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 第334章 内外联合!惊天阴谋!

南京,息园。

“宫中传来最新消息,皇帝在三日前咳血严重,已经失去意识。”

说话的是邹元标。

他手指在桌面有节奏的敲击着,话音落下后,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

“钱老,叶老,老国公那边可有消息?”

周延儒接过话问向首座上的两个老者。

钱龙锡浑浊的目光抬眼道:“嗯,事情已经敲定,皇帝薨逝后,立福王继承大统。”

“好!什么时候对城中那三个爬虫动手?”

“莫急!宫中的刘太妃到现在还没吐口,还需在等几日。”

“这个老妖婆什么意思?事儿都办了,为何不表态?”

“与其盯着国内的事,还不如多差人打听下草原的事,皇帝派十七万精锐大军去往草原,察哈尔不知道顶不顶的住,辽东给的信可是说只能牵制,若是林丹汗被大军给灭了,那些忠于皇帝的大军可不好安置。”

“呵呵,一群武夫罢了!等福王殿下继承大统,只需一道圣旨,他们还是得乖乖听话!”

···

堂中的众人议论纷纷,而角落中的杨涟和魏大中二人一直沉默不语。

“行了,别嚷嚷了!”

汪文言在一旁高声呼喊一声,堂中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上书一事各家准备的如何了?”周延儒开口询问。

“南直隶已经安排好。”

“浙江没问题。”

“江西也没问题。”

“安徽那边还需要几日时间,当初徽商五大家被皇帝灭族后,对徽商的影响很大。”

周延儒开口道:“催一催徽商,别拿五家被灭的事找借口,他们的粮线三个月前就恢复了,足够他们喘过来气的!”

刘一璟接着开口道:“对了,湖广那边还没有给出具体的态度,是不是要给他们出让些位置?”

主位上的叶向高缓缓开口道:“六部在给他们十个名额,这是底线。”

“叶老,如此一来,齐党那边会不会不高兴?”

李启元听到叶向高的话后,出声发言。

“不高兴就受着!当初他们跟着魏忠贤屁股后面舔屎的时候怎么没见他们不高兴?”杨廷枢瞪着眼丢出一句。

···

时间转眼来到十一月底。

京城正在下着鹅毛大雪。

整个京畿地区都被大学覆盖,街头上的百姓纷纷拉紧了身上的棉衣。

皇城中。

通政使张绍先匆匆出现在乾清宫中。

“王中官,这是最近几日全国各地发来的奏折,您都看看吧。”

王承恩虽然是朱由检的贴身太监,他同时还兼任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差。

“奏折?给内阁拿去吧,咱家现在没空看。”

“王中官,您还是看看吧,奏折说的大多是劝谏宫中早定下新君的事。”

王承恩一听这话,瞬间心生怒意。

“他奈奈的!皇爷还没走呢!命曹化淳直接给他们批示,让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差事,在敢妄言,咱家命东厂挨个给他们塞粪坑里!”

张绍先听到这话,顿时怔住,他没想到一向好脾气的王承恩会突然发火。

“王中官,司礼监这么回复,会不会太伤官员们的心了?”

“伤你妈的头!”王承恩说着,随手拿起一支香炉就砸了出去。

···

城南一处院子中。

两个身形隐藏在黑袍中的人影匆匆走进后堂的主屋中。

一个山羊胡的男子跟在后面随手关上了房门。

“小人侯君计见过王爷。”

左侧的黑袍人缓缓拉下自己头上的袍衣。

“呼···从洛阳到京城,这一路可真不容易。”福王朱常洵说着,拉住一旁的黑袍人弯腰坐下。

“老国公,这位是我府上老管家的三子,本王的心腹,值得信任,到这就算是到家了。”

黑袍人听了朱常洵的话后,这才拉下自己头上的黑袍。

正是魏国公徐弘基!

“小侯,现在宫中情况如何?”

