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 第448章 建筑工程局!水泥现世!

朱由检说完后,转身从桌面上拿起一摞厚厚的文件。

“接下来咱们在说说以工代赈之事。”

下面坐着的众臣在看到皇帝的神色后,大殿中的氛围不知不觉间凝重起来。

“山陕两省巡抚都给朕上了地方出现水灾情况的折子。

朕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朱由检背手说着,眼底带着些许不满。

黄立极闻言后,率先出列答话:“陛下,出现水灾的是位于山陕两省的汾河流域,灾情主要集中在山西境内的清源,交城,孝义等地,内阁在受到灾情的第一时间已经启用应急机制,调集周边的守军快速救援。”

朱由检听着黄立极的回答摇头道:“朕不是问你们具体的救灾办法,朕问的是朝廷组织大量百姓大规模挖坑储水,为何山陕两省交界的汾河流域还是会出现洪涝灾害?”

皇帝的话瞬间把在场的众多官员问住。

哪怕是袁可立为首的阁臣,也都大眼瞪小眼的干看着。

场面沉默许久后,左光斗作为工部尚书率先开口:“陛下,兴建水库是工部负责,汾河流域出现洪涝,臣愿意负责,请陛下将罪。”

朱由检见状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无奈摇头笑道:“左爱卿请起!”

“朕不是问罪!汾河流域的水库修建,暗卫和锦衣卫都有详细奏报送上来,朕都知晓,此事乃天气原因导致的,不怪你。”

跪在地上的左光斗满眼错愕的看着皇帝。

在场的大臣也都带着不解,刚才皇帝语气肃杀,分明是生气了啊!

“行了,左爱卿,起来坐好,朕还有话要说。”

朱由检抬手招呼一声后,左光斗带着不解坐回原位。

“陛下,我朝自太祖立国以来,民间受灾,有许多采取以工代赈的先例,官场上历来流传着大事小办,小事大办的默认规则,此话是说国家大事,一般都有先例可循,按照惯例办差,基本没错,小事没有先例可循需要特别注意;

从您下旨对山陕两省大量的灾民进行以工代赈办法后,内阁牵头,派出许多官员前往地方指导组织百姓集体劳作,汾河流域历年常发生洪灾,水库的作用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对内政极为熟悉的黄立极在一旁开口解释,在他看来,皇帝还年轻,可能对官场上办差的一些潜规则不知情。

朱由检点头道:“朕知道官场上的诸多规则,也清楚诸位爱卿为官办差的流程,但是朕想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以往的先例是有地方官府组织百姓进行劳作,例如修建水库,县衙募集百姓后,根据地形挖出许多大坑或疏通水道,这些在局部受灾时运转是没问题的。

但是眼下我国长江以北多有旱情,受灾严重的地区很多,等待赈济的百姓更是数不清,以往靠地方官府组织的办法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拿这次山西清源,交城,孝义等地出现的洪涝来说,当地官府确实组织百姓挖出许多大型蓄水池,还疏通了汾河水道,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这不是大家没有做事,而是做事的方向不对。

这一切的方向不对,所有的努力全白费!”

朱由检边说,边示意王承恩拿出几本册子分发给在座的大臣。

“朕的想法是做出改进,由朝廷牵头,直接组建官营商社,募集百姓组成专门的建筑工程局,对河流,山川,官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良。

这本书中所说的是朕的想法,朕决意组建建筑工程局,每个省都要有分局,由中央直接派出官员进行管理,以此加强劳动效率,同时也能把这类事从地方衙门中抽出,减少地方衙门的公务强度。”

朱由检说着的同时,下方的众臣也在翻看册子。

能在这坐着的都是大明朝顶尖的人才,自然明白皇帝在说什么。

“陛下,您说的这个办法和苏州织造局有异曲同工之妙。”黄立极看完册子后,捋着胡须点头道。

“朕看过苏州织造局的生产情况汇报,把大量的纺织工集中在一起劳动,可以快速产出各种丝绸。

朕就是把这个想法套用到全国范围内,而且可以对大量的受灾百姓进行分流和统一管理。”

“陛下,此法确实可以,但是全国现在实施的工程,大多需要地方衙门配合进行土工作业,所需的砖石物料全都来自于地方,若是集中管理,组织百姓去某地进行大型工程劳作,所需的砖石物料就需要大范围转运,这也是一大难题。”

熟知内政的黄立极很快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朱由检听到这,直接转身从龙案上拿出一张纸。

“朕昨夜在梦中得太祖托梦,得到一份新型建筑材料水泥的配方,朕已经命人实验过,产出的水泥在和水混合后,可以快速风干,且结构坚固无比。”

朱由检说着,李若涟就指挥一队锦衣卫力士抬着一块干燥后的水泥块出现。

“诸位大人请看,这便是陛下所说的新型建筑材料,水泥!”李若涟招呼一声后,迈步走到水泥块后面,指着上面大小不一的坑洞补充道:“水泥块上小坑小洞是我们用我军目前装备的两款燧发枪射击留下的弹痕,大洞则是二九式步枪留下的弹痕;

目前我军中装备的最先进三款火器,在八十米范围内,均无法将水泥块击穿。

另外,在百科学院火炮研究司的靶场上,还有一块更大的水泥靶子,孙元化用三零式火炮轰击一点,足足用了五发炮弹才将水泥洞穿。”

“我的天!这灰石头竟能比肩花岗石?”左光斗在听到李若涟的话后,弯腰盯着水泥块,满是惊叹。

在这个时期,自然界中已经有许多坚硬的石材被运用。

例如青石,花岗岩,大理石等,在一众石材中,获得难度小,相对比较坚固的就是青石。

拿南京城举例,朱由检率军进攻南京时,明军用崇祯炮轰击南京三关,费了老鼻子劲才破关。

而大胜关等三关和南京城墙使用的就是青石打造的砖块。

“呵呵,左大人,若是单论坚固,这水泥或许要比花岗石差点,但根据皇上赐下的水泥配方,水泥的获取成本很低,甚至比打造青石砖还要低。”

“什么?比青石砖还要低?”左光斗闻言后,瞪大了双眼。

“没错,水泥的配方是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石膏为主料,进行破碎,烘干,粉磨,均化,煅烧等工艺后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使用时,只需要加入清水混合即可,晾干后就成了诸位大人眼前这般模样。”

李若涟站在众臣面前缓缓说着,语气中满是自信。

从皇帝拿出配方后,从收集材料到生产,他都是亲自盯着,力保不出一丝差错,可以说对水泥生产制造有着很深的理解。

“陛下,若是有水泥作为建筑原料,那么您所提出的建筑工程局就没有后顾之忧,只要没有砖石等重原料长时间转运带来的麻烦,组成大规模的建筑队后,在全国铺开没问题!”

“好,既然如此,那便组建大明建筑工程总局,挂在工部下,在各省设分局,在地方无灾时,可募集百姓进行城池,官道的修建,若有灾的地方可募集灾民进行集体劳作,同时把工部在陕西,山西等受灾省份招募的百姓队伍全部划归大明建筑工程总局统一管理,切记,建筑局要善待百姓,若是被朕发现克扣百姓粮饷者,一经查实,连坐罪者上下三级。”

左光斗闻言后,行礼道:“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