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95章 顶格待遇

第195章 顶格待遇

第195章 顶格待遇

张伟本以为,麦卡锡这么大岁数了,看完一本《饥渴游戏》,怎么也得五天到一周的时间吧!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时隔两日,便接到了麦卡锡的电话,邀请他去喝下午茶。

按照约定的时间,张伟来到麦卡锡的住处,老头子果然已经准备好了茶点,正静候张伟的到来。

“张,你写的这部《饥渴游戏》,我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麦卡锡开口道。

“看了三遍?这么短的时间?”张伟有些吃惊,他觉得老头子是不是在扯谎。

旁边一起享用着下午茶的麦卡锡儿子则开口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沉迷于一部作品了。这两天,他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看你的作品。”

“麦卡锡先生,看来你还年轻,精力还很旺盛!”张伟笑着说。

“是你的作品,让我感觉到了青春的活力,这虽然是末日题材,但也应该算是一部青年小说吧!”

麦卡锡接着说道:“这部小说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你将生存游戏与青春挣扎完美结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

你对于情节设计很精彩,人物的塑造也很丰满。你的这部作品极具张力,我能够感受到,书中的角色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无奈与勇敢。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惊心动魄的游戏设定吸引了我,但后来我发现,你是在通过主角的成长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深刻思考。

有了这封麦卡锡的推荐信,等到《饥渴游戏》出版的时候,就可以在封面上写上“文坛大师科马克-麦卡锡强烈推荐”等字样,在小说的第一页,也可以附上麦卡锡的推荐信。到时候麦卡锡的读者,肯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买账。

“麦卡锡先生,我也送你一件礼物。”

张伟笑着点了点头,原书的作者是一位女士,描写自然要比男性作者细腻的多。

很多读者不知道作品的类型,也不了解作品的内容,更对于作者没有半点了解,但是会以为一堆的名人推荐,去买这本书。

“那是因为你的作品足够优秀,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得到赞美!”

麦卡锡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当中,有很多人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籍,也有很多人尝试过写作,但能够写出这种有内涵、有哲理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张伟向麦卡锡表示了感谢,并且小心翼翼的将推荐信收好,然后拿出了《老无所依》的剧本。

同样两个毫无名气的作家,一個有名人的推荐,另一个没有,读者肯定会优先选择有名人推荐的那一个。

麦卡锡在美国文坛的地位,若是放在中国的话,虽然比不上莫言,也得是余华、贾平凹那个级别的。

对于一部作品而言,能够拿到文坛大师的推荐信,绝对是最顶级的加分项。

特别是对于新人作家而言,本来就没有什么名气,一个名人的推荐,或许就成了读者购买的唯一理由。

麦卡锡则接续说道:“我能够感受到,你巧妙地融合了社会批判与现实反思。通过游戏中的阶级斗争和权力博弈,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与压迫。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

“想不到,你竟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张伟面露喜色。

我们购买图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图书的封面上写着某某名人推荐等字样,甚至里面的前几页,不是作品内容,而是名人写的作品评价,这便是一种极佳的广告效应,

在残酷的游戏中,她不仅为生存而战,更为保护所爱之人和内心的尊严而战。而且伱的描写很细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危险与机遇的世界,与主角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比如你想读一本关于股票投资的书,这时候你看到某本书上写着“股票之神巴菲特倾力推荐”,你的购买**瞬间就提升上来了。

在全美范围内,千万级的读者群体,麦卡锡肯定是有的。哪怕是有百分之一愿意给麦卡锡几分薄面,那么《饥渴游戏》也能卖出十万册,这已经能进入畅销书的门槛了。

张伟接过信封,打开一看,是麦卡锡亲笔写的推荐信,在推荐信中,麦卡锡毫不吝啬对《饥渴游戏》的赞美之词,甚至都用了“伟大的作品”这种称呼。

“这是什么?”麦卡锡接过剧本,打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特别是里面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她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她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始终保持了对人性的信念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使我深受触动!”

麦卡锡说完,拿出了一个信封,递给张伟,接着道:“请收下我的礼物吧!我几乎不给别人写书评,但你的这本《饥渴游戏》,值得我破一次例。”

“这是《老无所依》的剧本?是你写的?”

张伟则开口说道:“那天我在您的书房里看过《老无所依》后,我满脑子便是里面的情节,不断的省城一个个画面,不停的浮现,简直让我夜不能寐!

我觉得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而应该变成影视作品,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让整个世界都可以了解到它!

所以我便尝试着将我之前看到内容,编写成了一部电影的剧本。最近这两天,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现在我将这个剧本送给您,希望你可以喜欢!”

