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主宰:虫族崛起 > 第187章 虫巢母舰的雏形

主宰:虫族崛起 第187章 虫巢母舰的雏形

作者:朔风飘叶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6:13:11

第187章 虫巢母舰的雏形

第187章 虫巢母舰的雏形

四号行星之上的耐酸性研究并没有困扰萨斯多久,有了本土生物提供的样本帮助,这项本来就已经有所思路的研究进展飞速。

强酸性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是致命的,但是在四号行星生存的这些生物,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身抵御着这种极端环境,甚至在之前,虫群已经通过它们拥有了初步在星球表面活动的能力。

而萨斯这一次的工作,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虫族单位,尤其是虫族能源单位进行了进一步强化。

同时,虽然有了很强的耐受能力,为了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强酸液体的浸泡之下,对于能源单位的外在形态也进行了一番调整。

在这之前,包括二号行星和“月球”之上的虫族能源单位,几乎是清一色的深黑色重叠片状结构,类似于一层层排列的深色叶片,扎根与地下,依附于地表,吸收着来自于恒星的能源。

但是这种结构在四号行星之上则不太适用,如果还是和原来一般集中铺散在地面上,那么当酸雨落下之时,能源单位就会不可避免地有部分直接被浸泡在强酸液体之中,这样的话即便是耐受能力再强,时间长了也难以保持存活。

因此,它们不再是贴地生长,也不再是片状重叠。以最快的速度将接触到的酸性液体导入地下是它们被设计的重要一环,原本的平面叶式结构成了带有引流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凹陷环状。

只要不至于在接触之后的短时间内造成致命杀伤,萨斯总有办法让它们变成适宜的形状。

作为小规模试点的地面部分在经历一轮硫酸雨之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破坏,虽然也不能说是毫发无损,却也足以证明实验的成功性。

它们并非死物,即便受到了一些伤害,在后续的生长中也会复原如初。

这就代表着,虫族能源单位在四号行星地表之上展开大规模繁殖,已经成为了可能!

萨斯既然已经拿出了成果,原本在这颗黄色行星轨道之上休眠泊行的大批虫群继而便展开了登陆,它们将以自身为启动资源,为虫群的大规模扩张打下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十年之后,即便是这颗环境无比恶劣的星球,最终也会被其征服,成为虫族的又一个资源基地。

而萨斯自己,却已经深藏功名,转头便开始梳理起了热能利用的思路。

如今加上奥瑞,共计三颗行星已经被虫族完成登陆,在未来也会陆续完成殖民,成为虫群在恒星系之中的“行星级生物基地”,但这还远远不是尽头,零想要的要比这多得多。

……………………

作为一只脑虫,达格斯无疑是合格的。

将继续推进虫族在类熔岩星球之上生存的任务交给它之后,在萨斯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达格斯利用二号行星内部的熔岩环境,持续实验和改进着虫群的耐受能力。

它与萨斯不同,如果说萨斯在几百年的漫长生命历程中,渐渐变得稳重,那么年轻的达格斯仍旧保持着特有的思维跳脱。

倒不是说萨斯被知识污染而变得平庸了,只不过二者之间是两种风格,前者如今更习惯于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体系为基将虫族的生物科技向前推进,而后者则更喜欢发散思维天马行空。

大量知识的积累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保证稳步推进,而跳脱的思维往往能够产生出奇的效果,没有孰优孰劣,当年的萨斯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只不过它成长得太过迅速,且当时虫族过于弱小,知识体系也弱得可怜,因此它那些天马行空有很大一部分都没能真正付诸实践。

在将二号行星地下的研究基地交给达格斯之后,零并没有对它那边投入太多关注,毕竟它所做的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以它的知识储备,只要脚踏实地去实验,几乎是一定能够得到结果的。

然而,零却没想到,在这项看似平平无奇的研究项目中,达格斯实实在在的给了祂一个惊喜。

它在虫族对于高温耐受性方面持续改进了两年之久,略有成果,在这方面变现得可谓是中规中矩,无甚可夸。

惊喜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它抓住了脑海中泵现的灵感,竟然提出了一种在理论上可行的,能够利用熔岩内部物质和能量的想法!

当然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在虫族对于极高温的耐受能力之上,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在它的设想里,在理想状态下,虫群的活动范围能够一路向地下更深处推进,直达地壳内部,以熔融状态下的岩浆和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为基,直接在这里对整个星球展开侵蚀!

当然,这是最终才能够达到的愿景,且到底能否实现还有待验证,以虫族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虫族单位,不能说完全是一种奢望,但也只能停留在设想之中。

但是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达格斯所提出的理论最实用之处并不在于对整个星球资源的完全采集,而在于对当下的地热资源利用思路的扩展!

