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主宰:虫族崛起 > 第194章 戴森球试点

主宰:虫族崛起 第194章 戴森球试点

作者:朔风飘叶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6:13:11

第194章 戴森球试点

第194章 戴森球试点

继第一种虫族太空版武器,即守株待兔式太空生物“地雷”诞生以后,围绕着它的研究便从未停止过。

达格斯花费了三十余年才得出相对成熟的结论,其发生原理毫无意外就是能量在极短时间内的剧烈反应,从而造成巨大的杀伤。

这项成果不仅仅在武器方面可以得到应用,如果能够将之顺利约束收容的话,或许会让虫族的宇航速度再一次得到提升。

当然,不会是一蹴而就,更何况萨斯又有了一个新的学徒需要教授,这或多或少会牵扯它的一部分精力。

达格斯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琢磨着虫族更进一步的攻击手段,光是这种固定地点的被动防御显然跟零所需要虫族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它们需要更加主动的攻击方式。

在这方面,有几个相对比较成熟的例子。

其一便是之前说过的,通过对这种“太空地雷”增添加速结构,让它们能够从安静地“埋”在深空黑暗之中的地雷,变成主动飞向敌人的生物“鱼雷”。

这一点在目前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一种前置科技,即在不计后续返回或者途中损伤的前提之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身的速度提升到一个敌人难以做出有效躲避的程度,否则就没有意义。

这其实并不难实现,但是重点又回归到了构成虫族躯体的生物结构之上,它们相对脆弱的身躯,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能量爆发。

其二则是类似于章鱼人天基武器的能量攻击手段,但是虫族没有能源水晶提供能量支撑,自身的释放效率又远远达不到需求,只能无奈暂时作罢。

虫族科技走到这一步,早已是环环相套,不再是单一方面的进步就能够迅速推动整个虫族能力向前大幅度跨越的时代了。

利用自身的优势,从整体发展进程比己方更高等的文明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本应该是虫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如今所面临的问题是,至少目前为止,在虫族已探索区域,除了已经被灭亡的蜥蜴人和章鱼人之外,别说其它文明了,连异星生命都少得可怜。

这也是零不遗余力去推动虫族不断向外扩张殖民的另一个原因,在这两百年里,祂清楚地意识到,或许虫族依靠自身有朝一日也能发展到一个极强的程度,但是那可能需要难以计数的时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既然这个宇宙中存在着能够让虫族快速发展的方式,那么按部就班的发展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确算得上是弃长取短,舍本逐末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零不能指望着虫群待在这里,守株待兔一般等待着如同章鱼人一般未知的敌人前来,那样的话,或许等来的不是兔子,而会是无比凶残的猛虎!

因此,前期的准备和投入是必须的,这些被消耗的时间,将会为虫族往后的进步打下根基,帮助它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隐藏在宇宙中不知哪个角落的——猎物。

关于扩张和发展,零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论是一味地强行扩张还是埋头研究科技,都不利于虫群的整体发展。

两者并举,兼而有之,并且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最优效率,是零一直以来的追求。

科技进步是为了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又反过来促进科技进步,这才是一直以来零理想中的虫族发展状态。

……………………

脑虫们在试图从太空地雷之中找到再一次阶段性地提高虫族宇航速度的方案,以及更加方便和强悍的攻击手段,零则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一直以来进展缓慢的戴森球计划上。

之前,为了缓解虫族主基地中能源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萨斯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放在了对行星地核热能的改进上,并且成功让这个现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虫族所储藏的能源也开始快速恢复,如今正在积攒着生产普罗夫殖民舰队的资源。

按照现在积累的速度,支撑一支数量达到十万以上规模的虫群向外星系发动殖民活动,最多还需要不到十年时间。

当然,零也可以选择现在就让它们出发,但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仅仅是十年时间而已,如果前期投入足够充足,那么在虫群抵达目标地点之后因此而节约下来的时间只会更多,祂等得起。

言归正传,虽然能源积累速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有关于戴森球计划的推进却仍旧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毕竟萨斯只是提升和优化了行星之上的能源获取网络,并没有对一号行星公转轨道之上的计划试点做出太多改进。

不过它对此倒也不算是毫无贡献,至少虫族行星能源网络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们对于持续高温的耐受性,而且渐渐富余的能源也能够支持这项计划更好的开展。

