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战神沐英 > 第十三章 另辟蹊径

战神沐英 第十三章 另辟蹊径

作者:不得不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31:43

第十三章 另辟蹊径

王沐说:“明安小镇是不能再去了,张家的人会在这一带搜寻,我准备再开辟一条进出的通道,目前的通道暂时封上,将来的人员会更多,我得多弄点钱回来,免得不够花销。”

先生想了想说:“山上的地方太小,你将被烧毁的村子整理出来,你们都搬到山下去,山上的地方作为机密之处,有多余的物资全送到山上来保存。”

先生又解释道:“人员多了,成分也就复杂了,就会鱼龙混杂,恐生事端,所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筐了,也叫狡兔三窟,凡事要留一线。”

王沐明白了,他继续对先生说:“王二杆子对敌方面要弱了点,但精于算计,我想让他来管理财物,将来的粮草、辎重有他管理,我能放心。翠儿是女儿家,负责先生的生活、起居,同时管理将来的内库。二墩给人有种敦厚的感觉,适应打探消息,我准备组建一个飞鸽营,专门负责打探、传递消息、诛杀首恶的事儿,由先生亲自来培训。翠儿弟弟和小三子都是练武的好苗子,以后就跟着我,我会组建自己的队伍。您看这样行吗?”

先生笑着说:“你看,你不是已经有主意了吗?何必问我?”

王沐笑着不好意思了,先生说:“金子先放我这里,需要时就来拿,忙去吧。”王沐嗯了一声就往外走。

叶集镇张家大管家,当天晚上,在王沐骑着马扬长而去后,因天黑无法追捕,等到天亮后,四处查巡,由于马匹受惊、四处逃散,给追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脚印痕迹杂乱,追踪无果,最后只收拢了十来匹马,到明安小镇调查,也无更多有用的信息,只得收兵回叶集镇,叶集镇张家家主张三巴,得知儿子被杀后,气得晕了过去。

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闹开了,张家大公子被人绑架,拿到赎金后居然还撕票了,众家丁见公子被杀,奋力杀贼,无奈贼人太多,在战死了五个家丁后,因天黑了,最终被贼借着夜色逃掉了。这是大管家回去后,想推卸责任,自己编的的说法。

张家家主张三巴醒来后,怒火万丈,自己的儿子被绑票,赎金送去后却被撕票了,五百两金子啊,得多少田租才能收回来?张三巴想,这个事恐怕蹊跷,他暗暗的嘱咐自己的亲信去暗中调查,同时派人去滁州,向自己的妻舅张天佑求救,帮忙捉拿绑匪。

明的做法是,请画匠按照大管家等人的描述画出画像,根据明安镇了解的情况是,此人名叫王沐,孙家庄人,但经过了解,孙家庄并无此人。于是,张家将王沐画像贴满整个淮北,重金缉拿。

可老百姓不这样想,张家名声太臭,众多的百姓拍手称快,通缉的绑票杀人犯王沐,被人们当成英雄四处传播,王沐英雄的名字传遍了淮北、淮南地区。

王沐在山里,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外面已经家喻户晓了,而且还在淮北一带贴告示缉拿。但他明白张家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所以,近期也没准备出山,他必须开辟另一条出山的通道,确保身边人的安全。

按照与先生商量的办法,翠儿留在山上,负责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先生的起居。二墩、王二杆子、小三子、陈大金四人,回山村清理倒塌、烧毁的民房,准备地基盖房子。

安排完后,王沐在周围开始查看地形起来,按照先生的策略,狡兔三窟,在山村的废墟上,建造新房,为根据地,将来成为练兵、屯垦之地,边种粮食、边历练新兵;山上则为辎重堆积之处;黑龙洞是他们最后的一道逃生通道,只是还不知道黑龙洞通向何处,这个现在没时间去探险了,等以后再说。

这片山区,以主峰为中心,向北是通往定远县城和濠州方向,目前已经有了通道。向西是鸡公山、黑龙洞,出了山区便是怀远城,这处是将来要开辟的通道,暂不考虑了。向南是旧山村,也不宜过早开辟。最后就剩东方了,主峰的东坡是一面悬崖,只能由旧山村,沿着悬崖下绕道东坡下,再去探寻。

说干就干,王沐带上砍刀、绳索,顺手带了几个熟红薯、一竹筒山泉水,装在一个竹背篓里,顺着山村山脚边,来到东坡下。看着东方,瞄准一个高一点的山峰出发。

半个时辰后,王沐上了山顶,远望东面,群峰林立,这段路程还是比较长的。从安全角度来说,距离越远就越安全,距离远近,就越容易暴露,这也就是王沐开辟其它通道的原因。距离近的北面适应运送辎重,较长时间通行一次是合适的,频繁的进出时很容易暴露的。东方更适合人员的频繁进出,只需在几个紧要之处设卡即可。

