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龙头沟风云录 > 第一章 谁的尖叫?

龙头沟风云录 第一章 谁的尖叫?

作者:锦官城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32:10

第一章 谁的尖叫?

李俊平二十七八的年纪,杨林十**岁数,这相差小十岁的哥俩,两人,一马一大车,车板上装满麻袋,在由北向南的路上疾驰。北方三月天,够冷。这哥俩好像不怕严寒,把马鞭摔得贼响,马儿奋力扬蹄,拽得大车轱辘吱吱直响,车身后,泛起阵阵白霜。

杨林扬起头,看着灰暗的天空,像被挂了旧棉布,说亮不亮,说不亮还偷偷的透着光。

哥,你看这天色,咋整?

换我来,你歇会脚,时间不等人。

杨林勒马,下车,尿尿,上车,李俊平下车,尿尿,牵马,上车。

林子,坐稳实点,抓牢靠,要加鞭了。

得嘞,哥,稳着哩!

“驾”......一个洪亮清澈的吆喝声,炸响在漠河向南官道上。

傍晚,哈工大张教授快步走出校门,行色匆匆。今天是女儿16岁生日,夫人正妍再三嘱咐,别忘记给女儿买蛋糕,可这时间...也不知能否赶在商店关门前,买到蛋糕。

出了校门,张教授站在路边,一边看着怀表,一边左右张望寻找人力车。

哎,哎,师傅,这边这边,张教授朝不远处的人力车挥手喊道,好不容易等到一辆人力车,他显得急不可待。

先生,您这是去哪?人力车夫在张教授面前停了车,问他。

七里街,东江饭店,你晓得不,东江饭店向东50米,有个友谊商店,我就要去那,张教授说着掺杂一口吴侬软语的普通话。

知道知道,我家就搁东江饭店那旮瘩,人力车夫说。

那真是太好了,出门遇贵人呵,赶紧走吧,师傅,我赶时间,张教授笑着说道。

人力车夫抓紧车杆,说,先生,您坐稳实的,咱这就走了。说完,人力车夫抬脚就跑,健步如飞。这身形,这脚力,没点功夫底子怕是做不到。

就在张教授走后不久,道边大梧桐树后,露出两张脸,一男一女。只见,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望着远去的张教授,微微一笑......

1956年,初春,北方三月末,风,冰冷刺骨。

春风,不分昼夜地刮,像要赶在5月前,把冻得噶梆硬的土层给撕开。道边,还没冒芽的杂木,被刮得“嘎吱嘎吱”乱响。道上白茫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基,哪是沟壑。即便路有行人,也得顺着前方模糊的脚印走,才不至于摔落到道中。

在这寒冷春风夜晚里,要是能有一杯热茶,一壶烧酒,便是人间最快活的时候。况且,古人就有诗云: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夜深,夜静,道野四边,隐约白光,这是黑土上白雪反射所致。不远处小村落,尚有一星半点微光,为这寒夜,增添丁点暖情。

这时,“啊”的一声,刺破了这宁静的寒夜。不一会,村里鸡犬相闻。就看见,谁家亮灯的窗外,一个黑影一闪闪过,看似无声,或许有声。这不,屋里传出几声咳嗽声,过后,再没其他声响。

这就是北方再平常不过的春寒之夜。

大兴安岭脚下,临近江边支流,有个僻静的地方叫“三角村”。五十来户的人家,都是外来户。有山东的,有河南的,有陕西的,有四川的,云南的,江苏的...这四面八方的语言,汇在一起,成就了这个村子,倒也有趣。三角村,位置僻静,离最近的鲁河乡也得有五十多里地,大雪封山后,马拉划子得走大半晌功夫。

三角村当家人李老爹,昨夜睡得浅,一声尖叫,让他半宿没睡着,临近天亮才迷糊着。

清晨,鱼肚白,李老爹儿媳妇棉花提着马桶上茅房,看到自家狗趴在茅房边上。大黄,去去去,好狗不挡道,棉花睡眼懵懂说道。

大黄一动没动。棉花看大黄没有动静,提高了声调,想把大黄赶走,大黄依然一动不动的趴着。

哎呀,妈呀,这是咋的啦?棉花一个激灵被吓醒了,大黄早没了气息。

爹,爹,你快来看看,棉花一边跑向西屋一边喊着。

大清早的慌什么,李老爹披着棉袄,撩开了门帘说。

爹,爹,你来瞅瞅,大黄是不是死了,棉花慌慌张张的说着。

别慌,我去看看,李老爹说着走出西屋。只见他,步伐稳健,行事果断干练,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候历练不少。

李老爹翻开大黄身体仔细查看,大黄嘴除了有一丝细微白沫,其他情况无异。李老爹想到这两年村里发生的事情,不由想到,难道是真的?