有了这个方向,萨斯便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实验。说白了,这个机制与虫族吸收恒星能量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生物利用太阳能,是有来自于生产者和藻虫的先例的,在上百年来虫族一步步改造和进化之下,才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

而关于地热资源的运用,却几乎算是从零开始,难免一时之间会有些无从下手。

但是这一次达格斯所提出来的利用耐受强热的虫种,通过之前奥瑞之上能源单位转换恒星能量的方式,能够将来自于星核的庞大能源同样转化为独属于虫族的生物能源!

这几乎是一种开拓性的变革,而它仅仅是一只出生不过几十年的年轻脑虫而已,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学习和总结,在这一刻,它终于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

一旦这个思路成真,那么通往行星内部的大道,便算是为虫群敞开了一扇门。也许有朝一日,它们能够做到在物理上毁灭整颗行星的壮举!

由此也可以看出,如今的虫群,已经渐渐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了,如果零愿意,它们的体表可以变得比岩石甚至钢铁还要坚硬,不论是强酸还是极端温度,已经渐渐不能对它们构成威胁。

——它们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渐渐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走上太空之后,它们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摆脱脆弱的血肉之躯,变成真正的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星际物种!

母星奥瑞,就如同孵化它们的温床,如今,幼小的虫群已经长大,它们走出了母星温暖的怀抱,接受着来自宇宙的严峻考验。

………………………

五个奥瑞年之后,虫群第一次登上了一号行星,这颗白天表面几乎被来自恒星的热量融化的星球,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第一个生物的登陆。

而达格斯也由此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已经可以独立负责一些科研工作,而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助手。

它迎来了自己虫生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即带领虫群完成一号行星之上的殖民活动,将这颗距离恒星最近的也是最小的行星,纳入虫族势力范围,可谓是独当一面。

由于一号行星环境的特殊性,这里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基地,在恒星能源这方面的优势是其它所有行星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这里的殖民活动至关重要,但是同样的,虫群在这里活动面临的考验也会相当严峻。

白天,这里地表的部分岩石会成为熔融状态,而在夜晚又会迅速冷却,极端的温度变化带来的除了巨大的收益之外还有同样未知的风险。

而在四号行星之上,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试点已经展开,一种毯状的微小生命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根系伸入了滚烫的岩石缝隙之中,并在此开始蔓延。

这是萨斯设计之下的虫族第一代地下能源汲取单位,它们如同地衣一般,在这片被开辟出的空间之中生长,又通过上方地表能源单位深入地底的根系,将获得的能源向上传递。

它们的活动范围不会仅仅停留在这片被挖掘而出的空间之内,周围的岩壁不会是它们的阻碍,反而是生长的资粮。

由达格斯产生的灵感,终究在萨斯的手中变成了现实,虽然深入岩浆之内尚不可能,但是即便是在软流层上方极边缘处汲取的能量,也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在地表和地下同步采集之下,四号行星的发展速度将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在“月球”太空基地之上,除了基地本身之外,另一个巨大的生物结构开始在其轨道上方“长成”。

为了向五号巨行星轨道进军,在这几年里,零开始筹谋星系内远距离航行。

如此遥远的距离,以现在虫族太空单位的资源储备和最大速度,仅仅在旅途之上的消耗便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届时如果还从“月球”基地出发,还需要考虑到和四号行星轨道之间的漫长距离。

因此,零计划直接在四号行星的环绕轨道建立一个更加巨大的“太空船坞”,由萨斯亲自坐镇负责设计虫族新一代远航单位。

由于四号行星之上的殖民活动起步不久,而“月球”之上的能源和资源已然大量集中在“月球”基地之中,因此,这个庞大的“太空船坞”,将在月球轨道建造完成,而后“开往”四号行星轨道。

而这也是零精心准备的一次尝试。

在祂的计划里,所谓的“太空船坞”并不仅仅是一个集中资源生产虫族生物舰队的建筑,由于能源输出效率和生物材料强度不足的缘故,对于巨大虫种的太空移动一直以来都未能成型,因此,存在于零想象之中的“虫巢母舰”,在登上太空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停留在纸面之上。

而这一次的“太空船坞”轨道迁移计划,便是零整合了虫族目前的最高生物科技,对于巨大化太空单位在太空中移动的一次尝试。

它的体积将是“月球”基地的1.5倍,满负荷质量是其2.3倍左右,整体呈现梭形,就像是一颗巨大的,吊在太空之中的生物纺锤体一般。

当其达到完整形态之后,原本的“月球”运输通道和其上方横亘的太空基地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个子。

它将从“月球”太空基地启航,首先环绕奥瑞运行,然后泊出行星轨道,向着四号行星而去。

四个月后,在整个“月球”资源的无限制供给下,它完成了生长并且摄入了大量能源,达到了饱和状态。

而出发的指令在下一刻便已经到来,对于虫族来说,其生命结构让它们不存在安全检查一说,只要一息尚存,就仍然能够保持活动,不会因此而停摆。

这个巨大的生命在收到指令的一瞬间便开始有了一个和环绕轨道相切的加速度,与此同时,它的轨道也渐渐与原本和自己相依的太空基地不再相同,虽然在刚开始时还不甚明了,但其运行轨道已然在远点脱离了“月球”引力,进入了奥瑞环绕轨道。

换句话说,在这一轮加速之后,它已经不再是“月球”的卫星,而是变成了与“月球”这颗天然卫星相同的奥瑞卫星!

