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8章 酸枣县狗头新妇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8章 酸枣县狗头新妇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贞元二年九月,贾耽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在贾节度使管辖辖区,有一个县叫酸枣县,大小和后世的延津县差不多。

贾耽上任以后,在这酸枣县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怪事,一个好端端的妇人,被雷劈以后,脑袋居然变成了狗的头。事情报到节度使那里,等贾耽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这事被贾耽作为不孝的典型案例在辖区里大肆宣扬,以儆效尤。

其实,这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在酸枣县的某个村子里,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故去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的将孩子扯大。

对于妇人而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即便是后世,一个女性要独立养大一个孩子,所遭受的苦难也是毋庸置疑的,何况是在古代。为了把孩子养大成人,母亲所经历的估计是现代人也无法想象的。

好在这位母亲硬扎,村子里的人也不忍看着这娘俩遭罪,时不时地想尽办法接济一下。

眼看着孩子终于长大成人,母亲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可自家的家境、儿子的亲事,又成了母亲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等到想方设法为儿子找好亲事之后,新媳妇进了门,母亲这才算真正松了口气。一开始,那个嫁入家门的媳妇还不错,一来母亲的身体还算好,能帮着做做家务,给家里搭把手。

新媳妇对自己的婆婆也是经常性的嘘寒问暖,村里人看在眼里,都说这位母亲老运好,找了个好媳妇,前面虽然苦了些,但现在享福了。

听到村子里人的话,母亲也是眉笑眼开。一家人相处得和和气气的,成了村子里的典范。

然而,随着老人年龄渐长,手脚逐渐变得不再灵活自如,再也不能像年轻时一样,操持家务,为家人分担生活的压力。家中的经济状况也因此日益拮据。

这时,媳妇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家里的男人除了田间劳作外,还被媳妇逼迫着外出打零工,以维持家庭生计。村子里的人也就隔三差五地就听到他们家媳妇指桑骂槐的声音,听得大伙儿直摇头。

“老不死的东西,整天只知道吃饭,什么事都干不了!”、“家里的事情那么多,还需要我来伺候!”这些话语时不时地从他们家传出来,还不带一句重样的。

对于媳妇的敞口骂,婆婆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可是自己又没有办法。谁叫自己年轻的时候好强,为了养家盘儿娶媳妇,累得一身病呢。

如今,自己瘫在床上,是吃的做不的,平生生给家里增加了负担,被小的视为累赘,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幸好自家儿子还很给力,在拼命挣钱补贴家用,不然,就凭着媳妇嘴里骂出来的那些脏话,自己怄都要怄死。

可是,自家儿子又不争气,是个耙耳朵,什么事情都听老婆的,让他向东绝不向西,让他打狗绝对不撵鸡。见了媳妇硬是像老鼠子见了猫,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偏偏自己又落不下那口气,哎,是个么子法子哦。从瘫在床上开始,天天听到媳妇在家里指三道四这样那样,这个做婆婆的,心里哪能舒畅呢?

此外,在婆婆瘫痪在床上没多长时间,婆婆的眼睛又突然瞎了。这可真是雪上加霜,村姑在家里骂得更难听了。

听到村里人是恨不得跳进他们家院子里,狠狠地扇她几巴掌,以解心里的那口恶气。但是想到他们家还有男丁, 做婆婆的又瘫又瞎,万一一失手把那妇人给打死了,又不是那么回事。

村子里的人索性都绕着他们家走,一边叹息那个婆婆命不好,一边假装不晓得这么个事情。

那媳妇见村子里的人不发待见,在家里对自己的婆婆愈发不孝敬起来。某天早上,婆婆在床上饿的心慌,就喊给自己弄点吃的。

也不知道这天那个媳妇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到婆婆的喊声以后,她在屋里胡乱弄了些吃食,然后找了个破碗把饭菜盛着,骂骂咧咧的准备给婆婆送去。

在从院子经过的时候,这媳妇猛地看见院子外面有一截硬邦邦的狗屎。她一下子停住了脚步,端着破碗转身走到院子外,用棍子挑了一截狗屎藏在碗里,然后又扒拉几下,用吃食把那狗屎盖上。

做完这些后,媳妇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似乎对自己非常满意。接着,她再次端起碗走进了婆婆的房间。

进了房间以后,媳妇一脸嫌弃地将破碗丢在婆婆床头的柜子上,一边恶狠狠地的骂道:“你个老不死的喊什么冤咯,不晓得的人还因为我怎么作孽你了。动又动不得,偏生吃的还那么多。也不晓得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碰上你个瞎子瘫子!”

听到媳妇骂骂咧咧,这个婆婆心里像刀子捅了一样,可是又不敢做声。等到媳妇走出去哐当一声把门摔上以后,才胆颤心惊地从床上费力爬起来,摸摸索索地摸到村姑丢下的破碗。

结果,刚刨上几口饭,婆婆感觉今天的饭菜味道有些不对,就把剩下的食物连同破碗一起给藏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连续出门好些天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刚进院子,就听见妇人在屋里大声抱怨起来:“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还知道回来啊,你妈都快把我给磨死了!”

一进院子就挨骂,男人心里也有些不舒服,看着那妇人,低声说,“别这么说,她毕竟是咱妈啊。”

男人没接话还好。这一接话,那妇人顿时火冒三丈,指着男人的鼻子跳起来大骂:“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你妈天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靠我照顾,我容易吗?你倒好,回来就知道护着你妈,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婆啊?”