爹,你说啥?棉花看着嘀咕的李老爹,问道。

没啥,早饭后你通知大伙集合下,李老爹站立身子,掸掸衣袖说道。

“铛、铛、铛”当老槐树上的大钟被棉花敲响后,村人陆陆续续的来到树下。三三两两的说着闲话,或是议论着发生了什么。

栓子,来,到这来,李老爹指着一个壮实的小伙喊道。

咋了,青叔。

昨晚听到啥动静没?

没啊,我睡的死,昨晚喝了大半斤烧刀子,早睡了。

这样,栓子,你啊,下午找二龙,挨家按户的问问。

嗯啦,青叔您放心,一会我就通知二龙。

啥事啊,李老爹,大江看到栓子和李老爹小声嘀咕问。

李老爹看看人群,村人来得差不多了,他“咳咳咳”清清嗓子,双手虚压说,大伙静静,昨深夜尖叫声,有人听到没,还有一会散会后,大伙看看家前屋后有没什么丢失的,特别是有没冻死家畜牲口的,马上就要到五月春播了,这时牲口比人金贵哈,要不,春播你得给自己土地做牛马。

李老爹话音一落,人群一阵哄笑,李老爹也跟着众人笑了。

这会,人群有个声音。

青山支书,这有个啥子的,冻死冻伤年年有,阎王老爷要抓人,三更不让五更活的,更何况家禽呐,栓子他娘说道。

是呢,他张婶,去年我家就冻死一只羊,正月里,我娘家表叔大队,冻死了一头牛,家家户户落得小二斤牛肉呐,二龙娘接过话茬说道。

人群又是一阵哄笑,连说没有听到昨晚有什么尖叫声,都忙着扯闲话。要论扯闲话,村人可不做输家。

“咳咳咳”李老爹干咳了几声,笑着说道,牛肉再多咱也不眼馋,眼馋也吃不着啊,眼下季节,正是需要牲口的时候,还是要多小心为好,牲口圈里多垫巴些干草,有漏风口的该堵就堵,牲口房该加帘子加帘子,别因为春天来了,就麻痹大意,这春风裂石头哩!

众人连忙点头应声,李老爹在村人心中的权威,是无可比拟的,倒不是仅仅因为他是村支书,更因为他处事公正,一心为大家,这才得到大家的拥护。毛**说了,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这一点,他李青山做到了,不愧于是党的好同志。

天擦黑,李老爹在屋里抽着烟袋,就听到门外有人说,推门看到黄阿水走过来。阿水,吃了没?李老爹问。

吃了,吃了,黄阿水回答道。

来来来,进屋唠会,外头冷,李老爹说着,撩开门帘把黄阿水迎进屋里。黄阿水坐在炕边,李老爹给他递过去一支烟卷,说,炕上唠。黄阿水接过烟卷,笑呵呵脱鞋上炕。

晚饭时候,听大丫说你家大黄昨晚死了?

有这回事,我看不是冻死那么简单,狗嘴角还有细微白沫,捻手闻有恶心味道,想到这几年村里死禽常有发生,让我担心啊!

嗯,你这一说,我想到前两天的事情...黄阿水说。

年前后,黄阿水让大丫在石头沟姥姥家带了几只笼子回来,想着开春后,去后山捕点山货卖。这不,二天前,黄阿水去山上放笼子。那天,没太阳,天阴,下午天色不但没好转,反而更阴沉。黄阿水在闺女大丫催促声中,往后山走去。中午黄阿水馋嘴多贪了两杯,这烧刀子后劲大,半醉的黄阿水歪歪扭扭走着,时不时踉踉跄跄,差点摔到道沟里。

