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新生一九二七 > 第177章 震慑

新生一九二七 第177章 震慑

作者:斗平山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0 22:39:54

作为杨解放的贤内助,牟衍淑始终站在杨解放的立场思考问题,她首先发言,说道:“目前,我们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从今年的小麦长势来看,定然是一个丰收之年。只要能增产一成,就能多养活数百万人口。要救助关中的老百姓,粮食供应方面不存在问题。”

有人起了头,就会有人跟着发言。赵长贵接着说道:“就是运输方面压力太大。铁路上的运输量还能再增加,可到了灵宝以后就麻烦了。道路也就那么宽,增加再多的人手,堵在路上挪不动脚也是枉然。”问题始终卡在运输上,这也显示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物流不通,让杨解放很是头痛。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黑寡妇初八突然开口说道:“能不能反过来操作?让一部分关中饥民来山东就食。”众人听得眼前一亮,这才意识到,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大家只想着往关中运粮,没想着让关中的百姓出来找吃的。

其实,也不是大家想不到。只是每每这个时候,各地都会严禁饥民入境,甚至不惜动用军队把守关隘。关中饥民想要出关中,没有那么容易。

赵长贵立刻说道:“这个倒是可行。我们的车队返回时,几乎都是空的,运输一批人出来,完全没问题。”

初八接着说道:“那就挑选一些青壮年来山东,男女都无所谓,关键要年轻。前段时间规划了那么多建设项目,正需要大量劳力。还有兴办的这些工业园区,也需要人来做工。不妨就以招募劳工的方式将人口转移出来。”

赵长贵问道:“我们能安置多少人?”初八回道:“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安置多少,而是需要转移多少人口出来才能缓解关中地区的饥荒?”这个问题,众人都无法回答。哪怕是身在关中地区的刘锡九和关向应等人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杨解放开口道:“需要转移多少人口,我们就安置多少。我们依旧实施以工代赈的救治方案,所以要增加更多的建设项目。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把山东的道路好好修缮一下,河道也清理一番。对于一些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多兴修几个水库、开挖几条沟渠。”有杨解放定下的原则,完善起细节来就容易得多。

会议结束后,由孔师爷整理好会议文稿,经杨解放审核后下发到各地各部门。同时,也转发了一份给刘锡九和关向应等人。

杨解放则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到陕西转交给冯玉祥。他请冯玉祥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关中百姓出关。并请他保持陇海铁路的畅通。此时的冯玉祥坐镇华山,自然了解关中的旱情,没有拒绝杨解放的请求,还跟杨解放直接建立了电报往来。这个时候他更想拉拢住杨解放。

关中百姓每日抬头望天,祈求老天爷来一场春雨。老天爷并没开眼,谷雨过后,依旧滴雨未下。这也预示着春耕无法进行,关中百姓慢慢地陷入了绝望之中。一个念头在关中百姓心中蔓延——逃荒。自古以来,逃荒就是一条九死一生之路,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走向逃荒之路。事实上,逃荒早就开始了。在灾荒面前,各人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走向逃荒之路也就有早有晚。

就在他们准备吃掉最后的种粮,准备走向逃荒之路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关中大地上响起:“小司令招募劳工去山东做苦力。”于是,关中百姓蜂拥而至。他们太羡慕那些修铁路的人了,虽然干活辛苦了点,可是吃喝不愁,老婆孩子也能得到照顾。一人修路,全家不挨饿。这都是小司令主导的。

虽然是招劳工去干苦力,真正等到招募的时候,男女老幼都来了。裙钗老妇、垂髫老人都声称自己能吃苦能干活,想要去山东干苦力。关向应负责此事,看着一群群面黄肌瘦的饥民,终是不忍心弃之不顾。他也不挑选了,粗略登记一下便全部送上车拉走。为此,还特意写了信给杨解放说明此事。

杨解放没有责备他,安排民政局这边做好安置工作。又让徐约之作专题报道。这些苦难不能全部由关中和山东两地承担。就算其它地区的人帮不上什么忙,也得让他们知道这个事。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徐约之作了专题报告之后,很快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关注。有人自发组织起来,捐款捐物送往关中。

