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走位派 > 人怕出名

民国走位派 人怕出名

作者:细猫列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45:26

人怕出名

人怕出名

在实力巨大的惯性下,袁世凯完全冲破临时约法的限制,把自己的临时总统改成了正式总统。又成功激怒革命派,引发宁赣之役。北洋军趁机南下,分别占领江西、江苏、福建、浙江、上海。打的南方各省纷纷表示归属袁世凯,北洋 军阀才止住兵峰。

在整个北洋取得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徐东也不敢落后。他以北洋军山东部队南下,地方空虚为由,要求增加训练地方部队,以维持对地方的控制,又以绞杀叛党要犯为由增设警察部队。将自己原来的部队正式改为混成第八旅,下辖有骑兵连,炮营,步兵一团、二团,辎重一团。地方保安旅,下有保安一团,二团,三团;地方警察大队,各县一个中队。进一步使用武力控制地方,以备未来。

袁世凯面对北洋的胜利,对于把孙中山赶到国外,已经感到非常得意,开始有点飘了,在其儿子袁克定及谋臣的鼓捣着要准备尊孔复古。徐东在北京的消息一直非常及时,这为徐东随时把握出击机会提高了巨大帮助。

不然擅自招兵买马容易招来上级的不满,不过徐东是北洋旧人。在北洋系统人脉很厚,只要不是造反,不会被故意责难,何况,徐东的部队是不需要政府解决军饷的。

大家对于自己人实力的增长一般是默认的态度。对于敌对势力那就没那么乐观。徐东知道徐镜心是孙中山看重的地方实力派,由于跟随孙中山,徐镜心野被迫流亡。为了保护逃亡的革命党和扩大自己的实力,徐东把骑兵连派驻到黄口县,把第一团驻扎在莱西,第二团安顿在招远,保安一团在文登,二团在栖霞。彻底的把军队从局限于一地的烟台文登一线分散出去。

当然徐东的部队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奈何徐东在山东这个人口大省可以招啊,只要竖起招兵旗,自古就有吃粮人。

徐东把军官培训班的人员按照之前的考核情况,依据个人特点安排就业,能骑马的先派遣到骑兵部队当班长、排长,不会打仗但会认真负责的到警察部队,加载中间的安排到保安团。

确实有团营级主官不足的,暂时由徐东自己兼职。配备近卫军中的女兵担任指导员和联系官。

部队的扩张是简单的,但是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在继续加强军官培训的同时,对新兵进行训练成为徐东阵营接下来三个月作为巨大的挑战。徐东分别安排副官王福禄,尹维峻、张红红带队到部队驻地实地鼓捣,必须要在半年内落实作战能力。徐东自己主要负责骑兵训练和火炮营的建设。

至于地方行政完全不参与,这年头,没有法律,地方有纠纷不是宗族出面,就是地方乡绅出面,宁赣之役前是议员。县里有县长,州府有长官,徐东还不能插手地方行政,但其实他已经接管了一切地方武力,只差一个名头。

在军队扩张的同时,徐东不能停止产业发展,他邀约各地名人,乡绅,商人聚会,发起成立烟台银行。自己出资五十万,其他股本由老朋友英法资本出资三十万,退回地方的连成基出资十万,其他各县区乡绅出资三百万,商人出资五百万,烟台政府出资一百五十万,及其他资本总计设立资本一千万。

烟台银行由法国人担任经理,中国人襄理。这种安排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开办银行中国人还是缺乏一些经验,至于钱庄或者典当行业,那中国的模式倒也算成熟。

开办银行的当天,烟台贸易公司就申请贷款三百万,烟台食品加工厂申请贷款一百万,其他各类贷款五十几万。

银行的生意非常好,各位投资人越发喜欢和支持徐东在山东地界担任主官,于是通过自己的渠道把徐东商业能力强,会搞钱的名头吹向了袁世凯的耳中。而此时的袁世凯正对财政没钱头疼的时候,这不是送货上门吗、

袁世凯一看徐东的来历,嘿,自己的小老弟啊,于是下发调任函,到北京出任财政部当主任,帮助准备出任财政大臣梁启超理财。

徐东接到这个消息,着实吓了一跳。没办法,这个事情是自己搞出来的,只能接招。徐东一方面在北京吹风说自己只是一个大头兵,只会带兵打仗,完全不懂财政,自己的钱都是靠南洋的兄弟陈得水,南洋的华侨陈嘉庚等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挣的。如果中央需要理财大臣可不敢找错,但是当个地方牧守,造福一方到时可以。

当然只靠这样的小伎俩是不能平息袁世凯内心的渴望,不得已徐东需要安排北京之行。

作为自己北上的交换条件,徐东要求山东的部队交由尹锐志和王福禄分别接管骑兵连和第一团。其他的就由上面自己安排,徐东不敢要求太多。

徐东知道凡事会跑的都是迷途的孩子,凡事会闹的都是淘气的孩子,自己做了太久的全职保姆,自己带着的这些部队不知道军饷困难是什么样的待遇,也可乘机分解一下投机分子和死忠派。

徐东安排好烟台的各种事务,带着自己的警卫营,坐军舰北上天津。在去之前和驻守在烟台的海军的军官见了面,徐东作为北上之官员,多少是需要巴结的。当然徐东不是那种需要打秋风做盘缠的人。反过来还在离别然把自己在烟台各地占有的公司股权,公司收益分给了徐东认为必要的人员。

这一次北京之行必然是没有太多风险,但是烟台的各种机构和事业估计是会被糟蹋的。历史总是如此的残酷,你不能包办一切,让时间去检验谁是对错,确实是很让人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