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落日
13、故乡的月
邂逅美女总是,男人原始冲动的梦想,而收获爱情,则是女人的致死追求。作为浪漫之都的巴黎,两人间又有那么多喜悦奋斗的故事发生,各方的情感体验越发得到培育,爱慕之情自然破土而发,最后不可收拾。
设计师终于把徐东拿下,徐东这个躯体在这个时空还是一个童子身。法式热吻这是有点地方特色,在后世的很多时候,保守的中国男人,没有学会。在安博洛娃精彩的教导下,徐东紧闭的牙关开启。安博洛娃是进攻一方,徐东只感觉自己的的世界被一次次的冲击,在退无可退,两个人如同交战的对手战斗在一起。对于对阵的两人而言生活的精彩就是如此激烈,此刻的天空和大脑都是白色。
口鼻相接造成呼吸困难,但伴随着深重的喘息声,却把两人的战斗带到天边。徐东在本能的驱使下,上下其手,莽荒之力爆发。接下来这是一副香艳的画面,由于少儿不宜,只能说道如此了,后面省略一千字。
躺在床上的徐东,安抚好安博洛娃后。很快的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徐东回到北京,见到了那个格格,格格在绝望中等她。然后梦中的场景就切换到战火中,徐东指挥着士兵,浴血冲锋,爆炸声声,战友倒下,自己中弹。于是被中弹后濒临死亡的窒息感惊醒。
睁开眼睛的徐东,看着熟睡在一旁的女子,轻轻的走下床,打开窗户,看着窗外天空的明月。
思乡是多少璀璨文人的瑰宝。望月生情,歌词涌智。皆知月是故乡明,谁晓露从今日白?
一段段关于带月的思潮涌上心来:
让我们随着徐东一起在灵魂深处吟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西北望射天狼”,徐东再次重复了一句。离开中国一年多,现在的情况已近到了武昌起义的边缘。再不回去,估计这个民国就要自己开始了。
回国是必须要的,徐东要做个勇士,他回去是参与更大的社会实践,要带回去更大的变化,更大的希望。
一夜无眠,面对着身旁熟睡的躯体,徐东释放完自己孤独的思想情绪后。作为年轻人,如今的身体就是经得起折腾,于是在睡梦中亲吻了姑娘。
在安博洛娃尚在睡梦中,徐东笨拙的再次进入。在安博洛娃的梦中,徐东趁机播撒下生命的种子。这是男人的责任,也是希望寄托的需要。徐东是要离开的,对于女人总是需要一个交代,一个寄托。
天空慢慢明亮起来,一切似乎都恢复原来的模样。只是残存的痕迹,褶皱的床单,还有身边躺着的人,在证明世界与曾今不一样了。
起床吃饭,拥抱别离。每个人都要奔赴不同的前路,同行可以巧遇,伴随却需要持久的付出。不要责怪男人的负心,他需要奔赴更广阔的天地,履行他自己的责任。
给洛娃留下一封信,信里不只有每次给她的五十马克。还有一个地址:中华民国,上海,青浦152号。
本来应该回去办理离校手续,但距离毕业还需一些时间。作为这个时代的特色,书信也可以作为很好的交流模式,因为文盲是这个时代最多的特色。无线电技术虽然逐步成熟,但单个字符的价格还是不低。出于严肃与保密,写信是最得体的表达方式。
一封寄给俄国人安波列夫,主要是告别,然后介绍一下自己在法国的产业,如果有心仪的女子需要购买服装,可以安排。
一封寄给导师,古德马恩。一位德意志老头,他是严肃,刻板又不缺精气神的人。主要是讲,中国现在需要自己回去报效,暂时申请停止学业,休学几年。万望帮助留住学籍,将来还要来完成学业。言辞恳切,说道实在动听,为此还不得不拍怕古德马恩的屁股,多拍马屁,于己有利。
最后的一封信是给切克德瓦的,这个法兰西的放贷者,委托他雇请几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帮助打理留在法国的企业,并且每年要清理财务,按照约定好偿付借款利息。不安排好这些管理人员,亏损了就不要找自己索要。
出于对自己资产的负责,切克德瓦安从来不敢不认真安排,这一切不是在帮助徐东,而是在帮助自己。为此他每次安排好管理人员后,都会要求,新来的经理人给远在中国的徐东报告。他自己则根据之前的借款协议收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