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新生一九二七 > 第148章 和平宣言

新生一九二七 第148章 和平宣言

作者:斗平山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0 22:39:54

杨解放抵达临沂之后,第一时间就是视察防区。为了抵御北伐军的进攻,赵长明在临沂南边一共预设了三条防线。他的作战意图很简单,那就是节节抵制,让北伐军知难而退,以达到有条件议和的目的。如果这三条防线都没能挡住北伐军,临沂也就没了防守的必要,直接进入沂蒙山打游击吧。

预设的第一道防线选在郯城县最南端的红花埠和杨家集一线。红花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苏北进入山东的必经之所,手工业和商业颇为发达。驻守郯城的是彭大虎团,派出了团参谋长彭方涛亲自指挥一个营在此驻防。彭方涛将营部设在埠内,部队则驻守在埠外。

杨解放带着一众高级军官进入红花埠时,还以为此地跟传说中的红花会有关。一问之下,完全没关系,不过这红花埠倒是有点故事。根据彭方涛了解到的信息,最早在此定居的是红、花两姓人家。红花两姓相互通婚,相处得很是融洽,红花埠因此得名。红花埠东边便是沭河,沭河东边有一个谢家,虽然与红花埠隔河相望却长时期没有往来。直到有一名谢家子弟招到红花埠为婿,两边经常走动才让双方建立正常联系。可自从谢家人住进了红花埠之后,红花两姓人家便子嗣不旺、人丁迅速凋零。谢姓人家反而人丁兴旺,几代人繁衍下来,很快占了多数。于是,当地流传着‘红花怕谢’的偈语。红花两姓人家便不再与谢家通婚,先后搬离了红花埠。时至今日,红花埠以谢姓居多,已无红花二姓人家。

红花埠南边有一座小山,小山东临沭河西控大道,是此处的最高点,也是红花埠的前沿阵地。此山太小,只驻守了一个排,是整条防线的最东端。从这里到杨家集西边的白马河,东西二十余里的宽度上,大大小小修筑了二十多个阵地。这便是预设的第一道防线。这些阵地目前还没有大军进驻,一般只留有一个班,有些阵地只留下了一个战斗小组警戒。

彭方涛让人在沭河上架设了浮桥,派了一个班入驻河东的谢家村,以防北伐军从河东渗透进来。杨解放笑道:“你担心敌军从这边渗透进来,自己就没点想法?”彭方涛回道:“好歹我接受过你的特战训练,小股部队的渗透有多厉害是清楚的。我当然也准备了一手。等我摸清了敌军指挥部的位置,我想亲自带队干上一票。”杨解放也料定他会有此一手,当下问道:“马上要开战了,可摸清了敌方部队的番号?”

彭方涛得意地回道:“战前侦察要做足,这可是你反复教导我们的。我们当面之敌是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属的第二军团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也是第二军团的总指挥。三十七军下辖第七十九师、师长岳盛宣,第八十师、师长丁瀚东,第八十一师、师长原来是安树珊,刚刚换了谈经国;还有一个教导师,师长李梅,李梅又兼任了军参谋长。虽说是两万多人一个军,人数比咱们一个师多;论起战斗力,咱第三师灭他三十七军绰绰有余。”

对于杨解放来说,一切的恐惧来源于火力不足。对于彭方涛来说,他的底气来源于自身恐怖的火力配置。第三十七军只有主力团才配备了两门60mm口径的迫击炮,火炮上面差了一大截。

这个时候能当上军团总指挥的定然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可杨解放却没听说过此人。于是问道:“可有关于这个陈调元的过往经历?”这一点彭方涛就回答不上来了。旁边的刘珍年回道:“我知道他。他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的,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之前他是孙传芳手下的第六师师长。为了抵抗北伐军,孙传芳将第六师扩编为第五方面军,陈调元任总指挥。哪知道陈调元一度在北伐军与孙传芳之间左右横跳,根本就不出战,最后彻底倒向北伐军,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陈调元任军长。这个第二军团也就第三十七军是陈调元的嫡系部队,另外两个军他未必指挥得动。”