4月25日,老蒋下令向广西进军。杨解放也收到了杨永泰的回复。国民政府任命顾维钧为外交部次长,负责与英国协商收回威海卫之事。其实,顾维钧早就与英国人谈好了,就等着这份授权签字。协商的结果,国民政府也是知道并认可的。双方商定:英国于公历1930年1月1日正式将威海卫交还给中国政府。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将继续拥有刘公岛和威海卫港的使用权,期限为十年。

协议刚刚签订完,国民政府又打起了小算盘,想要将威海卫划归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为此,顾维钧二话不说,直接辞去外交部次长的职务,返回了济南。

杨解放也收到了一份任命。老蒋以孙良诚擅离职守为名,撤掉了他山东省主席的职务。接着任命杨解放为山东省主席兼山东保安司令,授中将衔。原四十六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命叶挺为中将军长。杨解放以第四军出现的频率太多、有重名为由,请求改番号为新编第四军。老蒋同意了这个请求。

孙良诚被撤职,这就意味着,蒋冯之间的冲突摆到了明面上,彻底撕破了脸。杨解放也倒向了老蒋的阵营。冯玉祥为此发来电报,试图再次拉拢杨解放。杨解放回电报说,自己会保持中立,不会介入蒋冯之间的冲突。然而,很快就被打脸了。

5月16日,被撤了职的孙良诚联合一部分西北军将领通电反蒋。冯玉祥觉得兵力太分散,想要收缩回来集中兵力,令孙良诚率部撤离商丘。他走就走呗,杨解放并没有打算拦截。可孙良诚好死不活,炸毁了商丘至牧马集之间两座铁路桥。往关中运输物资的火车受阻于牧马集。杨解放收到赵长贵的报告,心头火起,立刻给冯玉祥发电报询问此事。

杨解放等不了冯玉祥的回复,让赵长贵按排人手紧急抢修铁路桥。修路委员会手中可没多少存粮,一旦中断铁路运输,他们就会断粮。好在都是小型桥梁,维修起来不是很困难。

发给冯玉祥的电报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却等来了老蒋的电报。电报里命令他帅军南下,截断孙良诚的退路。杨解放没有理会老蒋的命令。一来是不想卷入蒋冯战争,不想跟冯玉祥翻脸。另一个,驻守鲁西南的第一旅团以上军事主官都在济南接受培训。这次培训对杨解放来说,至关重要,可不想因此事中断。

次日,孙良诚接二连三地在炸桥;又有消息传来,韩复榘从信阳北撤时也在破坏平汉铁路。这让杨解放彻底坐不住了。这些个军阀只会破坏,不懂得建设之难。若是任由他们如此破坏下去,谁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杨解放一面让徐约之通过媒体强烈谴责此事,一面调动军队,要杀鸡儆猴震慑一下这些宵小之辈。他没有出动地面部队,而是出动了空军。

空军两个对地攻击机大队,百余架飞机在两名大队长耿煜曾和伊升日的率领下,第一次升空投入实战。他们从济南空军基地直接飞到商丘,然后沿铁路线西进,找到了孙良诚的西行大军。孙良诚一边西撤一边劫掠沿途的物资,摧毁电线杆。耿煜曾两人没什么犹豫的,直接就发动了攻击。

西北军是蒋冯阎桂张五大军阀里最穷的一个,出了名的装备差而战斗力顽强。他们没有飞机,也没有防空武器。一百多架飞机如老鹰一般在空中盘旋,然后接连俯冲而下。他们是一点防御的能力都没有,官兵们四下散开,奔走逃命。

