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光绪之路:系统掌权 > 第141章 内外风波初定

张宇虽然刚经历了肃清朝中乱臣的风波,成功稳固了朝堂,但他明白,外部的动荡还未平息,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更大的动乱。此时,来自东部边境的急报传入朝中,日军于沿海调动频繁,并不断加强兵力,意图对我国领土有所窥探。此消息令朝中众臣纷纷议论,忧心忡忡。

清晨,张宇召集大臣议事,满朝文武依次站定,个个神情肃穆。张宇缓缓站起,环视群臣,开口道:“东部边境传来消息,日军频频调动,意图不明,朕召集大家,商讨如何应对。”

沈清言轻咳一声,代表刑部率先发言:“陛下,臣以为,此事宜先打探日军意图,不宜贸然出兵。现阶段我国虽有强军镇守东部,但如无准确情报,轻举妄动将耗损国力。”

礼部侍郎林承义眉头紧锁,进言道:“日军素来狼子野心,若不对其加以防范,恐将后患无穷。臣以为,宜尽快向沿海调遣援军,以震慑其不轨之心。”

张宇略一沉思,缓缓道:“朕同意二位爱卿之言,既要加强边防戒备,又需查明敌军意图。”随即,他转向沈清言,道,“清言,朕命你与司徒凌风密切合作,从边境派人探查敌情,务必将情报及时送回。”

沈清言立刻应声领命,随即着手安排人员执行。司徒凌风也明白此事关乎重大,不敢懈怠,带着江湖手下人秘密前往东部,与边境将领接洽。

朝堂议事完毕,张宇转而处理内政,命各地加紧备战物资,并严查国库账目,以确保充足的财力支撑此次边防行动。为使备战有序,他同时命财政大臣彻查各地赋税征收,确保粮草兵器供应无虞。此举不仅让各地知府对张宇更加敬畏,也稳住了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几日后,边防探报传回,日军果然有袭扰我国领土的图谋,沿海地区百姓惶恐不安,不少人开始向内地迁移,造成一片动荡。张宇收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前往慰抚,并下令加强边防巡查。

夜晚,张宇独自一人在御书房中沉思,沈清言轻轻走了进来,递上一份新到的情报。张宇接过,看完后眉头紧锁,问道:“清言,日军为何突然如此急切?他们是否早有预谋?”

沈清言低声答道:“陛下,此次的确蹊跷,臣怀疑其背后有人策划。我们虽已加强戒备,但恐敌人会借助内部贪官或奸细,扰乱军心。臣建议,明日再召集军方,将领以明确防范。”

张宇点头道:“正有此意,日军战力虽强,然我军上下齐心,定能抵挡外敌。此事需隐秘行事,不可泄露军情。”他稍作思考,忽然起身,语气中带着坚决,“明日一早,传令各地驻军,命他们密切监视动向,确保民心安定。”

一夜无眠,张宇详细列出了应对敌军的战略部署方案,亲自审阅了沿海防线的调度,力求无懈可击。次日,张宇召集将领再度议事,朝中众臣纷纷就此表达建议,不少人主张加强内地驻军,有的则建议清剿内奸。

张宇一一听取,最后拍板道:“国家之安,国民之心,内外皆不可失。朕决定沿海各城池均驻兵一千,并设暗哨,如有敌人来犯,必行反击。”他语气冷峻,又补充道,“朕在此宣誓,只要朝廷与民心齐力,定能抵挡外敌。”

朝会结束后,将领纷纷按照命令开始布防,沈清言与司徒凌风也马不停蹄地安置情报网络,确保任何敌情都能第一时间送至京城。经过数日的严密防范,朝中稍稍恢复了平静。张宇夜间翻阅兵事条令,反复推敲,以求确保边防无虞。

几日后,一封急报传入,司徒凌风派人带回详细敌情,日军开始集结于海岸线,军中气势汹汹,似乎随时准备进攻。张宇接报后,毫不迟疑,立刻命令边防将士严阵以待,并亲自写下一封军令,表达出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夜深,张宇走在皇宫的走廊上,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着静谧的夜色,明白这片江山承载了万千黎民的期望,自己肩负的责任更是重于千钧。在这暗潮汹涌之际,他只能选择步步为营,用决心与智慧守护国家的安宁。

翌日清晨,司徒凌风带着数位江湖人前来觐见,面色凝重地禀报:“陛下,前方探报显示,日军确有增兵之意,恐怕今夜或有突袭。”

张宇面色一沉,立即下令传兵马总管与京城禁卫军密切配合,连夜赶往边疆支援。同时,他令沈清言与户部协商,再拨一批军饷和粮草,确保战时无后顾之忧。张宇看向沈清言与司徒凌风,语气坚定,“江山安危,民心不可轻视。今夜无论如何,必要万无一失。”

沈清言与司徒凌风神情肃穆,齐声应道:“臣定不辱命!”

夜幕降临,京城内外,兵士们严阵以待,朝堂上每位大臣都知晓这场战役的凶险。张宇站在高处,注视着宫外守卫森严的长街,心中无畏,沉着应对,他深知,这将是他为护卫江山的一次考验。

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时,东部沿海果然传来战事讯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