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战神沐英 > 第二十三章 一箭三雕

战神沐英 第二十三章 一箭三雕

作者:不得不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31:43

第二十三章 一箭三雕

赵德兴准备走水路,将粮食运至滁州,但水路上大批的护卫难以展开。如果走陆路,倒是方便大批军队的押送,可哪里找来那么多的大车,而且费用巨大。赵德兴是个小气的人,自己的银子是不会拱手让别人赚走的。

正好,张天元接到大哥张天佑的指令,将这批粮食送往滁州大营,两人一商量,还是水路省事,最后决定,张天元负责叶集镇至山水镇一带的护送,山水镇至大叶镇再到滁州,由赵德兴派人押送,两人商量后,就是时间问题了,那天开始运粮?运粮船如何押送?

神机营知道了粮食走水路的消息,但还不知道具体押运的时间,二墩开始筹划了,首先要准备一批船和船夫,让这批船能被张家租用,打入运粮船队后,就知道押运的人数和出发时间了,然后里应外合,至于如何劫船,劫船后运至哪里,那就是王沐的事了,二墩不想越俎代庖。

王沐正在山里召集军官会议,对上次打劫叶集镇,存在的问题正在纠正,训练有素的军队,对上私家家丁,居然重伤三人,其余的人人人挂彩,丢人丢到家了,要是碰上了滁州军,那还不得跑路了,在坐的军官们都低着头,憋红了脸,大气不敢出,指挥使骂的没错,的确丢人。

王沐说:“做错了事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所以,我和你们一起,将此次行动,好的一面,一条条的列举出来,写在纸上。再将弊端,也一条一条的列举出来,仍然写在纸上。让所有人永远记得这次的得与失。好的一面要继续发扬,弊端要坚决消除,吃一堑长一智。人不能两次都跌到在同一个地方,否则,就是他妈的蠢蛋。”

通过分析、对比,一条条的不足都列举出来,一条条经验也同样的列举出来,让军官们都仔细分析,认真比较,既然认识到了不足,那就开始加大负荷的练兵了。

王沐接到二墩传来关于粮食的信息后,就来到山上先生的小木屋,将情报递给了先生,先生看后,问:“你想截获这批粮草?这可是二百万斤啊,这样容易提前暴露我们的存在。”

王沐摸摸自己的脑袋,说:“义父的军令,不要让批量的粮食进入滁州,劫粮难度较大,但毁掉粮食,我更是于心不忍,多少百姓在挨饿,这批粮食能救活多少人啊。”

先生呵呵一笑说:“当初,我就是看中了你的这份心性,能心系世人的惆怅、百姓的饥肠、身边人的安康,是在是难得。这一点与朱元璋很相似,吴国公也有这样的心性,可能因为你们都是穷苦出身吧。这也是明知道他在利用你,我还在帮你的原因。其实我也舍不得这批粮食啊,新兵越来越多,现已经近两万人了,粮食问题日趋严峻,光靠吴国公供应也不是个事啊。”先生说完也慢慢的陷于了思考中。

王沐拿出定远地区地图,与先生一起看了起来。王沐指着地图对先生说:“这条河道从定远城向南,途径叶集镇、明安镇、山水镇、大叶镇、最后到滁州。在快到山水镇的时候,河道突然变宽,拐向大山里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大湖,此处水面开阔,湖边地形多为淤泥,对方岸上护卫队必定要绕行才能到下游的山水镇,恰巧也在这里,张家与赵德兴在此交换护航,可在这里做文章。”

先生听了眼睛一亮,说:“可行,就是这里了,最后还要让张、赵两人狗咬狗去。”说完,与王沐相视哈哈一笑。

近二万的新兵,王沐重新进行了编制:

虎威军:暂编一卫,人员一万,陈达金为提司,满编五个司,潘成龙、戴宇亭、陆大可、余蒙、邓崇五人各领一司,分别为各司都尉;

狮威军:暂编一卫,人员一万(尚缺二千人,随后补上),赵猛为提司,编为四个司,赵权、顾德强、王正明、张兴武四人 ,分别为都尉,各领一司;