杨解放给空军的命令是警告震慑,非必要不要造成太多的杀伤。耿煜曾等人操作飞机本来是对着队伍旁边射击的。可四下奔走的官兵自己撞了上去,那就怨不得别人了。一百零八架作战飞机俯冲扫射,全部轮了一遍。杀伤力不大,侮辱性很强。完事后,撒下一些传单,往北返回济南。传单是临时加印的警告信。要是孙良诚再敢破坏铁路、劫掠沿途物资,将让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飞机返航,刚刚跟杨解放复命,杨解放就接到了冯玉祥的电报。在电报里声称,自己御下不严才造成此次事端。接下来将严肃军纪、约束部下。然后又跟杨解放借钱借粮。声称此次事端乃军无粮饷所致。杨解放思虑再三,答应借给他钱粮,也算是缓和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钱粮估计是有借无还,杨解放却不在乎。只要能保证陇海铁路畅通,他暂时还不想插手蒋冯之战。

有了这次空袭,新成立的空军算是有了实战经验。虽然是在欺负人,杨解放依然下令嘉奖了所有参战人员。还通告全军,让大家知道我们手中有一只强大的空军部队。

有了空军,杨解放很自然地又惦记上了陆战之王的坦克。克虏伯家族与bmw公司研发人员没让他失望。经过多次测试改进,第一辆坦克终于在济南拖拉机厂第二生产车间组装完成。经过测试之后,上报到了杨解放这里。

杨解放万分高兴,立即组织陆军学校高级班的学员以及叶挺和曲同丰等人去参观。他们在孔宗儒的引导下,来到一个拖拉机驾驶培训训练场,第一眼就看到了停放在训练场中间的那个铁疙瘩。众人先是好奇地围绕这辆坦克转了一圈。然后听一名参与了设计研发的技术员介绍了相关技术参数。这个技术员是一位中国人,名叫徐良红。听起来像个女人的名字,其实是个男子。与这些德国企业合作之初,杨解放就有要求,任何一个研究项目必须有中国人全程参与。这个徐良红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坦克表面是13毫米圆弧形装甲,战斗全重5.4吨,长4米、宽2.1米、高1.75米,时速40公里,预计行程150公里左右。装备了一挺改装的勃朗宁重机枪,备弹2000发。乘员2人,一名驾驶员、一名机枪手。被杨解放命名为一号坦克。

等到徐良红介绍完相关数据。杨解放看着底下的人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高声问道:“有没有谁想上去试一下?”“我——”陈忠义大步走了出来,抢着说道,“长贵哥来驾驶,我上去打几枪。”杨解放点点头,表示同意。

赵长贵和陈忠义爬上车,先由技术员讲解了一下坦克和机枪的操作流程。赵长贵本来就会驾驶汽车,很快就能上手,启动了发动机。陈忠义听明白之后便钻进了炮塔。

众人散开,赵长贵驾驶着坦克开往预设的打靶训练场。陈忠义对着标靶一个个扫射过去。陈忠义试射完之后,王勋勇、高猛等一帮好动的小青年也轮着上去试射了一番。

等大家过足了瘾,杨解放又高声说道:“这还只是初级版的轻型坦克,只装备了一挺重机枪。我们将来还要研发更重更先进的二号坦克、三号坦克。到时候装上我们的85毫米口径的野战炮,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一辆两辆这样的坦克或许没什么厉害的。可要是百八十辆甚至数百辆这样的坦克同时发动攻击,再配上天上的飞机,你们想想看,那将是多大的一个场面?”众人听得唏嘘声一片。

杨解放又接着说道:“未来的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兄弟们,好好学习吧!飞机、坦克、大炮,我们现在都有了,就怕你们不会使。”众人这才明白杨解放为什么费尽心力地把叶挺请回来,还立马让他做了教官。若没有他翻译、教授的那些战役理论知识,这些东西拿到手里也只会抓瞎。

等到众人参观结束,杨解放做了指示,将一号坦克拿到莱芜的战车工厂进行量产,先生产一批出来,作为装甲部队的训练用车。至于以后的主战坦克,杨解放没打算发展出虎式坦克。不管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于是,他把所有参与了一号坦克研发的技术人员全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研讨会。杨解放把t34\/85坦克的技术参数拿了出来。他没敢让研发人员照抄,而是要他们以这些参数为参考依据,设计出中型坦克,并提前命名为二号坦克。当场就成立了二号坦克研发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