必定会拖垮国库,影响新政推行,更何况,突厥史必利可汗的意图明显,就是骚扰我朝边境,以此来阻止我大天朝恢复元气,有此可断,他们并不会大军入侵,没必要……”

“放屁!”

这时一名膀大腰圆穿着大都督级别特有的盔甲,出列指着李师怼道。

李师一时被他怼得一时语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杨广看向膀大腰圆汉子,此人正是尉迟义臣,历史上此人多次与突厥作战,屡战屡胜,后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与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连战七场,七战皆捷,可谓神勇无比!杨广天性惜英雄重英雄,哪个有能力的武将没点脾气?没点血性?因此并未因他的无礼而生气,笑道:“哦?尉迟将军有何高见?”

“皇上恕罪!李丞相莫要见怪,俺刚才言语过激了,对不住!”

尉迟义臣给杨广行礼之后,又给赵秉山拱了拱手。

杨广明显看出他是典型的胆大心细之人,心中高看了两眼。

“皇上,末将以为,赵丞相的分析前半段言之有理,后半段不对!”

杨广示意他继续说。

“赵丞相说突厥大军不会入侵我朝,但末将与突厥史必利老儿交过几次手,此人老谋深算,并不会像表明那么简单,他虽然不敢突进雁门关,但难保他不会声东击西,比如函谷关和嘉峪关,难保这家伙不会打主意!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俺知道,我泱泱大天朝,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容不得他史必利老儿撒野!”

杨广盯着他,心中暗想:“好家伙!这尉迟义臣这壮汉不仅粗中有细,拍马屁还拍得这么有水平!是个人才!”

“赵丞相,函谷关和嘉峪关兵力部署如何?”杨广看向赵秉山。

“回禀皇上,据何将军的兵力部署,函谷关和嘉峪关各分兵五万守关,而何将军亲率十万大军镇守雁门关。”

“尉迟将军,何将军如此兵力部署有问题吗?”杨广转向尉迟义臣。

“没问题!但末将认为,趁我军正值士气高昂,应当挥师北上打服史必利老儿的锐气,让他不敢再冒犯天威!”

这时三大丞相同时出列急道:“皇上三思,万万不可!”

尉迟义臣正欲反驳,杨广及时挥手打断他们继续说下去,他不想再看到口水满天飞的场面,不打算让他们争论下去,便把自己心中决定的方案说出去。

“好了!依我朝目前情况,确实不宜扩大战事,现阶段重点是发展民生,农业,经济为主,但是,我朝天威也不是谁都可以挑战的!尉迟义臣,朕看你也是个好战分子,朕就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朕不会给你一兵一卒,你领着圣旨给何将军,并归于何将军麾下!”

“你的任务是不管用什么办法,用最小的代价把突厥一分为二,把它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以此削弱突厥实力!待我大天朝国富民强之后,便是突厥纳入我大天朝版图之时!”

杨广的言辞铿锵有力,文武百官精神为之一振,齐齐高呼‘皇上圣明!’。

场下最激动的就是尉迟义臣,双眼噙满泪水,对杨广感恩戴德回道:“请皇上放心!末将一定誓死不辱使命!”

杨广满意点了点头,补充道:“尉迟将军,此事讲求计谋,突厥以大草原为主,幅员辽阔,游牧民风,切忌孤军深入,以智取为主!如果你能完成使命,朕赐予你国姓!”

杨广觉得他要是真有能力,便尊重历史,让他当回史上有名的大将‘杨义臣’。

“末将明白!”尉迟义臣顿时感动得眼泪鼻涕哗哗直流。

朝堂顿时哗声一片,议论纷纷!

关于赐予国姓,在古代是无比光宗耀祖的奖励,是对武将军功来说不说最高,却是最好的奖励,在历史上,前有隋朝隋炀帝杨广给尉迟义臣赐姓‘杨’,成就了名将‘杨义臣’,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给徐世绩赐姓‘李’,成就了名将‘李绩’。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