杨解放皱着眉头说道:“陈调元一个蛇鼠两端的杂牌军军长,竟然能当上第二军团总指挥。莫非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刘珍年摇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孙耀臣开口说道:“或许我能猜到一点。”杨解放奇道:“你知道?”孙耀臣回道:“这是一个站队问题。四一二事变时,他们内部有不少人反对。而这个陈调元却表现得十分积极。他在安庆等地大肆抓捕进步学生、屠杀**人。此后,他出任安徽省主席,大搞白色恐怖。这样会站队的人,自然会重用。”

杨解放不由得凝视着孙耀臣,看来这家伙做足了功课啊!这样的消息只怕是有人特意让他传递给自己的。也不知道是在试探还是特意引导?孙耀臣一脸淡定,神色如常。

不得不承认,孙耀臣的目的达到了。杨解放的内心在这一刻又发生了转变。反正是要打一仗的,打一巴掌是打,往死里揍一样是打。既然知道了要面对的敌人是这么一个玩意,不好好收拾一下,如何对得起那些死难的革命先烈?

经过一番思索,杨解放开口说道:“刘参谋,你跟这个陈调元同出师门。这一仗就由你来制定作战计划。要是打得好,我让你当参谋长。”刘珍年闻之大喜,他的人生信条是:前汉亡了有后汉。不管谁掌权,手底下总得有兵;只要能掌兵就不怕没出头之日。他当即应道:“是,小司令,请问你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准备动用多少军队?”杨解放回道:“从第二师抽调第四团过来。第三师加上步兵第四团、骑兵团、炮兵团,给我全歼三十七军,活捉陈调元,能做到吗?”

刘珍年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能。不过,主战场要设在第三道防线,位于临沂与郯城之间的李家庄驿。这里是北上临沂的必经之地,处于沂水和沭河之间的狭长地段,有利于发挥我们的大口径火炮优势。另一个,我们的军用物资储存在临沂,越是靠近临沂越是方便我们转运物资,也就越是不利于敌军补给物资。”

杨解放点头道:“就按这个思路制定作战计划吧!”又转头对着孙耀臣和林泰二人说道:“我知道,你们炮兵团组建不久,大炮也才刚刚就位,很多士兵连大炮都还没摸熟。这次又指望你们炮兵团打主攻,你们能胜任吗?”林泰还在迟疑,孙耀臣抢着说道:“没问题!”林泰也跟着表态道:“既然预选了战场,只要提前测量好各个目标位置的射击参数,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杨解放说道:“那你们就提前把功课做足,不要临战出错!”

4月7日,北伐军在徐州誓师北伐,蒋总司令下达了总攻击令。与此同时,杨解放却通电全国,发表《和平宣言》。其内容如下:

“自中山先生革命以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始有民国。先生所谋者非个人名利,乃天下大同。为促使南北议和,先生甘愿辞去临时大总统之位。其胸怀令人敬佩!然跳梁小丑粉墨登场,终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先生不得不继续革命,重拾河山。后黄埔建军,军威之盛,天下莫能当之。先生不以军强为恃,依旧倡导和平。乃不顾个人安危,以重病之躯北上议和。怎奈汉室未复诸葛陨落,革命未成先生已逝,诚为憾也!

今有先生信徒,手提百万大军,欲兴师北上、一统天下。然战端一开,必生灵涂炭。先生信徒既有先生之志,当有先生之胸怀,望以海纳百川之心,止戈罢兵,用和平手段再统南北!事若能成,避免同室操戈,实乃中**人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某自知人微言轻,难以左右天下大局。若战事不可避免,某代表鲁东三十二县千万百姓在此声明!鲁东三十二县欲保持中立,望交战双方勿使军队踏入中立区域!若敢踏入者,鲁东千万百姓将视之如仇寇,必让来犯之敌有来无回!鲁东解放军小司令电!”