被妇人这一顿数落,男人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搭话,只好低着头,让妇人在那里跳骂。

过了一会儿之后,男人从房里出来,走进了母亲的房间,来到母亲的床前,轻声问道:“妈,您身体怎么样?”

虽说老娘又瘫又瞎,可她的耳朵却不聋。先前听着媳妇骂着自己的儿子,当母亲的,瘫在床上也是心痛的不行,暗自掉泪。但等儿子进屋以后,婆婆还在安慰自己的儿子,说着村姑的好话,要儿子多担待一些,把家给撑起来。

“儿啊,别往心里去,你媳妇也是一时之气,她说那些话并不是真心的。家里的事,全靠她撑着呢。”

躲在房外偷听母子俩对话的妇人,发现婆婆没有在自家男人那里告状,这让她感到有些意外。她原本以为婆婆会趁机向丈夫诉苦,让他教训一下自己,但现在看来,婆婆似乎并不打算这么做。

于是,妇人假装在外面弄出很大的响声,然后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屋里的男人听着外面的动静,是一脸的无奈。

等到外面的骂声渐渐消失,儿子的心情愈发沉重。再想着母亲劝慰自己的话,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母子俩愣了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婆婆从床头被子里拿出自己先前藏着的饭菜,她递给儿子,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在外面做工,一定很累,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所以,我特意给你留了一些。只是……今天的菜好像有些奇怪,可能是放久了吧。”

瞅着母亲颤悠悠递过来的破碗,碗里面还有一截硬邦邦的狗屎,儿子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为难看。

他一把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碗,什么话也不敢说,几口扒进自己的嘴里,下蛮生吞了,然后就冲出了房门。

冲到院子里以后,男人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和委屈,仰头向天放声大哭。哭声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仿佛要将所有的痛苦都释放出来。

妇人冷不丁听到自家男人在院子里的哭声,先是吓了一跳,随即大怒,从屋里抄了一把破旧的扫帚,骂骂咧咧的从屋里走了出来,气势汹汹地向男人走去。

“你嚎什么嚎?老娘还没死呢!”妇人恶狠狠地骂道,举起扫帚对着男人就是一扫帚。男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吓了一跳,转过身来,原本鼓起的怒气瞬间消散。

他连忙抱住头,开始在院子里逃窜,试图躲避妇人的扫帚袭击。而妇人则毫不留情地在后面追赶,边追边大声咒骂,弄得家里是鸡飞狗跳。

听到男人家里吵得如此热闹,村子里的人都很好奇,纷纷围拢了过来,想看看他们家发生了什么事。

见到自家院子外面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这妇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得更加兴奋。她继续高声咒骂着,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眼光。看得村子里的人都直摇头。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紧接着,一场倾盆大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将院子里的夫妻俩淋得像个落汤鸡。但奇怪的是,这场雨仅仅只下在了他们家的院子里,站在院子外看热闹的人身上连一滴雨都没有沾到。

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那妇人竟然在院子里跳起脚来,举着扫帚对着老天爷破口大骂。

在妇人的叫骂声中,天空中再次划过一道闪电,接着就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一下子就将那妇人劈翻在院子里。

等到这声雷电过去后,院子里的人和院子外的人都惊呆了:被雷劈中的妇人缓缓从地上爬了起来,但是,她的身体依旧是原来的妇人的身子,可头却变成了一只狗的脑袋!

就像是刚才的雷电声中,有个人用刀把村姑的脑袋给剁了,还有个人用刀剁了只狗的脑袋,然后把村姑和狗的脑袋掉了个过。就是不知道那个顶着村姑脑袋的狗在哪里。

众目睽睽之下,发生这么奇异的事。大家的眼睛都直了。还好有人醒悟的快,一边围住院子将那狗头妇人逼着角落里,一边找到里正赶紧报官。

衙门里的官差赶到后,瞅着这个狗头村姑谁也不敢大意,当即就找来铁链和门板把狗头妇人牢牢的拴在门板上,生怕这妖怪会暴起伤人。然后,再和村里人问是怎么回事。

等听到这狗头妇村姑是不孝敬婆婆,然后被雷击成这样子的以后,事情一步一步就报到了贾节度使那里。

《孝经·五刑》:“五刑之属三干,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自己的辖区里出现这么大的一桩丑闻,贾耽的头也是不一般的大。要知道,人一旦上了年纪,都是可以见官不拜的,不然,后世的乾隆也不会专门邀集一帮子头发胡须皆白的老头聚会用餐,来展示自己的治下是太平盛世。

都说乱世用重典,不孝本身就是大罪。像这个妇人欺辱自己的婆婆又瘫又瞎,非但不思乌鸦反哺之意,还把狗屎藏在饭食里让自己的婆婆吃,实在是有悖人伦有伤天和。

当下,贾耽就让人把那媳妇锁在门板上,牵着到处游街示众,用来告诫那些不孝顺的人。当时人们把这个村妇叫做“狗头新妇”。

不过,这位“狗头新妇”最终的结局如何,并未有任何记载流传下来。想必是在某次示众之时,被愤怒的民众活活用石头和泥巴砸死了吧。

过来,有些人对国人孝道的传统予以质疑,说是某些孝道故事夹杂着愚孝的成分,然后又提出人权论。可是,这些说法,都忘记了一个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在家庭里,都不能对长辈尽孝对子女尽恩,你又怎么指望他会对国家尽忠。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贾节度使让人押着狗头新妇到处示众,原本就是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