“非常感谢,这真是一份很特别的礼物。”麦卡锡收下了剧本。

虽然张伟并没有经得麦卡锡的同意,就将《老无所依》改变成了剧本,但张伟一没有公开发表,二没有以此盈利,所以也不能算是侵权。

更何况张伟还将剧本送直接送给了麦卡锡,在麦卡锡看来,这大概就像是热情粉丝制作了个周边,然后送给爱豆。

……

麦卡锡除了小说作家之外,也是个剧作家,他对于剧本这种东西并不陌生。

晚饭过后,麦卡锡便拿出张伟写的剧本,仔细的看了起来。

“咦?怎么连分镜头的描述都有?这并不是编剧的工作,正常情况下这种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剧本里的,而是会有有独立的分镜头剧本。”

麦卡锡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东西方剧本的差异,或许中国的编剧,都会将分镜头写在剧本里。

再看下去,一张场景概念图,又出现在了麦卡锡的眼前。

“还有场景概念图啊!这画的还真不错呢,应该是有素描功底的人,才能画出来的。看起来在中国当编剧,可比美国难多了,不光要设计分镜头,还要有一定的绘画水平!”

麦卡锡长叹一声,他显然不知道,这是张伟故意为之,中国编剧写的剧本里,也没有分镜头描写和场景概念图。

然而分镜头描写和场景的概念图,却让剧本看起来更加的生动,会让人有一种深入其中的感觉。

影视作品比文学作品更生动的地方,就在于镜头的展现。同样的一个故事,看文字描述肯定会更快一些,但是在感官输出方面,肯定是影视作品更胜一筹。

就好比观众看喜剧片时,经常性的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和表演,逗得捧腹大笑。

而看文字的话,即便专门挑笑话看,很多的时候也只是觉得有意思,会心一笑而已,很少能达到捧腹大笑的情况。

像是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影视作品就更加直观了,镜头里演员哭一哭,再加上配乐的烘托,很容易就能让观众落泪。

而文学作品中,要把读者看哭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作者充分的酝酿和调动情绪,再加上很多细腻的感性化描写,才能做到。

对于具有影视方面素养的人而言,只是看分镜头,脑中就能勾勒出一个大致视觉效果,从而会有一种代入其中的感觉。

《老无所依》这部作品是麦卡锡写的,他对于里面的剧情走向了如指掌,每一句台词也都是出自他的笔下。

因此分镜头描写,再加上场景概念图,也更能够使他带入其中。

传统的剧本中,是不会去直接描写角色心理活动的,编剧主要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直接描述他们的内心想法。演员则需要通过对角色理解,通过表情、动作等,来展现出角色心理活动。

然而通过镜头描写,却能够表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一页页的剧本看下去,麦卡锡脑海中,也勾勒出了一个个的画面,这些画面连在一起,其中的人物和场景便移动起来,逐渐的形成了一幕电影,开始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正是麦卡锡所希望带给读者的。

“这剧本写的好啊,将我想展现的东西,全都描述的清清楚楚,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大概会直接拿着这部剧本去拍电影吧!”

麦卡锡一边感叹着,一边走到了保险柜旁,他打开柜门,将这份剧本放了进去。

虽说《老无所依》还没有出版,距离改编成电影,更是遥远的很。

但以麦卡锡的名气,他的作品是有改编价值的,更何况他之前的作品,也有改编成电影的先例。

麦卡锡琢磨着,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导演上门,希望将《老无所依》改编成电影的话,那么他就直接将这份剧本拿出来。

对于作家而言,他们肯定也不希望编剧将自己的作品改的面目全非,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原汁原味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这件事,市场反应好还好说,那是皆大欢喜,就算你改编的面目全服,原著作者也能忍。

如果市场反应不好,观众们不买账,骂作品烂的也是大有人在,到时候连累作者一起吃瓜落,那原著作者肯定忍不了啊!

我的作品明明写的很好,是你改编的烂,凭什么要怪在我头上。

因此当改编作品扑街时,原著作者不满意改编,喷导演和编剧的事情时有发生。

麦卡锡这种文坛大师,显然是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被胡改瞎改的,如果导演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表达出作品内涵的话,麦卡锡宁愿放弃改编,也要保住自己的名声。

而张伟递上来的这份剧本,显然是尽可能的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对于原著作者而言,这显然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改编剧本。

