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之铁蹄出征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道互补

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道互补

“能有什么误会,竟如此果决的杀人全家,好歹也是故人,他怎么下如此狠手啊。”陈宫将自己与曹操到吕伯奢家的事跟张浩说了一遍,叹息说道。

“或许真的是吕伯奢一家想要去揭发孟德呢。”张浩听了整个经过,觉得有些问题,皱眉说道。

“何以见得?”陈宫惊讶的问道。

“首先,吕伯奢亲自出去买酒,就有些耐人寻味。”张浩说道。

“哦?有什么说法吗?”听张浩一说,陈宫更加好奇了。

“家中来了客人,哪有主人出去买酒的?一般都是主人招呼客人,让家人出去买酒,吕伯奢家有五个儿子,他竟然亲自去买酒。”

“这可不是欢迎客人的表现,由此可见,至少吕伯奢是不欢迎孟德的到来的,再看吕伯奢家境殷实,家中不可能连酒水都没有。”

“而他亲自出去买酒,就算不是去报官,也是故意让人起疑心的。”张浩缓缓解释道。

“故意让人起疑心?”陈宫听着张浩的话,若有所思,不时的点点头,当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再次疑惑的看向张浩。

“吕伯奢与孟德父亲有旧,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董卓捉拿孟德的文书也早就传了过来,而他如此大张旗鼓的张罗招待客人,很容易让人产生疑心。”

“况且,哪有大半夜杀猪的,这大半夜的杀猪宰羊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来了客人吗,还是他们就是故意让人知道的呢?”

“还有就是吕伯奢的家人,如果真心想招待你们,不可能全家人一起去杀猪,竟然没有人招呼你们。”张浩笑着为陈宫解释道。

“可,就算如此,我们大可一走了之,何苦要杀人全家呢。”陈宫基本上已经相信了张浩的推测,只是还是在埋怨曹操有些心狠手辣了。

就在几人说话间,一大队士兵疾驰而过,而他们所前进的方向,正是吕伯奢家的方向,如此一来,更是证实了张浩的推测。

“公台先生,不知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张浩看向陈宫问道,张浩可不是闲着没事,给陈宫讲这些,而是打上了陈宫的主意。

“这……”陈宫顿时语塞,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为救曹操,已经弃官而去,显然是不能再回中牟了,而如今又与曹操闹翻,更是不可能再去追随曹操了。

张浩就是料到陈宫不可能再去追随曹操,才跟他解释了这么多,先在陈宫这留下个好印象。

两人嫌隙已生,就算解释开了,陈宫也不可再去寻曹操,不说以陈宫的傲气不允许他去,就是在他印象中,曹操奸险狡诈的形象已经留下了。

“不如先生暂且先随我回辽东,以后再做打算如何?”张浩看着纠结的陈宫笑着问道。

“如今宫私放曹操,挂印而去,怕是日后会遭到董卓通缉,给大人带来麻烦。”陈宫想了一下拱手说道。

“公台安心,我本就有讨董之意,势必与董卓为敌,我又有何惧呢?”张浩笑了笑说道。

“这……那就依从大人所言,宫先暂避辽东,给大人添麻烦了。”陈宫恭敬的说道。

“公台说的哪里话。”张浩说着,心中暗自大笑,只要把人忽悠到辽东,早晚都会为自己效力。

有了陈宫的加入,张浩虽然心中高兴,却也有些麻烦,几人赶路的速度,明显比之前慢了许多。

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却不影响张浩心中的兴奋,虽然陈宫从出仕到死亡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历史上也没留下太多出彩的战绩,甚至连个传记都没留下。

不过却能得到曹操和吕布的推崇,能力肯定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关键是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辽东襄平城,郡守府中,此时已摆下了一桌酒席,在座的除了张浩和他带回来的卢植、陈宫以外,只有郑玄、蔡邕、还有张新三人。

当见到郑玄三人的时候,陈宫表现的异常兴奋,除却张新不说,郑玄、蔡邕以及和他同路回来的卢植,这可都是当世大儒,任何一个士人见了恐怕都会兴奋不已。

至于卢植,他本就与郑玄师出同门,与蔡邕也是多年好友,此时再次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说。

但是当卢植和陈宫得知张新所学乃是道家之学以后,显得有些不喜,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儒道相争,怎能如此亲近呢。

虽然有张浩、郑玄他们在,没有表现的太明显,但是郑玄、蔡邕又怎么会猜不到卢植二人心中所想呢。

“子干兄,看来你对道家学术还有着不小的看法啊。”郑玄看着卢植说道。

“康成,你怎么能与道家之人厮混呢。”卢植见郑玄问起,不满的说道,听到卢植的话,张新也不反驳,也没有生气,只是端起酒杯,独自喝了一口。

“子干兄,你这样的心态,曾经玄也有过,不过在与重生先生接触之后,对你这种心态就不敢苟同了。”郑玄笑笑说道。

“康成有何见解?”卢植看向郑玄问道。

“这几年,我与重生先生一同在院授业,经常会互相印证,现在玄以为,儒道可为互补,儒学以道学为因,道学以儒学为果。”

“这是什么意思?”卢植听了郑玄的话,皱皱眉问道,旁边的陈宫也一脸好奇的看着郑玄。

“从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郑玄笑笑说道。

“相互补充而协调?”卢植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低头思考了起来。

“就像我们儒学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修养,道学就不再局限于自我的发展,而是上升到自然与人的层次,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若是我们将两家互补,一方面受儒学的影响,采取入世的积极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

“另一方面又受道学的影响,必要时采取超然和通达的态度,顺应自然而不刻意强求,能够安于平淡和自得。”

“将这两种思想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用儒学进取,用道学调节,便可以适应顺境和逆境的相互转换。”郑玄缓缓的解释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