由于质量巨大而且分布不均匀的缘故,在加速的一瞬间,这个活着的巨大生物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压缩和撕扯,而且在持续加速的过程中,由推进力和“月球”引力而产生的对抗和撕扯会一直存在。

好在它并非机械结构,对于这种“撕扯”有着足够的抗性,且在这之前零便已经有所预料,只要它不在这个过程中被直接扯断,那么计划就不会停止。

而这一点在零能够比较精准地调节其加速度的前提下,很难发生。

这次航行计划是零精心准备的,为了减少难度,祂刻意将之设计成了比较规则的梭型结构,自然也不会忽略登陆四号行星的窗口期的问题。

在奥瑞轨道再一次加速之后,它一头栽入了深空之中,以半隐没在黑暗中的蔚蓝色半球为背景,向着那颗黄色行星的轨道而去。

为了推动它这个质量级的巨大生物在太空中航行,储存在其体内的能量被大量消耗,在零的计算中,这一次的航行能源的冗余量要小很多,也就意味着更低的容错率,这也是在它成功从奥瑞启航之后整个航行之上最大的风险了。

由于质量巨大,为了节约能源,它们的最优航行速度只有普通太空单位的三分之二。

在真空状态下,如果不计其它无用损耗,在忽略质量变化的前提下,物体所拥有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目标速度的增长,所消耗的能源可以抽象地看做是呈二次函数曲线增长的。

在这种状态下,每一分的速度增长,都代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这一次的航行时间格外漫长,足足进行了十个月之久!

在它从奥瑞出发之时,四号行星才刚刚绕过恒星的另一边,而当行程完成之时,奥瑞已经远去,四号行星在天文尺度上已经近在咫尺。

饶是速度已经如此缓慢,到最后,零为了航行所准备的资源也几乎在最后的减速之中被消耗一空,所剩极少。

这就是加速到极高速度对于虫族的限制了,在能源输出效率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之前,恒星际航行仍然可望而不可及。

所幸这一次的航行计划总归是以成功收尾,虽然在“太空船坞”的正前方仍旧是一片漆黑,但是它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合理区间,当它真正抵达四号行星轨道之时,会短暂地被行星捕获,到那时只要再进行一次细微的速度调整,便可顺利泊入行星轨道。

至于之后的资源填充,自然由殖民活动在这十个月内已经顺利展开的四号行星负责。

在零的规划中,它将是未来虫巢母舰的雏形,至少在这次航行过后,在推动如此质量物体的航行方面,零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经验。

不论是在整体布局上,还是能源消耗的观测上,在虫巢意志的帮助下,整个动态的过程都呈现在祂的眼前。

知识的积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也没有其他文明的科技体系可供吸收。

在虫族自身的宇宙航行方面,即便是章鱼人那里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照,毕竟虫群无法像他们一样得出极其精确的数据,在数据的指导之下进行太空航行,它们只能依靠实践来慢慢摸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号行星地热资源获取得到成功验证的同时,除了一号行星之外,所有已经展开殖民活动的星球都开始对这种资源进行开采利用,这些被收集起来的能源,都是虫群未来在恒星系中活动甚至是展望宇宙的资粮。

在解决了四号行星殖民方面的问题之后,萨斯开始着手对虫族宇宙航行的能源输出效率进行改进。

之前得益于章鱼人在航天方面的研究,萨斯得以跨越式的将虫族单位由地表送入太空,但是如今,在常规能源的运用方面,章鱼人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了。

毕竟他们从释放卫星展开宇宙探索,到制造出恒星际太空飞船,一共也不过经历了三百年而已。

即便是在这三百年生死存亡的压力之下,它们的各项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在常规能源的运用上,并没有超出如今的虫族多少,甚至许多方面还有所不如。

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达到恒星际航行的程度,其中最重要因素,无疑是得到了那两块能源水晶的缘故!

它们解决了章鱼人所面临的最为艰难的问题——能源。

而虫族则没有他们这么好的运气,即便是当初零想要拿到废弃水晶进行研究,最终也没能成行,那场爆炸不知将其带向了何方,在广阔的恒星系中,想要搜索到一块透明晶体,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上不知几何。

因此,萨斯现在要做的,不再是对既有知识理论的归纳总结,亦或者是在已有的知识成果之上做出变通,而是真正在基础能源科技方面,带领虫族走出章鱼人未能走出的那一步,将虫族在常规能源的利用方面,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是未来虫族整个宇宙探索计划的基石,也是迈出恒星系的必由之路。

这可能会需要很久,但却是不得不做。星辰大海就在远方,绝对没有因为跑得不够快而放弃的道理。

呼,,抱歉,迟了一些,别担心,不会断更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