一个,两个,三个...黄阿水数数肩上还有三个笼子,后山林间已经搁了9个笼子。

天逐渐转黑,黑土地白雪上的天空,挂着大如圆盘的月亮,为这寂静的田野,添了亮色。

黄阿水从腰间抽出松木火把,点燃后,脚下道路明亮多了。他肩上背着剩下的3个笼子,一步三摇的顺着山洼往后山西边走去。

龙头沟,位于三角村的西北角,与后山对角相望,距离三角村约莫有4里地左右。因山高势险,道路崎岖难行,上下落差大,稍不留神就会滚落沟底,非死即残。村民没几个人,敢来这里捕猎。听说前些年,不断有人从山上跌落摔死的事情,最近二年,有外人来龙头沟捕猎,结果五死二伤。死掉的,一死了之,没罪受,遭罪的是没摔死的,听闻被人救起的那二个人出院就疯了,两人出了院,两人逮着机会就对砍,都说对方身上有鬼魅。后来传言,上山捕猎的人惊动了山上大仙儿,被惩罚了。之后,再没人敢来龙头沟捕猎,再后来,龙头沟成了三角村村民的禁地。

黄阿水不会不知道龙头沟的往事,他怎么敢来龙头沟,还是夜里来?

约莫两袋烟功夫,黄阿水来到龙头沟脚下。他举起火把,顺着光亮,一看到了龙头沟,吓得一跳,酒也醒了半分。要是他人,早就吓跑了,这黄阿水着实胆大些,他不但没走,还在安慰着自己,说,来都来了,总不能背着空笼子回家,实在不行在山洼处下笼子,不上山应该没事,早放完早回家。想到这,黄阿水便行动起来。

龙头沟山洼处积雪约有半腿之深,最深处怕得有一腿深度。黄阿水踏着积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声音,在空寂的夜晚,尤其是在龙头沟沟底,显得格外的瘆人。突然,“窸窸窸”声响,从黄阿水的正前方传来,或近或远,近的仿佛离他只有几米远。他停下脚步,仔细辨别是狍子还是兔子的声音,过会四周寂静如初。

怕是风刮枯树枝动静,黄阿水安慰着自己,接着向前走去。他看看肩上还剩下最后一个笼子,很是满意。这会,“窸窸窸”声响再次出现,这次声音在黄阿水左边上方,不时,这声音奔他而来。他举起火把,向左边山坡上照去,只见,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坡上一跃而起,迎面扑来。“啊”,黄阿水瘫在地上,晕了过去,火把顺势滚落在雪地里,不一会熄灭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黄阿水是被冻醒的,手指头麻木快没了感觉。他顾不上这些,火把都没捡,笼子没拿,高一脚低一脚的向道边狂奔而去。

昨晚的声音,是你?李老爹若有所思的问。黄阿水没有直接回答,继续说道,太吓人了,那黑影感觉就是个熊瞎子,直到现在鼻子边还有腥哄哄的味道。

腥哄哄?熊瞎子走路带风,人不会没感觉,再说,熊瞎子从山坡下来,那得多大动静,不能够是“窸窸窸”的声音,再说了,那家伙,熊瞎子要是扑下来,你不能够安稳的坐在这里,李老爹分析说道。

这次轮到黄阿水若有所思了,他嘴里念叨着,不是熊瞎子,那是什么?难道风刮树枝落?不应该啊,明明腥哄哄味道迎面扑来,可...可自己明明活得真真实实的,乱了乱了。这些问题想得黄阿水脑壳生疼。

李老爹送走黄阿水,他掏出一个老式怀表,看时间,十点刚过。棉花好像坐等黄阿水的离开,黄阿水前脚离开,她后脚进,端来洗脚水。李老爹叹了口气,心里寻思,但愿阿水看到的是幻觉,但愿三角村一切如故。

爹,给,烫烫脚,棉花说着把洗脚水倒进炕边的圆形木盆里。李老爹说,放下吧,这么晚了,棉花你也别忙活,去睡吧。

他媳妇,俊平该回来了吧?李老爹突然想起儿子,问了棉花。

快了,爹,按往常日子,应该就这两天到家,怎么了,爹,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问?棉花边收拾炕铺边说。

李俊平,李老爹儿子,棉花丈夫。说到儿子俊平,他李青山是满满的愧疚。李老爹年轻离家,直到俊平十五六岁才回,那还是俊平寻亲找到他。和俊平相认后,才知道俊平娘已经死去多年。至此,从哈市回来后的李青山,再也没离开三角村一步,也没离开过他唯一的儿子李俊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