铁鹰军:暂编一卫,人员五千(尚缺四千人),目前只有一千人,马匹尚且不足,由王顺都尉掌领。

王沐身边侍卫一百来人,由铁血卫中的孟达校尉统领,设为亲兵,负责王沐的贴身安全。

劫粮行动分成三步来实施:第一步,由二墩的神机营,搜寻二十几艘大木船,所需要的一百多船夫,从虎威军中挑选。

第二步,粮食靠岸后,由狮威军出动一千人进行搬运,王正明负责。

第三步,这一步与劫粮无关,王沐想让部分官兵进行杀敌训练。在大叶镇与山水镇之间,与滁州军小干一场,达到练兵的目的,同时拿下滁州来的五百匹马,这是一步险棋,搞不好损失会很大,但王沐别无选择。

叶集镇,张天元与赵德兴约定后天上午开始装船,张天元从大哥张天佑那里借调了五百精骑兵。增加了两条木船,在船队首尾各一艘,每条船上埋伏五十名精兵,专等劫匪上钩,四百名精骑兵尾随船队,随时准备增援。

赵德兴令手下都尉邢宇率五百精兵在山水镇接应,两人想,王沐一共才几十人,两支队伍合起来一千精兵,对付劫匪完全没问题。王沐要么不来,如果敢来,叫他有来无回。

双方都在设局,算计对方的时候,二墩的神机卫,找到了二十多条大木船,张兴武带领三百多精兵在船上,等候在离山水镇不远的湖面上。

这天一早,叶集镇张家码头上,人来人往,从张家粮库到码头,都是扛麻袋的人,新调来的家丁们在一边监视着。

二百多万斤粮食,近二万个麻袋,装满了粮食,一袋袋从库房里扛出,走三百多米的平地后,开始下坡到河边,然后从木跳板上上船,在船上码放整齐。

到了中午,才装了不到十船,张天元急了,吃过午饭后,命家丁们也去扛包,帮忙搬运。太阳快下山时,二十三条船才装完粮食。

一会儿,从远处划来两条一模一样的大木船,船上盖着篷布,看不清立面是什么,两条船一条进入了船队的队首,一条进入了队尾,每条运粮船上上了两个家丁,监督船夫,在张天元的一声大喝中,船队起航了,二十五条大船在头船的带领下,顺水向南而行。

从叶集镇到明安小镇大约二十几里路,到明安小镇时已经天黑了,船队不作停留继续南下,几里路后,一队几百人的骑兵远远地追随着船队。

半夜时分,船队进入了宽阔的水面,马队绕着芦苇滩向山水镇方向而去,到了山水镇后,远远地看着船队上的火把,慢慢的下行而来,带队的骑兵校尉松了口气,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来了。

接着,滁州方面接应的五百骑兵过来了,张家这边的校尉指着船队,对滁州方面的校尉说:“兄弟,你点点数,二十五条船,一条不少,回见了你。”

滁州方面的校尉邢宇也不说话,带领五百骑骑兵,拿着火把在岸上一字摆开,清点完后,说了声:数目无误。就带着队伍,在岸上跟着船队,慢慢的骑行,离开了山水镇。

两个时辰后,天蒙蒙的亮了,离大叶镇也不远了。校尉邢宇发现尾船的船篷上,有一块污处像血迹,纵马至河边仔细查看,船帮上也有大量的血迹,校尉立马喊到:“停船!马上停船!”

船队没理他,继续下行,他带兵纵马行至船队的首船处,发现首船上有更多的血迹,于是命两骑迅速回滁州求援,自己跟着船队向下游而去,边走边令船队停止下行。

没走多远前面突然出现一条丈来宽的壕沟,于是纵马向左准备绕行,没想到左边又出现了壕沟,他才发现情况有变,抽出大刀,大喊:“备战!”。

骑队的身后一阵呐喊,几百士兵从隐蔽处跳了出来,长枪指向滁州骑队。左边一阵喊叫声,又是几百步兵,长枪指向了骑队,前边出现的却是骑兵,几百骑,马上一律的弓箭手,箭头指向滁州骑队。

这时,水中二十五条船全部打横抛了锚,船上出现一百多兵士,带队的是几个黑衣人,一律的大刀,指向岸上的滁州骑队,这才发现二十条船全是空船,二十三船粮食、一百名精兵和几十押运的家丁,全都不见了。

校尉心寒了,此地不能久留,前面的壕沟与骑射手不好惹,左边的壕沟与长枪手也没法突围,右边是河道,骑兵下去无疑是找死。只能从来路突围了,校尉调转马头,大刀向前一挥,杀!几百骑一起掉头,向来路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