王沐下山继续往前走,这次看清地形后,就不需要每次都爬山了,顺山脚往东走,弯弯绕绕多,但节省体力,开辟新的通道本就是费力的活,他需要保持体力以应付突发事情。

从早上一直走到天黑,越往东,山峰就越是低矮,就意味着快要出山了,他一路走、碰上合适的中草药材就采,装在随身背篓里,天色将黑时,还没走出山区,他想今晚恐怕要在山里住一夜了,这是一处陡峭的悬崖,悬崖边有条小溪,顺着小溪走出悬崖就找地方夜宿,他一边走、一边想。

走过悬崖后,他借着夜色观察着,发现前面有了光亮,心里一闪:村庄?

顺着光亮走着、走着,就传来了狗的狂吠声,就听吱呀一声,边上门开了,“谁呀?”

王沐赶紧回答:“过路的,上山采药迷了路,见着光亮就走过来的。”

门里出来个老头,借着光亮看了看王沐,说:“你是哪家的孩子?这么晚了还在山上转,胆子不小啊?”

王沐说:“大爷,能在你家借个宿吗?哪怕在柴房也行。”

大爷说:“你这孩子,谁还没个为难的时候,柴房怎么能住?就到堂屋里来吧。”说着,就将王沐让进屋里。

王沐随大爷进了屋,在一个昏暗的蜡烛旁,坐着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老大爷介绍说:“我老伴和孙子。”,然后又问:“孩子,饿了吗?”

王沐说:“大爷,我带了吃的,你不要管我。”

那孩子看看王沐,想着两人应该差不多大,就说:“我叫赵猛,你叫啥?”

王沐说:“我叫王沐,今年快12岁了”

赵猛说:“我还大你一岁,该你叫我小哥了。”王沐笑了:“咱俩掰手腕比力气,谁力大就是哥。”

赵猛心想,我还大你一岁,年龄上占了优势,能输给你?马上点头同意,还说,不许反悔。

老两口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哥俩打趣,也不干预,随他们闹。自家孙子在家,好不容易来了个伙伴,高兴还来不及啊。

赵猛拉着王沐到四方桌边,将黑黒的四方桌上的东西清理了下,就一人一边掰上了手腕。王沐挽起袖子,露出手腕的瞬间,老大爷的眼睛就眯了一下,他看得出这是个强壮的手腕,没准还有功夫,看来孙子要输了,果不其然,王沐将手伸出后就不动了,随赵猛怎么使力,他就是不动,赵猛几次拼命往一边掰,就是掰不动。

赵猛脸色讪讪的笑了,说:“我输了,从今往后你就是哥。”

王沐说:“我们以兄弟相称,不在乎谁大谁小。”赵猛说好的。

王沐从背篓了拿出红薯,问:“爷爷、奶奶,你们吃了吗?”

老大爷说:“孩子,我们都吃了,你吃吧,要不让奶奶给你做口热乎的?”,王沐说不用了,也不客气张口就吃了起来。

吃了两个红薯,再喝了一大竹筒水后,王沐感觉精力又回来了,就开始向老爷爷打听,这是啥地方?前面又是啥地名?以及大爷家里情况。

经过一番交谈,基本有了个明细,这个山村叫岩石村,仍然还在山中,村中只有有七、八户人家,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庄家人,民风比较朴实。

从岩石村顺一条小道向东走约十来里的山路路,就出了山区,进入丘陵地带,进入大叶镇。大叶镇向东南再走二个时辰,就是滁州城,向东北同样走二个时辰就是建阳城。

建阳城由朱元璋的大将汤和驻守,郭天叙是郭子兴的儿子,郭子兴死后,郭天叙与朱元璋不和,便令自己的妻舅张天佑驻扎在滁州城。张天佑是定远城张家的大公子,也是未来张家的家主,其地位很高,但行军打仗却能力勉强还行,比郭天叙强多了。朱元璋想南下攻占集庆府,绕不开滁州城。

目前朱元璋主要精力在准备拿下庐州,及南部的平原地带,张家是义军粮食、辎重的供应大户,所以,目前还不想撕破脸,还得给滁州方面的面子。

建阳城再往东却是张士诚的地区,张士诚三兄弟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拥重兵割据一方。在与朱元璋接壤的都梁城、石梁一线,陈兵十万,对滁州、建阳虎视眈眈。

朱元璋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南北有元军,处于四面楚歌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各方的联手,这是朱元璋最不愿看到的结局。于是,他接受了徽州谋士朱升的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暂时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