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周故事会 > 第9章 平王东迁

东周故事会 第9章 平王东迁

作者:抄小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44:36

第9章 平王东迁

犬戎自从到镐京扰乱一番,识熟了中国的道路,虽然被诸侯驱逐出城,但是他的军事实力没有受损,自己觉得徒劳无功,心怀怨恨,于是大起戎兵,开始侵占周国疆域。岐丰的地盘多半被犬戎占据,渐渐逼近镐京,连月侵伐不断。

又因为搞京的宫殿自从被焚烧之后,一半多都已经损坏,当时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遇到火烧很容易损坏,颓墙败栋,光景十分凄凉。

周平王一来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宫室,二来怕犬戎再来入侵,便萌生了迁都洛邑的念头。

这一天上朝,周平王对群臣说:“当年我的祖先周成王,定都镐京,又在洛邑营建宫殿,是为什么?”

群臣齐声回答:“洛邑为天下的正中心,四方诸侯进贡,路途远近都差不多,所以成王命令召公选址,周公负责修建,号称东都;宫殿的规模、形势与镐京相同,每年朝贡的时候,天子在东都接见诸侯,这是一个方便下属的措施。”

周平王说:“现在犬戎逼近镐京,战乱随时可能发生,朕想迁都洛邑,如何?”

太宰咺上奏说:“现在宫阙焚毁,营建不易,劳民伤财,百姓责怨,西戎如果来攻,怎么防御?迁都洛邑,是个好办法。”

两班文武,都担心犬戎攻入搞京,犬戎如果攻进来,抢劫的就是他们这些人,老百姓能有多少宝贝物品。两边的文武大臣齐声说:“太宰说的对。”

周平王看到只有司徒卫武公低头长叹,问:“老司徒为什么话要讲吗?”

卫武公这才上奏:“老臣今年已经快九十岁了,承蒙君王不嫌弃,让我位列六卿,如果我知而不言,是不忠于君王;如果我就意见违背了众人的想法,是对不起朋友。但是我宁可得罪朋友,也不能不忠于君王。”老同志讲话考虑的就是周全。

卫武公继续说:“镐京左有地势险要的崤山、函谷关,右有物产丰富的陕甘和四川,依山傍水,沃野千里,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莫过于此。洛邑虽在天下正中间,但是那里地势平坦,容易四面受敌,所以先王虽然一同建立了两座都城,但是仍然选择在西都坐镇天下,留着东都作为巡视时使用。大王如果放弃镐京迁都洛邑,恐怕王室从此以后便逐渐衰弱了!”

老人家说的一点不错,周王朝自从迁到东都洛邑,各路诸侯雄起,周朝衰弱,诸侯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天下无主,各自纷争不断,最终,秦统一全国。

周平王说:“犬戎已经侵夺了岐丰,气势越来越猖獗,说不定什么时候便又来侵扰搞京,并且西都搞京的宫阙残毁,难以修复。朕想东迁,实非得已。”

卫武公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犬戎有豺狼的本性,不应该让他们进入中原。这都是申侯一时疏忽,借兵失策,开门揖盗,焚烧宫阙,祸及先王,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大王现在应该励志自强,节俭爱民,练兵训武,仿效先王北伐南征,俘获犬戎之主,进献给祖先庙堂,洗雪以前的耻辱。如果一再避仇隐忍,只是退让,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怕犬戎得寸进尺,失去的不止是岐丰了。当年尧、舜在位的时候,住的是茅草房子,黄土垒的台阶,大禹住着低矮的房屋也不觉得简陋。京师的壮观,岂能只在乎宫室的雄伟?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再做决定。”

太宰咺又上奏说:“老司徒的说法因循守旧,不知道变通,不符合实际。先王因为不理政事、颠倒人伦,才自己招来强贼,这事已不必再提了。如今大王继位,国库空虚,兵力依然薄弱。老百姓害怕西戎,就像害怕老虎。一旦西戎长驱直入,我们无力抵御,这误国误民的罪名,谁又能承担得起?”

