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走位派 > 皇权落日之三十

民国走位派 皇权落日之三十

作者:细猫列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45:26

皇权落日之三十

30清帝退位

随着南北议和越来越明晰,之前着急组建军队北伐的事情慢慢转变为裁撤军队。本身起义部队除了新军外,大多数是投机分子和黑社会武装,成员成分复杂,加上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没有财政收入,军饷经常无法及时支付,时不时的有地方传出兵痞闹事,发生各种兵变事件。

在烟台军军政府这边也无法避免,尤其是连成基麾下的民军,完全是地方自己招募,毫无物质保障。又仗着自己手里有枪,还是本地派系,经常骚扰地方。劫掠地方,杀人放火,还不好追究责任。

为此曾经力主北伐的陈干等人改变立场,开始与黄兴等筹划精简部队。这一想法在袁世凯真实逼退清帝后得到进一步发挥。双方在稳定国计民生和削弱对方实力的不同目的下达成一致。

事实上早在孙中山回国以前,南北和谈已在上海进行,双方就停战、国体、召开国民会议等进行讨论。有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压迫革命派妥协。

这一点在山东战场也是如此,立宪派和有的同盟会员也向袁世凯靠拢,表示如果清帝退位,将拥护袁出任第一任大总统。这就为啥孙中山的临时就职典礼要如此陈述,至于个人高风亮节也是一个原因,而形势所迫,无力维持可能是最为客观的原因。

故孙中山回国后,虽然反对妥协,积极主张北伐,组织了各路北伐军,但各军未经训练,编制互异,指挥不灵,遭到各方面反对和掣肘。面对革命阵营的涣散状态和南北议和的既成事实,孙中山只能让步,另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在得到南方政府最后确定的答复后,袁世凯上奏隆裕太后,请召开皇族亲贵会议,速定方针。开始逼迫皇帝退位事宜,为此袁世凯三次谢辞隆裕太后的封侯之赏赐,坚持不肯继续为大清续命。

当然我们也可从这看出,到了最后关头的大清居然只给一个侯爵,这完全是自私而愚蠢,用不成熟的小伎俩逼迫袁世凯背负故国的侯爵位置。不得不说,这是那么骚气的操作,是个通实务的人都拒绝,何况是袁世凯这样的枭雄。

但是作为故旧大臣的袁世凯还是给大清谋取了最后的利益:《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8款:

(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2)清帝岁用银四百万两由民国政府拨用;

(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妥慎保护;

(5)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6)以前宫内所用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7)清帝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8)原有之禁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带着宣统小皇帝举行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接受优待皇室的条件,发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

皇室优待给了大清体面的结束自己的统治历史,同时为避免中华分裂造成割据提供了帮助。因为在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之时,皇室曾考虑过退往东北,保存实力,日后借助外国势力以图再起。而且清廷尚握有重兵,并且未到兵临城下的地步,应该说退往东北,条件还是比较充足的。

当然这一情况是不可能落实的,因为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北洋新军。在客观上如果不考虑军事力量和统治基础的情况下,退出关内割据东北是可能的。这一点在后世伪满洲国,伪蒙藏自治政府等得以印证。但历史告诉后人,分裂祖国没有前途。

大清自己入主中原,统治的基础是武力,在没有武力之后的苟延残喘和卖国求荣只是自讨苦吃,自取其辱。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用自己屈辱的一生告诉那些,不开眼看世界的特权贵族一个最深刻的警戒。时代变了,凡事阻挡时代变革的人都将被残忍的抛弃,哪怕贵为皇帝。

徐东是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但真的来临了又有点担心。他心中还有一位旗人格格,还有那些满族的少年朋友。是时候提醒他们,来山东居住,或者去天津租界定居了。

因为真正的乱世将要在称帝与反帝的斗争中继续。辛亥革命的作用,或者其在历史上被赋予的作用是没有达成的。在孙中山的革命纲领中,仅仅是完成了最狭隘的民族革命,即满清退位。共和之路还没有真实推进,但基于实力的地位而言,能做到逼迫满清退位,也是运气了。这一点袁世凯的作用非常巨大,在北洋一朝,虽然出现毁坏《临时约会》、复辟称帝等行为,但其完全一统中华,维系了大中国体系。

尤其难得的是在列强窥视,外患不停中,这些北洋的军头们,除了对内反对激进民主,只有极少数人反对共和;对外在极度依赖列强借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人甘心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分裂国土,自立为王的罪人。

这就被后人称为北洋一朝虽是军人政治,强人政治,却都是私德不错,不辱没中国人称号的真汉子。

当然因为时代的局限,封建社会的荼毒残留严重,加上都是当兵的出身,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宣传手段,只依赖枪杆子,造成他们干过很多蠢事,但每一个军阀当政都是以统一中国为目标。

他们的某些错误行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持久的骂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