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3章 野猪引发的血案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3章 野猪引发的血案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或许会有人说,讲故事的人是不是在用夸大的词语来吸引人的注意,骗点击量。其实不然,在古人的历史上还真出现过这个事情。

而且,如果只是简单的用“一头野猪引发的血案”来描绘这桩事情的话,其实都是往轻的地方说。

翻开《左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

然后,干宝在整理《搜神记》的时候,把它也从《左传》里拎了出来:鲁严公八年,齐襄公田于贝丘,见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丧屦。刘向以为近豕祸也。

这样看来,“彭生为豕祸”事,或许史上是第一个人与猪的灵异故事。

翻译成白话的话,也很好理解。

庄公八年的冬天,十二月,齐襄公在姑棼游玩,兴致比较好,就领着一群人带着鹰犬浩浩荡荡地跑到贝丘一带打猎。

冬天,本身山野里的食物就少,野物也就自然找地方躲起来了。但齐襄公却不管这些啊,他只知道自己带着一大群人出来,没弄到点东西,心里肯定就不舒服。

于是,齐襄公就让手下的随从四下分开,自己站在战车上面指挥过来指挥过去,要求随从们扩大面积,轰赶野物,自己身边就只留了几个贴身侍卫。

可别说,齐襄公的战术效果还是比较可以的。没过多久,站在车顶上的齐襄公就看见一头大野猪出现在视线里。这可让齐襄公欢喜得不得了,终于有机会逮到个大家伙了。

齐襄公转头吩咐几个贴身侍卫,大伙儿准备好,前面有头大野猪冒出来了。咱们争取一次性干掉它。

听到齐襄公的吩咐,几个贴身侍卫也是跃跃欲试。等扎好马步,撸起弓箭,顺着齐襄公将的方向看过去,几个侍卫也是一惊,那里有什么野猪哦,倒是已经死去很久的公子彭生,出现在他们面前。

几个原本张弓拔剑准备射杀野猪的侍卫吓得瑟瑟发抖,赶紧把自己看到的情形禀告给了齐襄公。

齐襄公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明明是一头大野猪呢,你们怎么说是彭生?大白天的,说什么鬼话咯。即使是彭生,他莫还敢在我的面前做什么妖啊?

看到几个侍卫瑟瑟发抖的样子,齐襄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们不敢,那我就自己来;然后提起弓箭就对着那头野猪一箭射了过去,嗖地一箭,正中野猪,把那野猪射趴在地上。

齐襄公洋洋得意的说,看,还不是中了。现在,你们几个过去把它给我拖过来。

犹自还有些惶恐的几个侍卫又朝开始的方向看过去,没错,确实是头野猪,齐襄公射出的箭还插在那头野猪的背上。莫非是自己先前看花了眼?

稍微有些镇定下来的侍卫便上前,准备去查看战果。不料,刚往前面走几步,那头中箭的野猪居然从草丛中像人一样站了起来,张牙舞爪的朝着齐襄公这边冲了过来,一边冲一边大声喊着还我命来。

野猪的叫声凄凄惨惨,莫说把几个侍卫的魂都只差吓掉,就连站在战车上的齐襄公,也是一个趔趄从车上掉了下来。

好在几个贴身侍卫还是很有职业道德,虽然被那头野猪吓得半死,但是还是选择围拢在了齐襄公的身边,没有四下逃窜。

大家靠着战车准备和野猪殊死一搏的时候,诡异的是,那头野猪居然不见了。于是,大家架着齐襄公边警戒边往大路上退。

等退上大路,先前被齐襄公散开的随从们闻警后也围了过来。坐在人群堆里的齐襄公打量了一下,自己从车上掉下来后,右脚摔伤了,脚上的鞋子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人多了胆气也就足了,这个时候,齐襄公的心里可不痛快了。这叫什么事呢?往日里也不是没有打过猎,好不容易赶出头野猪却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关键是,那野猪中箭了还能对着人扑过来。

躺在返回姑棼的车驾上,齐襄公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半路上还车子停下,把刚才服侍自己的太监费公公给叫了过来。让他去找自己丢失的那只鞋子。

得到这个任务,费工夫也是一脑子的纠结。虽说是冬天了,但贝丘那一带的草依旧很深,费公公也知道齐襄公心里不舒服,想找个理由泄泄火。

但是按着开始的路线翻了个遍,还是没找到齐襄公被吓掉的鞋子,只好回来如实禀告,心想,不看功劳看苦劳的份上,也许齐襄公就狠狠地骂一场就没事了。

哪知道这回齐襄公的火气有点邪,回到王宫的齐襄公一听见费公公说没找到自己的鞋子,根本就没再听费公公说什么,扬起马鞭就劈头盖脸的朝费抽去,费公公动也没敢动,双手抱着头任凭齐襄公发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头,齐襄公在王宫里养伤,那头,齐襄公却浑然不知因自己讲话不算数,底下人正涌起着暗流。

齐襄公十一年的时候,连称、管至父被齐襄公派到葵丘驻守,说好了今年瓜熟的时候开始驻守,等到明年瓜熟的时候由齐襄公派人替换。

但到了约定的时节,齐襄公却假装忘记了这个事情,等到连称、管至父上书请求,可齐襄公仍不同意。这让连称和管至父的怨气就大了。

刚好,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也对齐襄公有看法,因为齐襄公没有继位的时候,可是享受着太子待遇的。于是,连称和管至父一商量,就怂恿公孙无知牵头,把齐襄公干掉算了。

当时,连称有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后宫,不受齐襄公的宠爱。所以,齐襄公打野猪受伤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公孙无知他们的耳朵里。