前面一堆废话,后面两句才是重点。这一和平宣言以明码通告全国,又在新创办的《解放军报》以及烟台本地的《钟声报》、《爱国报》等报纸上同时刊登。后由《申报》、《大公报》等报纸转载,很快就全国尽知。

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自然嗤之以鼻,谁也没把一个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的小司令放在眼里。该打还是得打,而且大打。

4月9日,三十七军先头部队踏入了郯城地界。在红花埠阵地前的五百米远处,大路中间树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前方是中立区域,外军莫入!

带队的军官看了之后,嗤笑道:“凭着一块破牌子就能挡住我军?给我把牌子摘了,继续前进。”一名士兵领命上前,拔了木牌就扔向路边。木牌还没落地,便听一声巨响,一阵血肉横飞,那名士兵便被炸飞了天。再落地时,已经是一具四肢不全、面目全非的尸体。军官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进攻红花埠的前沿阵地。

从红花埠至杨家集这二十里防线,防守的兵力却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守军抵抗得也不够顽强,不到一天时间就全线告破。负责进攻的三十七军七十九师撵着败退的士兵就到了郯城县城外。

城内的守军派人出来谈判,声称这里是中立区域,要求七十九师立刻退去,言词很是严厉。可看在七十九师师长岳盛宣的眼里,就有点外强中干、装腔作势的架势了。岳盛宣也给了回复,给了城里的守军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可城里的守军一个都没选,七十九师刚刚进攻,守军就弃城北逃了。七十九师轻轻松松进入郯城,立刻向军部报捷。

城里的百姓跑了一大半,少部分留下来的百姓也都闭门不出。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岳盛宣也不在意,一边派部队搜索前进,一边等待后续部队。

三十七军并非一路北上,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军长陈调元率领七十九、八十两个师及军部,由红花埠进攻郯城;另一路由李梅率领教导师和八十一师由邳县北上,挺进苍山。

郯城、临沂各村镇的保安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他们纷纷上报,很快就把消息汇报到了杨解放这里。刘珍年判断,李梅这一路,要么是打算从侧面进攻临沂,要么就是奔着费县去的。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能置之不理。刘珍年建议道:“可以派一个团去阻击迟滞李梅的进攻,主力仍以围歼陈调元部为目标。他们分兵两路,陈调元部势力变弱,我们围歼起来更有把握!”杨解放感到有点可惜,说道:“他们分兵,我们再想全歼他们就难了。”

赵长明开口说道:“这样吧!我率领第七团去阻击李梅部,运用牵牛战术将他引开。等到陈调元被围,他一定会过来增援。到时候我再尽量拖住他,为围歼陈调元争取时间。等到消灭了陈调元部,再回过头来对付李梅部。分两次吃掉这个三十七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杨解放同意了这个建议,对刘珍年道:“就按这个思路调整部署吧!”刘珍年立刻修改作战方案。

陈调元率部进入郯城的时候,七十九师也对驻守在李家庄驿的第九团彭大虎部发动了进攻。彭大虎一直秉承结硬寨、打呆仗的办法,那防御工事修筑得无可挑剔。七十九师一下子就踢到了铁板上,他组织的多次进攻都被打退,而且还发现,守军的火力得到了加强。

之前,为了麻痹敌军,杨解放命令前面的阻击部队不准动用营、团级别的重火力。阻击部队只能动用排级掷弹筒当支援火力,这让岳盛宣一直觉得守军的火力并不强。可如今,守军被允许使用营级重火力,在火力上已经强于七十九师了。

岳盛宣之前的牛皮吹大了,这个时候若是请求增援,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他暂时隐瞒进攻不利的战况,下令各团轮番强攻。可结果很不如意,各部队损失惨重,攻击却毫无进展。彭方涛还组织了一次反突击,打得进攻部队狼狈而逃。这一下,岳盛宣不得不面对现实,如实向陈调元报告战况。

陈调元在城里坐不住了,亲自领着第八十师赶赴战场。可他还没到达李家庄驿的外围阵地,解放军第四团铁锤部就把郯城攻占了。

第四团一直隐藏在沭河东边待命。等到陈调元主力进入郯城之后,铁锤便率部绕道红花埠,从那里的浮桥渡过沭河。陈调元离开郯城后,这里就只有少数的警卫部队和非作战部队,哪里能挡住铁锤的全力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