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 第二百五十章 诊病的原理

第二百五十章 诊病的原理

孙思邈检查了一会,李跃凑到孙思邈跟前,低声道:“中风?”

中风在古代就是脑血栓的意思,李跃以前见过很多脑血栓病人,姚思廉这9样子简直和他以前见的那些情况一模一样,因此才有了这种推测。

孙思邈闻言点点头,不由的高看了李跃一眼道:“根据经验判断,有九成可能。只是我平时处理的也不多,最近有了新的法子,到我不清楚能不能行。”

李跃补充道:“我知道一个方子,据说效果很好,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寻到药材。”

说这话也完全因为李跃家里以前老人就是靠这个调养的,只是有一味药材是进口,他也不清楚大唐目前有没有这种东西。

俩人对望一眼,孙思邈问了下药材后,不再说话,沉默下来,李跃心里也知道结果,转向眼巴巴瞅着他的姚家人,道:“我只能说,孙先生一定尽力而为。”

姚家老夫人眉宇之间虽有悲色,但神情还算镇定,拄着拐杖,道:“请孙神医施术,尽人事听天命吧。”

孙思邈缓了缓,吁了口气道:“既然如此如此,那在下就放手施为了。”

医术这种层面的李跃处理不了,最多的懂一些药理,知道一些现代的知识与孙思邈探讨一会,决定让孙思邈,用针灸疏通经络血脉,用活血化瘀的手法,李跃这边,则去负责熬药。

一切做完,孙思邈舒了口气,缓缓道:“在下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姚大人的情况了,如果幸运,可能醒转过来,不过,今后还需要长期的调养,如果不幸,那……”

孙思邈没有说完,意思已经表明。

姚家人点点头,由姚老夫人带头,向孙思邈表示感谢,孙思邈则连连推辞,因为从实际上来说自己也没做多少事情。

喝了药,一群人在这里监护着,李跃让跟过来的仆人都回去,他和孙思邈是要留在姚府,等着看姚思廉的情况了。

安排好一切后,李跃和孙思邈在房间内闲聊,李跃的心里还是很轻松的,毕竟史书上说,姚思廉还有七八年好活。

姚思廉是真正的学士,一生专心学问,专于修史。平时足不出户,李跃也仅仅与他仅有几面之缘,并不是很熟悉,也就没有想起来。

如今找上门来,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他也不是万能的,在器械、药品不足,又没有药材的情况下,还真是只有尽力而为四字。

孙思邈道:“小子,这个病症,我怎么感觉你好像遇到很多?有何眉目,可否与老兄说说?”

李跃道:“大哥先生想听,我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这病,我师父给我说叫脑血栓,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很多见于中老年人,没有什么性别差异,就是这个病,男人女人都容易得……”

李跃侃侃而谈,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脑血栓的一些东西说给孙思邈听,还有一些可能的治疗方式,防护要点等,都说给孙思邈,希望对他能起到启发的作用,总结出中医的治疗方法来。

毕竟眼前听他说话的人可是药王,随便给厨子一个方子就能让猪肠煮出来没有一点脏器味儿。

反正对脑血栓的治疗,前世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也因此能知道,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病。

看姚思廉的症状,这还是第一次发病,挺过去是一定可以的,但以后的生活就不好说了。

问过他的家人,平日也有头晕眼花的情况发生,但都当成读书耗神累的,没在意。这次发病出来,才知道其中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许多病症,都是早期病发的时候,病人没有足够重视,进而危及生命。预防重于治疗,这个观念,看来有必要给大唐权贵们宣传一下了。

李跃和孙思邈,在姚府等了两个时辰,天黑之后,姚思廉才醒过来,不过看这样子,他们还需要持续的治疗。

孙思邈给开了后续的方子和注意事项后便和李跃一同回归了学院。

最近几天他好像也喜欢上了书院里的生活,当然这些也都是李跃善于拿捏老年人的结果。

家里仆人给备着,房子是典型的大别墅,家里的东西一应俱全,吃的用的都是最高级的。

当然了,这些对习惯了苦修的孙思邈来说一时半会还接受不来,但书院宿舍老孙却很是喜欢,并且在得知李跃有开设医学课的想法后,尝试留在书院的想法也慢慢加深了起来。

马车上,李跃看着孙思邈有些疑惑道:“孙先生,真的有脉象这么一说吗,为什么我感受到的脉象好像都一样呢?”

传统中医是民族的瑰宝,在中医的多种理论中,有一种理论最为特殊。

它就是脉象,所谓脉象就是指人体脉搏跳动所代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脉搏,心脏通过搏动来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就因此产生了脉搏。在中医上,脉搏有很多脉象,不同的脉象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李跃经常给别人试,给自己尝试,但总感觉没有很好的依据,因此趁着孙思邈在这里,直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孙思邈看了看李跃,缓缓道,“这是很多初入门路的人都会有的困惑,看一眼舌头,摸一下脉,就能告诉你,这个人的整体状况怎么样了。那凭什么?一个舌头,一根动脉,怎么就能反映出整个人的状态了?

这就要说到中医诊法的基本,叫做外揣。从外面的表象,来揣测里面的变化。舌头在我们的嘴巴里,一张嘴就能看见;脉就在我们的手腕上,手指一搭就能摸到。它们都在外面。而五脏六腑都藏在身体里面,我们是看不见的。不过,从外面这些舌头、脉象上,我们能推测出,里面的五脏六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前人发现,在世间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叫做“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一个事物,如果它的里面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外面一定会出现相应的表现。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一棵树生病了,树的叶子就会变黄、枯萎,掉下来。一条鱼生病了,它慢慢就游不动了,最后肚皮向上翻,死掉了。

一家人,是不是相亲相爱,我作为一个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这些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出来。两个人出门,从来都是手拉着手,有说有笑,那他们的关系应该很不错;相反的,两个人一起走,从来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男的满脸沮丧,女的全是忧郁,那他们俩的关系恐怕就不太理想了。这些都是说,从外面的表现,可以推测里面的变化。

诊病,靠的就是这个原理。如果人体是一棵树,那么里面的五脏六腑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外面的脸、舌头、脉,就是在末梢的树叶。我们治病的时候,心里得一直想着树根,要治那些根本的问题,这样才能除去病根嘛。我们要通过这些树叶的变化,来推测里面的树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观察树叶变化的过程,就是诊法;根据这些变化来推测树根的情况,就是断法。根据这些推测的结果,对树根进行治疗,就是治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