福王张口询问道。

“王爷,娘娘昨日差人传话,她在刘太妃跟前问过择立新君的事,刘太妃的意思是想等皇帝薨逝后在行择君;小人还打探到勋贵似乎并不支持王爷继位,他们更倾向秦王。”

“秦王?呵呵,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徐弘基在一旁冷笑出声。

“秦王现在被圈禁在十王府,连府门都踏不出去一步,就算勋贵支持也没用,大明早就不是勋贵的天下了!”

“英国公呢?他可有表态?”福王再次询问道。

“还没有,魏国公目前在山海关,小人派出三波人都没有见到他的面。”

“这个老狐狸!当年泰昌爷,天启爷都是如此,没想到如今还是这副作壁上观的态度!”

“老国公,你的意思是?”福王看向魏国公有些疑惑。

徐弘基解释道:“很简单,他不想掺和争斗,张家一直在京掌握兵权,虽说当今皇帝整顿京营,张维贤的兵权被削弱,但是别忘了,张之极还在军中,而且已经任职总兵官,手下十六军战力极强,而且在军中人脉广,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福王眼神接连闪烁片刻后:“老国公,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得不到兵权,万一那些悍将从草原回来,发现皇帝死的蹊跷,一旦生乱,该当如何?”

徐弘基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我已经给南京去信,只要皇帝身死,立刻戒严南直隶,江浙,举兵二十万作为后手,一旦草原大军归来生变,咱们手中有兵马钱粮也不足为惧!”

福王听着徐弘基的话,顿时沉默下来。

“老国公,这一步最好还是不要走,眼下大明内忧外患,若是在起兵乱,可是便宜了外族人。”

朱常洵是有自己想法的,他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明朝,只要自己登上皇位,就能展开拳脚慢慢实现心中韬略,若是出现兵乱,草原上的十七万精锐大军可是能硬刚建奴的存在,他心中对江南的卫所兵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老国公,本王有个想法,不知能否试试?”

徐弘基看着朱常洵,瞬间看穿了后者的心思:“殿下请讲。”

“能否让韩爌和李标在本王登基前弄出一道旨意,把秦良玉调回四川,剩下的兵马分别充入边军,这十七万人就可以分化之。”

徐弘基摇头道:“不可能,韩爌虽说是东林党人,但是他极为爱惜自己的羽翼,平日里南京的人想借韩爌的嘴说话,都得兜个大圈子,才能将其说动,假传圣旨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

在说了,内阁中还有袁可立和孙承宗,这俩人可是皇帝的铁杆心腹,黄立极和李国普更是阉党一派,司礼监的王承恩也是皇帝的心腹,假传圣旨行不通。”

福王听着徐弘基的话,再次沉默下来。

“殿下莫忧,臣已经有主意了。”徐弘基喝了一口茶水,缓缓开口。

福王猛然抬头,双眼明亮的看着后者:“哦?老国公快说说,是何办法?”

“后宫中,刘太妃受皇帝命,代理皇太后权力,若是刘太妃身死,那么可代理皇太后权力的就剩下郑太妃一人,只要郑太妃得到太后之权,就可以代行立储扶君之事,同时皇帝中毒的事,可以推到刘太妃身上。”

福王听了徐弘基的话,心头巨震。

郑太妃是他的生母,万历皇帝死后,一直居住在深宫,他曾数次上书想接其去福王府居住,都被回绝。

到了今日,福王心中隐约明白了什么。

“殿下,郑太妃是您的生母,只要她老人家得到太后之权,您嗣位之事就再无差池。”

太后立君在大明是有先例的,比如‘大明战神’朱祁镇去国外留学后,其母孝恭章皇后孙氏就直接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登基。

而徐弘基这一手就是效仿当年的孙皇后。

福王想到这,心中安定下来。

“小侯,你给母妃去信说明此事吧。”

侯君计得到福王命令后,拱手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