零在这些年里对于这项由自己所提出来的,旨在彻底为虫族解决常规能源问题的方案进行着优化和研究,如今倒也算是有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但是相比起整个计划来说仍旧不足一提。

在之前,零曾经通过测试做过大概的计算,如果以虫族地表能源网络如今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来计算,在距离恒星表面约三千万公里的地方建立一个完全包裹整颗恒星的戴森球,即便是掏空整个星系也无法做到。

那么一个朴素的理论就产生了,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两种方案,一是降低资源消耗,二是减少建设面积。

前者是零所希望解决的重点,也是这些年来祂持续进行实验的目标,然而即便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也仅仅是将繁殖消耗降低了五个百分点而已。

如果真的能够将之完全建设起来,降低五个百分点的消耗所减少的资源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但是很可惜,即便是原本百分之九十五的耗量,也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这项本也不算小的成果变得有着鸡肋起来,而这却也是零在短期内所能努力达成的最好成果了。

至于减少建设范围,这倒也不失为一个临时方案,至少可以增加一部分能源产出,而其间消耗的资源在最后都可以回收将绝大多数物资重新利用起来。

零有心在一号行星轨道以内约一千万公里处开始建立试点,但是考虑到第三批前往普罗夫的殖民舰队已经等待多时,因此决心在十年后它们出发之后再全力进行。

在三支主要殖民舰队抵达新的恒星系之前,零无意向更远的恒星派出队伍,哪怕是再急于遇到智慧种族,祂也不曾忘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因为虫族的最高航速就在那里,向更远的星系进发,所需的时间太多了!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虫族主基地中观测,只不过是奥瑞环绕恒星运行了十个公转周期而已。

当虫族第四支恒星际殖民队伍在主基地集结完毕,加速甩开恒星引力,向着远在9.4光年之外的普罗夫而去之时,之前出发的三支队伍中,距离最近的恒星赫利,还有4.3光年的距离,仍然需要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的航行时间才能到达。

更遑论其它两支队伍了。

以虫族的航行速度,这注定会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漫长到在它们抵达普罗夫之前,至少还会有一只脑虫诞生!

至此,零规划中的第一批恒星系殖民队伍已经全部派出,更加遥远的星系目前又没有探索的必要,祂得以重新将目光投入到奥瑞星系,这个虫族的起源之地中。

暂时没有了殖民计划,整个内星系产出的资源和能源开始被零调动向着一号行星集中。

零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小型的试点,其大小应该有“月球”截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说是“小型”,其实也是一个大工程,毕竟即便“月球”本身只是恒星系中的一个小不点,但它也是平均半径超过两千公里的星球!

其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巨大范围,哪怕这点面积对于整颗恒星来说只能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但是对于虫族来说,却是无可争议的大工程。

由于戴森球计划试点比之一号行星更加靠近恒星的缘故,惟有从这里向其转运物资最为经济。

所幸一号行星的公转周期较短,每一年中都有至少十次以上的时机向这个同样环绕恒星运转的试点输送物资。

——它的运转轨迹与一号行星轨道在同一平面。

至于满足其扩张的能源需求,在其功能渐渐进入正轨之后,倒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自给自足,如果停止扩张的话,已经可以提供正产出了。

对于这一点,零早有预料,戴森球计划的本质,就是为了替虫族解决能源产量的问题。

其能源产出效率在之前的实验之中已经被证实,否则祂也不会推动这个计划向前发展。

之所以试点的表面积只有这么大,原因在于虫族积累的资源抛却常规意义上的消耗之外,暂时只能建立这个面积的试点。

并且在戴森球计划所使用的虫族能源单位繁殖消耗进一步降低之前,对于戴森球的扩张零会持有相当谨慎的态度。

零在忙着指挥虫群建设戴森球计划试点,连同四号行星在内的所有内星系殖民地产出的资源都不再向主基地运输,反而向一号行星这里集结。

与之相反的是,来自内星系的能源产出却在源源不断地向虫族主基地供应,这就在主基地之中造成了一种资源积累速度骤降而能源总量稳步上升的现象,在这里,虫族的储备结构第一次向着相对和谐的方向发展。

时间便在这般忙碌中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十二年后,达格斯验证完成了虫族“鱼雷”的研究,并计划将之再次改进向着更加灵活且威力更加巨大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项提议却被零驳回,并要求它向提高虫族大型太空单位的生命力和防御能力方面研究。理由是向拖瑞尔恒星系前进的虫族殖民队伍在极速中撞上了在黑暗中运行的未知失落天体群,一次性损失了近0.2%的数量,超过两百只虫族殖民单位失去了生机,并被迫改变了航向,甚至没有来得及被回收利用。

受益于达格斯生物“鱼雷”的研究成果,萨斯开始尝试将短时间内爆发增长速度的能力运用在大型虫种身上,并在十七年之后取得了关键成果。

理论上,可以让虫族的最大航速提升至光速的百分之四,足足三分之一的提升!