此时的麦卡锡已经决定,日后若是有导演想要改编《老无所依》的话,一定要按照这份剧本来,这样才能给观众展现出真正的《老无所依》。

……

跟麦卡锡告别后,张伟离开了圣达菲市,直接飞往洛杉矶。

然后飞机果然延误了。

好在张伟有钱,他买的是商务舱,有VIP休息室可以待,于是便干脆就躺在VIP休息室的沙发上睡觉。

美国公共场所的治安可不比中国,在美国越是大的机场,就越是混乱,你不知道人群中混着多少扒手,如果行李离开你的视线,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这种地方睡觉,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运气不好的话,等你一觉醒来,你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更何况张伟还是个东方面孔,这在美国应该是扒手们最容易盯上的对象。

很多扒手对黑人下手前,会掂量掂量对方的武力值;对白人下手前,也会先分析一下对方好不好对付。

但是对黄种人下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上,都没有丝毫压力。

所以张伟干脆就买了商务舱,去VIP休息室里睡觉,这样至少能保证安全,不至于东西被偷走,再可怜兮兮的找施教授求助。

这也是张伟兑换剧本时,选择每天睡足十四个小时的原因,因为未来十天,他要进行多次的长途旅行,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等待交通工具的时间段,他都可以睡上一觉。

从新墨西哥州到加州,相当于是飞越了三分之一个美国,距离其实不算近。之后张伟还要从加州回纽约,又是一段更长时间的飞行。

而且张伟这一次去加州,是为了找亚马逊出版《饥渴游戏》,亚马逊出版也需要时间审稿子吧!这期间张伟基本无事可做,不如睡觉。

更何况在美国的大城市里,晚上在街上溜达的,一般只有两种人,抢劫的和被抢劫的。

哪怕你是蝙蝠侠,你都保护不了你的家人,眼睁睁的看着父母挂掉。

所以没事的话,天黑以后最好还是不要出门的好,老老实实待在酒店里,肯定比出门瞎逛要安全的多。

……

亚马逊出版,负责接待张伟的人是一个年轻的白人小哥,名叫埃文斯,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样子。

这也很符合亚马逊的特点,毕竟是互联网公司嘛,招人都招年轻的。

“张先生,我们的编辑已经审核过你的作品了,编辑部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不错,已经达到了出版的标准,我们亚马逊也很乐意为您提供出版服务!

作为新人作者,市场的行情是5%的版税,但你是我们亚马逊集团的顾问,所以我们肯定会给你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6%的版税!

同时我们还可以免费赠送你一天推荐流量,到时候用户在亚马逊选购图书时,会优先看到你的这部《饥渴游戏》。”埃文斯开口道。

张伟点了点头,能给出6%的价码,亚马孙出版也算是有诚意的,至少自己这个顾问的身份还比较管用。

然而这距离张伟的心理预期,还差着2%呢!

于是张伟掏出了麦卡锡的那封推荐信。

“埃文斯先生,请你看看这个。”

埃文斯接过推荐信,打开一看,脸色猛然大变。

“我的天哪!这是科马克-麦卡锡的亲笔推荐信!科马克-麦卡锡几乎从不给其他作家写推荐信,你是怎么拿到他的推荐信的?”

张伟微微一笑,开口道:“前些天,我特意去拜访了科马克-麦卡锡,他很喜欢我的这部《饥渴游戏》,并且给我写了这封推荐信。”

望着手中的推荐信,托马斯仍旧是一脸不可思议,麦卡锡可不是一般的大牌作者,能被称作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这在美国文坛,牌面肯定是拉满的。

更关键是,麦卡锡这个人平日里深居简出,极少露面,连媒体想要采访他都很难,更别说让他写推荐信了!

“这个年轻的中国人,能当上亚马逊集团的顾问,果然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竟然能拿到科马克-麦卡锡推荐信!”

再一看推荐信的内容,麦卡锡更是对《饥渴游戏》赞誉有加,甚至称之为“伟大的作品”!

能拿到麦卡锡的推荐信,已经够难了,再加上让麦卡锡很夸一顿,这更是难上加难。

很明显,这封推荐信的含金量十足,就凭麦卡锡推荐,哪怕书写的很烂,也能卖出去几万本。

更何况编辑部那边反馈来的信息说,《饥渴游戏》的品质非常不错,出版肯定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只见托马斯小心翼翼的放下了推荐信,沉吟片刻后,重新报出了一个数字:“我们亚马逊可以给你9%,这已经是我们能开出的最高价码了!

我不知道你对我们出版业了解多少,在我们这一行,10%以上,是畅销作家能拿到的稿酬,普通作家即便是比较资深的,最多只能拿到9%。

张先生,你作为一个新人作者,能拿到9%,不夸张的说,已经是普通作家的顶格待遇了,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最有诚意的价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