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434章 利益之争

凛冬长夜 第434章 利益之争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本以为灾民一事,很快便会告一段落,然而,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意。

1641年,7月。

吴江一带受灾的灾民尚未全部处置完毕,杨家父子布置在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的暗探纷纷来信,送到杨琮手上。

看完这些信件,杨琮眉头紧皱,因为上述这些区域,在六月时,统统遭遇大旱,蝗虫四起,再加上山东连续几年受灾,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

一名叫做李青山的山东人,在寿张集,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

关于这名叫做李青山之人,潜伏在山东的暗探有稍微详细的记载。

李青山本是当地的一名义士,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冲突,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因此,被逼无奈的李青山这才选择造反起义。

本来杨琮是不会搭理这个叫做李青山之人,奈何,李青山的造反势力发展的极快,仅仅只是过去了不到一月的时间,李青山就在山东聚集了近万人,若是放任其继续发展下去,要不了几个月,必然会有大量的灾民为了谋生而加入到李青山的叛军麾下。

李青山的造反,看似与杨家父子无关,可实际上 ,双方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那就是,灾民。

对于杨家父子来说,大明遭受天灾,就是他们可以趁机从大明身上使劲薅羊毛的时候。

若是李青山造反的事态很快便会被当地的官府镇压下去,那对杨家父子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可若是当地官府无法快速镇压,再加上当地受灾的百姓数量众多,李青山的造反队伍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庞大。

而跟随李青山造反的人越多,杨家父子能够从大明身上薅到的羊毛也就越少。

因此,双方的目的虽然都是一样的,但却在灾民身上,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分歧。

……………………………………………………

考虑至此,杨琮抬手给杨三生写信。

信中,杨琮先是说了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遭灾一事,并再次提到,延迟售卖‘新大陆’开拓权一事,然后又把山东李青山的事情说了遍,最后,信中的结尾处,杨琮特意提到了,他准备启用潜伏在山东的暗探,与李青山进行联络,若是无法说服李青山归降,那就只能帮助大明尽快除掉李青山。

否则,李青山的造反事态愈演愈烈,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灾民为了求生,跟随李青山一同造反或被强制裹挟。

……………………………………………………

为何杨琮会对李青山造反一事,这么上心,却对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造反的流寇漠不关心。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青山造反,触碰到了杨家父子的核心利益,人口。

李青山虽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同为反贼,但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只是在大明的腹地,如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流窜,这些地方距离沿海太远,杨家父子望尘莫及。

可李青山不一样,李青山造反的地方乃是山东,这山东又是临海之地,因此,造反的李青山需要人口,而杨家父子也需要人口,双方在人口这一点上,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杨琮虽然是海寇出身,可经过这些年的磨砺,再加上其子杨三生不停地开疆扩土,让他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出现与杨家父子争夺人口的势力,要么臣服,要么死亡,根本没有和平共处一说。

……………………………………………………

十日后,甲米地军港,一艘来自笨港的军用通讯船靠岸,不久后,杨三生收到了其父杨琮的信件。

看完信中的内容,杨三生也对父亲的做法表示认同,因为,据他所知,这个造反的李青山,在大明造成的影响力还不小。

李青山起义后,率军驰骋中原,抗官兵,截漕运,攻打州府,屡屡攻陷附近州县,震撼山东。

同时,他还控制运河沿线的安山、韩庄等八闸,凡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

通过截获漕运的方式,李青山解决了义军的后勤供应,然而,这种行为并非李青山发明,而是李青山根据《水浒传》,效仿宋江的做法,为之后谋取招安铺平道路。

而正是因为李青山模仿《水浒传》中的种种举动,导致李青山被朝廷大军剿灭后,大臣左懋第上书朝廷禁毁《水浒传》一书,崇祯十五年六月,朝廷下旨命兵部尚书龚彜负责查禁事宜。

“看来今年暂时无法对海参崴堡进行支援了。”

放下手中的信件,杨三生走到窗台边,看着窗外一片繁华的景象,喃喃自语道。

……………………………………………………

山东,青州府莒州(今山东日照)。

一艘来自福建的运粮商船抵达莒州港,船上的几名主事之人,迅速从船上走了下来,几人还未走多远,立刻便被早就等候在港口的一群人拦住了去路。

“赵东家,此番运载的这批粮食,我周家还是按照此前的价格,统统收购了。”

来人是莒州周家的管事,此人一脸傲慢的走上前来,盛气凌人的说道。

“周管事莫不是在说笑,如今山东受灾,这米价都涨到了每石四两银子,周管家却想用平时的低价购买,真当我赵某是棒槌?!”

赵东平脸上带着些许嘲讽,嗤笑道。

被赵东平戳破了心中的算计,周管事也不恼怒,继续道:“赵东家应该明白,想要在这莒州做生意,若是没有我周家的庇护,赵东家的这船粮食,恐怕是卖不出去!就算是运出了城,也得万分小心!如今这山东地界,可不太平!”

“怎么,这偌大的莒州,全都是你周家的?”

赵东平不屑道。

“赵东家这话说的对,也不对,莒州虽不是我周家的,但赵东家若是离开了这莒州,恐怕寸步难行。”

周管事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一点都不在乎脸色阴沉,快要发怒的赵东平。

听到这话,赵东平脸色难看,这番话明显就是威胁,他此次乃是奉命前去寿张集与造反的李青山接触,而这一船的粮食,正是用来与李青山交好的筹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