于是,齐襄公回到王宫没几天,公孙无知等人就带来兵士悄悄前来围住了王宫。

刚巧,那天费公公正准备出宫办事,刚出宫门,就被公孙无知的人拿下了。还不等公孙无知的人威胁利诱,费公公就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投降了,表示愿意当带路党前头引路主动骗开宫门。

但是,公孙无知等人早知道费公公是齐襄公的心腹,对费公公要当带路党这件事不怎么相信,准备干掉费公公。

费公公顿时急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齐襄公受伤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讲到那中箭的野猪站起来朝齐襄公扑来还边喊还我命来的时候,公孙无知他们几个都是鼓起了眼睛,相互对视一眼之后更是笑了,天命在我,大事可成啊。

而费公公,在把齐襄公受伤的事情说完以后,更是直接脱下了自己的上衣。你们看,他把我打成了什么样子?好端端的,又不是我的错。

公孙无知他们朝费公公的背上看去,确实,费公公背上让马鞭抽出的血疤子黑乎乎的,还没结壳。难怪自己只露出那么一点点意思,费公公就袒露心机举起了双手。

原本是做好了强攻的准备,现在有费公公这个大内应,要是能兵不血刃的骗开宫门,自己许下的悬赏那可是节省的多了去。

于是,公孙无知几个一商量,找来几件太监的衣服让一小队兵士穿上,让费公公前头带路,希望能哄过守卫的眼睛。

有费公公出面,宫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可是不等后面的一小队兵士跟上,费公公前脚进门后脚便轰地一声将门关了。

而且,费公公也并没有像对他们说的那样打开大门迎大军,反而是督促守卫们加强警戒提防贼人攻门,然后向内宫里的齐襄公报讯去了。

躺在床榻上休息的齐襄公得到费公公的消息后也是又惊又怒,惊的是公孙无知居然敢造反,怒的是公孙无知居然敢造反,还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啊。

可现在怎么办呢?信息又传不出去,调动不了兵士来救驾。正当齐襄公跛着脚来回走的时候,费公公献出了自己的主意。

主公啊,现在贼人势大,您的腿脚又不方便,要不先找个人假装主公躺在床上,您就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看能不能趁乱逃出去。

齐襄公一听,嗯,要得啊,就听从了费公公的安排,顺带鼓励了一下费公公。这一鼓励激发了费公公的斗志,集合起宫内的士兵和宦官守着宫门与叛贼厮杀,但是还是寡不敌众。没多久,就被叛贼攻入宫中,费公公也死在兵乱里。

叛贼进入宫中以后,在床上杀了假冒齐襄公的人后,发现不是国君,又四处搜寻,结果找到了齐襄公,就把他杀死了,而拥立公孙无知当了齐国的国君。

至于为啥在贝丘的时候,齐襄公看到的是野猪,而侍卫们看到的是死去的公子彭生,而且中了箭的野猪还能站起身子朝齐襄公扑过来,一边扑一边大喊还我命来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七年前,鲁桓公在泺地与齐襄公搞了一场两国邦交座谈会。座谈会结束的时候,齐襄公拉着鲁桓公的手说,妹夫啊,我妹妹文姜自从嫁给你以后,就一直没有回娘家了,有时间的话,你还是带着我妹妹回来一趟吧。

不知道是鲁桓公畏惧齐国的势力,还是鲁桓公自己脑袋有点问题,听齐襄公这么说以后,座谈会开完没几天,他还真领着文姜到了齐国,拜见自己的大舅哥。

文姜是齐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按理说不会出什么状况。但实际上呢,早在齐襄公当太子的时候,文姜和自己的哥哥就不清不白。

这回,鲁桓公带着文姜回娘家访问,又给了齐襄公和文姜机会,一一不小心又让自己的头顶绿油油的。

可是自己又身在异国,得罪不起大舅子,只好给文姜吼了一顿,说文姜要三从四德。可文姜掉头就将鲁桓公骂自己的事告诉给了哥哥。齐襄公一听也是大怒,自家的妹妹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你个小鲁这点眼色都没有,弄不死你才怪呢。

于是,齐襄公便将鲁桓公请来说是送他回国,要逮餐告别餐。鲁桓公只当大舅哥说的是真的,一场告别宴喝的是乱醉如泥。眼见即将酒尽人散,齐襄公便安排公子彭生扶鲁桓公上车,一边给公子彭生使了个眼色。

公子彭生是个大力士,也是聪明人,早就领会了齐襄公的意思,宴席上早就陪鲁桓公小酌了几杯。扶鲁桓公上车的时候,假装自己喝多了,居然一不小心给鲁桓公给夹掉气了。

消息传回鲁国,鲁人可不干了。虽然不敢和齐国对着干,但派个使团过来问齐襄公讨个说法的底气还是有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可终究是公子彭生失手杀人啊,整个舆论也是闹得纷纷纭纭。

齐襄公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啊,事情真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于是,就还真的把公子彭生拿出来做了替罪羊,剁了谢罪。

然后就有了开头的事情,在贝丘,被齐襄公射中的野猪也才会大喊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前些年,电影《无极》曾被恶搞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然后引发了电影剪辑的恶搞热潮。但如果真的细翻历史的话,其实,后来登位的齐桓公,如果没有齐襄公打下的基础,能不能成为五霸之一也很难说。

而且,齐襄公还为后人创造了一个词,叫做“九世之仇”,刘彻登上帝位后,为了北伐匈奴,便是以刘邦受困白登山为由,至于理由,便是“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之大义也”。

不过,齐襄公因为一头野猪引发的血案,让世人忘记了他治理国家十二年的政绩,就如封神一出,世人只知商纣的酒池肉林,实为可悲。

是非功过,谁人能以真正评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