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侯府千金重生,她被干娘当团宠 > 第54章 云轻锦的日记(其二)下

女子科举。

朱凌老师走之前曾经说过,她觉得这个设计实在是给了女子一条新的出路,若是能让女子也参与到政事当中,至少能给很多人作为榜样。

“即便是身为女子,也不能只是困在家庭灶台之中。她们应该有独属于她们的力量,她们应该被记住。”

据说是朱凌老师的家人里,就有很多家中的姐姐姑姑,论才学不输家中男子,但她们大多只能居于幕后,世人的记忆也好,还是史书的纸笔记录也好,都不会记下她们的名字。

但是,“不应该这样。”

不出意料的,朱凌老师想去科举,就是想自己先突破出自己的牢笼,同时给其他人开拓出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

朱凌老师科举据说考得很好,娘亲告诉我的。

但是娘亲也说了,虽然确实科举的结果不错,但是朝廷似乎并没有直接给朱凌老师她们安排合适职位,需要研讨之后再决定。

一般科举的进士,有些会安排到地方县衙这种地方。但毕竟是第一次产生女进士,他们能不能被各地百姓接受,朝廷也不好直接下结论。

这是朱老师刚考上之后,寄给娘亲的信上是这样写的。

后面又等了几年之后,朱凌老师又来了其他的消息。情况还是不太好。

原本朝廷是有女官的,比如皇宫内院的四司、内宰相什么的,但是这种大多是服务于皇家、服务于宫廷内院。

如果女子科举出来的人,最终也是去了皇宫内院,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朱凌老师肯定是不满意的,她绝对不是那种只呆在皇宫内院的人。

看样子当时参与女子科举的那些女进士们,也不满意。

据说好像是在范国师、几位开明大臣和皇后允许下,最终决定朱凌老师他们第一批女进士,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在朝廷支持下的那些书院当教师。

有几位才能更高的女进士,则是浅浅参与到一些翰林院等文书整理的那种地方去工作。

具体的朱凌老师在信里说的不算是太详细,娘亲也没明白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

怪不得前世没有听过关于这些女进士的消息。

可能京城的人,想的还是女子抛头露面实在是不成体统,所以很少讨论。

但又因为这些女进士工作兢兢业业,从来不犯错,自然也不会变成八卦消息在京城人的嘴里口耳相传。

有印象中,好像只有某某世家公子娶了某某才女的这种新闻跟女子科举相关。

“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娘亲收到朱老师的信之后,说的就是这句。

当时母亲脸上的表情还是非常遗憾的那种。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比较好,只能静静听着,就看母亲的反应了。

旁边的元晨姐姐也是有些遗憾。

最近朱老师好久都没有寄过来信件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我记得上次她来信还是一年前,我们这一年搬家的事情也挺多的,朱老师要是把信寄到新安城那边,或许还好点。

唉,希望老师一切顺遂。

毕竟前世的时候,女进士们基本上都是那帮贵族嘴里的谈资,没听说有哪个女子做出了一些成果,要是真听到了,京城中怎么可能没反应呢。

还是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云府整体搬到这边的之前,娘亲已经在这附近经营了一段时间了,娘亲说,她在很多地方都建了专业的粮仓,很多很多个,还有对应的铺子来经营,负责收粮卖粮。

多亏了这几年风调雨顺,也没打仗,粮食产量稳定,也没有说因为打仗的原因向普通百姓征集粮食。

当然,母亲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曾经跟我说过,她做的准备很多,具体的情况可能只有元晨姐姐、瑞和舅舅还有她本人知道了。

我也知道一些。

元晨姐姐虽然让我帮忙整理账本,她可能是觉得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账本的内容,所以放心地将大部分账本都给我看过。

元晨姐姐给我的任务大多是让我计算一些零散的数值,但是我毕竟比较特殊,又不是一个真的十岁孩子。

我能看出来,娘亲现在收集的粮食,或者说每年经手的粮食,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粮商应有的数量。

如果说按照前世的经验的话,前世将军府囤的粮食,不过就是娘亲现在储备的几十分之一罢了。

这么多粮食,真的不会有问题吗?当时我刚看到的时候就是这样怀疑的,但是转念一想,应该也没问题,毕竟这账本上写的是既包含了收粮的数量,又包含了卖粮的数量。

过一年时间旧粮就会被卖掉而新粮就会补充上。

应该不至于出现其他问题。

原本我以为,来到长干城的时候,娘亲会开一个更大的粮食铺子作为调动汇总的所在,但娘亲只是建了一个小型的粮铺。

相对的,娘亲继续保留了珠宝铺、绣庄、布铺这种手工商品的铺子。

何玉茹姐姐留在了新安城,但是另一位姐姐夏叶,作为玉茹姐姐的徒弟,跟着娘亲一起来到了长干城这里,算是开了个宴春阁的分号。

关于这一方面,娘亲的意思是,云记若要是真论规模,那现在一定是享誉全国的大商号了。

但是鉴于一些前车之鉴,还是不能过于张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元晨姐姐对于娘亲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同意,这或许是因为当年同毓兴商号的旧事导致的吧。

关于元晨姐姐的身世,这些年我大概也明白了,虽然说当时我就猜到了,但这段时间确实已经是确定了的。

虽然说现在朝廷的风向是鼓励商人经营,但娘亲和元晨姐姐都一直防备着朝廷的政策变化,就怕哪天又不允许商人经营,又不鼓励商人经营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还以为云记不过是一个小商号罢了,但实际上,娘亲在大部分的行业上都有安排。

现在我也长大了,虽然现在不过才十一岁,但人小还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也不能只是呆在幕后才是。

我还记得当年我在平阳县衙后堂,给娘亲绣东西的时候,娘说以后我不用忙这些事情,不过,前世加上现世,我还是在这些女子精巧玩意儿上更得心应手。

我或许不能像朱老师那样考女子科举啦,但是做个绣娘应该没什么问题。

嗯,过去的事情就不说了,现在要准备去把新染的料子送到长干城的人家里去了。

这可是个上门推销的好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