遗憾的是,已经进入泊行状态的几支虫族殖民队伍,受限于自身的结构完整和携带资源的总量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更迭,只能以这个速度继续前行,它们仍旧会按照既定轨迹,直到抵达目标安定下来。

在零没有继续向其它星系派出殖民队伍打算之前,这个极致航速不会有太多应用的余地,它将变成萨斯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式基点,借此向更高处攀登。

而在这近三十年间,总面积超过了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戴森球试点已经竣工。

当一号行星几乎每个月都与之交汇时,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它就像是片小小的深色破布一般,遮盖住了覆盖整个视野的巨大火球的一片微不足道的区域。

而如果将这个视角放在行星奥瑞之上,即便是双方和恒星三者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仅凭肉眼也完全观测不到,甚至连一个小黑点都没有办法分辨出。

极端渺小。

一个全新的虫族基地在其背面生成,它将负责输送来自这片广大区域的能源,前往虫族主基地中储存。

然而,别看它面积不大,但其上的能源产出总量却已经达到了“月球”同期产出的百分之七十!

要知道,“月球”平均面向恒星保持收集恒星能源的面积足有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是这片“小破布”的七倍左右。

再加上来自星核的能源采集,在萨斯对整个能源网络进行改进之后,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了,它的百分之七十,几乎相当于七号巨行星轨道上三颗卫星殖民地所有能源产出的总和了。

这还是虫族能源单位没有来得及经过再一次加强的缘故,否则或许还能更高一些。

这个巨大宏伟的工程,对于能源的收集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耗资确实过于巨大,整个内星系的四颗行星一颗卫星共计五颗殖民星球,在这近三十年来没有向虫族主基地之中输送过一次资源,全部用来供给太空中的能源单位繁殖壮大,即便如此,也仅仅是将其扩大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而已。

理论上来说,只要零不吝啬后续的资源提供,目前堪堪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试点还能继续扩大,进而提供更多的能源。

但是零在短时间内却并不打算继续下去了。

因为虫族目前的各项产出已经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比例,再继续下去便有可能会影响到虫群的生产活动。

而且有关于能源单位繁殖的消耗,还需要脑虫们去尝试降低,进一步扩张戴森球的计划在这之后再行讨论不迟。

有关于虫群血肉之躯的强化,自诞生以来就进行过许多次,然而即便是章鱼人文明的远航飞船都无法在极速航行之中抵御的攻击,虫群自然也无法做到。

在这方面,零倒也不是要求达格斯将它们的躯体强度提升到硬抗以数千公里每秒的极速撞向己方的陨石这般程度,那是不现实的。

祂只是希望在受到这种攻击之时,这些虫子不会立即死去,而是能够消耗能源恢复自身,简单来说就是提升自身生命力。

这就要求它们不能拥有宏观上的致命弱点,类似于虫族基础单位用以接受指令的“大脑”,便是它们的致命弱点,如何去淡化这一点,才是零对达格斯的要求。

在本质上,它们并不需要拥有太高的智能,只需要接受虫巢意志的统一调配,服从本能即好。

时至今日,达格斯已经是一只成熟的脑虫了,这点要求其实算不上什么难事,不出意外的话它应该很快就能达成,继续进行攻击能力方面的研究。

至于萨斯,提高虫族在常规能源下的宇航速度是它如今的长期项目,第三只脑虫维瑟如今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学习,与当初的达格斯一样,它也渐渐开始能够承担一些比较浅显的工作。

在未来,它也会如同达格斯一样,独自负责一个方面的研究。在更多的脑虫出现之后,零将会以它们为基建立科研队伍,类似之前萨斯全部科研工作挑于一肩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了。

往后,甚至虫群的指挥活动也不再需要零去亲力亲为,忠诚的脑虫们将会分布在虫族的各个岗位之上发光放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