卫武公说:“申侯既能召来犬戎,定能退戎。大王派人询问他,一定会有办法。”

正在商议的时候,国舅申侯派人送来告急表文。

周平王展开观看,大意是:“犬戎侵扰不断,申国将有亡国之祸。乞求大王怜念,发兵救援。”

周平王把告急表文让人转交给卫武公看,等卫武公看完,平王说:“国舅自顾不暇,怎么能顾得上朕。东迁的事,就这样定了!”命令太史择日东迁。

卫武公说:“我现在的官职是司徒,专管国家土地和百姓。如果大王迁走,百姓也会东逃西散,我失职的责任是免不掉了。”于是让下属事先贴出榜文告诉百姓:“如有愿意跟随天子东迁的,马上准备,一起迁走。”

主管祭祀的官员起草了文书,先把迁都的原因,到太庙祭告祖先。

秦伯嬴开得知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驾。

迁都那天,周平王命人怀抱着七位先祖的牌位,登车先行。百姓携老扶幼,跟着迁走的不计其数。

当年,周宣王在大祭的夜晚,梦见美貌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祖宗庙堂中的牌位,捆成一束,冉冉望东而去。大笑三声,预示着褒姒在骊山烽火戏诸侯;大哭三声,预示着幽王、褒姒,伯服三人被杀;祖宗牌位被捆束往东,预示着今日东迁。这个梦无一应验。

周平王东迁,马车到了洛阳,只见街市繁华,宫殿壮丽,和镐京没什么两样,喜出望外。

乔迁新都,四方的诸侯都来上表祝贺,贡献了不少地方土特产

只有楚国没来,平王就和大臣们商量,打算去讨伐。大臣们劝说:“这个粗蛮不通情理的楚国,不懂得中原礼仪,直到周宣王讨伐以后才把它收服了。宣王叫他们每年只进贡一车菁茅草,用来酿造供祭祀用的酒,没叫他们再送别的东西,不过是他们明白尊重周朝,有个拘束。如今咱们刚刚迁都,老百姓的心还都没安定下来,倘若大王派兵远征,是胜是败很难预料。不如暂且宽容他们一次,使他们感激您的恩德自愿来朝贡。要是始终不知悔过,等咱们兵力充足了,再去教训他们也不迟。”

从此南征的事也就不再提了。

周平王安顿好以后,秦襄公来向平王辞行。

平王说:“如今岐山、丰京一带,一半都已经被西戎侵占,你这一去,要是能把西戎赶走,我就把这些地方全都赏赐给你,作为你鞍前马后替我操劳效力的酬谢。再说你能永作西部属国的君主,也是一件美事!”

秦襄公跪在地上接受了平王的命令。

秦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回国后立即整顿兵马,开始攻打西戎,不到三年,就把西戎杀得七零八落,大将孛丁、满也速等,都死在战场上,西戎首领也远远地逃到了西部的荒漠之中。岐山、丰京一带,都归了秦国,开辟了上千里的土地,从此秦国成了一个大国。

秦国是各诸侯国中的后起之秀,有点像现在的暴发户,这也是一些老牌的贵族诸侯瞧不起他原因之一,还有的是战争模式,中原诸侯大多数是亲兄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有规矩、有礼法、点到为止不以杀伤为目的,属于内部矛盾;而秦国驱逐西戎的战争,属于敌我矛盾,战争比较惨烈,这样中原诸侯认为秦人野蛮,不懂礼法,没有教养,所以被瞧不起。

不管怎么说,秦国的是随着周朝逐渐衰弱崛起的,犬戎侵占了周王朝的岐山、丰京,秦国把这些地方抢过来,间接的把周国的领土变成自己的,扩大了自己的地盘,从而变成大国、强国,这也可能是冥冥之中预示着秦国要取代周朝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