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章 神灵自诩高山君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章 神灵自诩高山君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礼记》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后世,人们在说古论今,特别是谈及历代王朝的更迭时,总会把这句话给拿出来,并附上一些神神道道的例子,来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比如汉武大帝时,从西域进献过来的双头鸡,离开的时候曾留下一句“三七末,鸡不鸣,犬不吠。宫中荆棘乱相移,当有九虎争为帝”的预言。等到王莽坐上帝位,他的一系列操作,都似乎有着这句话的影子。

至于三国两晋,想这类的话题就更多了。什么狗说话牛能言人生蛇、猴子成精乱宫苑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如果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很大程度上人们都会说,那个时候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未知或者是不能理解的事物都会冠以各种神秘的猜测和臆想;然后对古人的脑洞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从流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来看,摒去先秦不谈,国人的很多文化传统却又往往出现在汉末三国两晋之间。

比方说琴棋书画诗酒花,比方说各种预言与相术,以及炼气修仙,卜算堪舆等等,治病救人更不用说。当然,还有一只伴随下来让历朝历代统治者爱恨交织左右为难的“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得益于一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让后人对这一段历史是心驰神怡,又爱又恨。

爱的是,那个时代,在中原举旗称王、相互搏杀的各路诸侯,骨子里都刻着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纵然大伙儿打得头破血流,如果是外人敢插手进来,大伙儿绝对会放下手里的事一致对外,把插手的人打得连妈都认不出来。

后世的川蜀,也似乎保留着这个印记。一面“死字旗”,写不尽国人的苦难与荣光。

不仅如此,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有个不一样的“使节”情节。两汉这么多年,想弄块地盘种种菜,所需要的成本也仅仅只是派遣一名“使节”。

恨的是“三马食槽”,对外不能抵御外辱,对内不能安抚百姓,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差点丢了汉人的血统。

所以,自从项少龙出现以后,再大的大神,似乎都不愿附身司马家,来煽动一下翅膀。

即将讲述的神灵自诩高山君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但故事的缘由,却先得从当时盛行于世的宗教崇拜说起。

后世里,人们常把国人的宗教信仰分成三大块: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带浩然正气的儒,鼓暮晨钟忍一忍就过去了追求来世福报和解脱的释;天人合一不服就干急急如律令超越自我的道。

始皇帝的焚书坑儒,汉初的黄老之治,再加上各类神仙的形象塑造,尽管老董在汉武大帝的支持下独尊儒术,但终究不及人们对神仙道的向往——朝游北海暮宿苍梧。

这种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显着的精神特征之一。

特别是在东汉,道家的声势达到了顶峰。世人的眼里,能够修道被尊为道士的人,都是人尖子中的人尖子。这个“士”字,本来就蕴含着“贵族”的意味以及“文化”的象征。

什么抚琴吹笛、挥毫泼墨、吟诗、下棋、舞剑,术数、修炼、寻龙点穴、符篆、法事、呼风唤雨、针灸推拿、药材医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天地禹步,样样精通。

至于被推崇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什么的,没有一个不有道的影子。

在当时的齐地,有一个叫梁文的人。这人是个医家,符篆法事、药草医理方面都颇有研究,在齐地首屈一指。

人一旦站在了高处,很多想法就不一样了。在研究符篆法事、药草医理的过程中,梁文逐渐发现给人祈福驱邪、诵经延寿这类东西,在他的生活中越来越没有意思。

于是,他就有了更高的追求,开始以医入道,研究起神仙术来。而且越是研究,越是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给人看病或者祈福驱邪得到的酬金,都被梁文拿来扩修自家的宅院,而且,还是把宅院往神祠方向扩建。

数年光景下来,由梁家宅院改建成的神祠,占地已经是梁家宅院的三四倍之多。前厅后院、主厅厢房,一应俱全。比起那些有名的道观,梁家神祠也毫不逊色,该有的东西都是备得整整齐齐。

若是非要说比较,唯一不同的是,梁家神祠的主厅神座,一直被梁文用长长的黑色帷帐遮盖着,来神祠的人问起的时候,梁文也不说。估计除了梁文,谁也不知道神座上供奉的是哪位神尊。

在主厅神座的后面,还有一间房子连着,但也用黑色的帷幕遮着。甚至主厅的柱子间,也垂着长长的黑色帷幕,既显得庄重肃穆,也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样子。这些帷帐和帷幕,从挂上去之后就再未取下来过。

平日里,梁文就住在神祠的厢房里。每天早晚,他都会前往主厅,净手上香之后,跪坐在神座下,虔诚的祷告诵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至于神座下的供桌,拜访的祭品,有梁文外出时带回来的,也有慕名到梁家神祠专程上供的。这些供品,也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都说心诚则灵。在梁文连续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每天早晚两次净手焚香、诵经祷告之后,某天下午,梁文在完毕当天的功课,收拾好东西准备退出去的时候,那用帷帐遮盖着的神座发出了声音——

“子积劫念行,损身救物,开度有生,惠逮草木,托身林阜,守情忍色,恭礼师宗,存弗厌极,苦志笃厉,乃有至德。”

听到神座里的声音,梁文是欣喜若狂,手里的东西也顾不得了。几步就跪在了神座前,虔诚地祷告道,“弟子有幸,得仰对天颜,加以师训。自惟闇昧,愧所不胜。誓心三光,情无退转,尊奉法教。”

随着梁文的祷告,神座里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夫一气由虚无而生,二仪由一气而分,清者为天,浊者为地。人受中气而生,与天地参为三才。初无凡圣之异,寿夭之殊,混混沌沌,不假修为而道自居。既而,混沌既凿,大朴既散,人事错错而道违矣。”

这些话对梁文来说,犹如醍醐灌顶,自己修行途中的疑惑一下子就迎刃而解。

这天,在主厅,梁文和神座里的声音一直对话到半夜。等到外面响起第一声鸡鸣的时候,梁文才发现自己老是请教,似乎有些唐突了神座里的声音。

于是,梁文赶紧连续几次向神座里的声音表达歉意,并试着询问神尊的名讳。

对梁文的询问,神座里的声音并没有怪罪,反而温和地告诉梁文,“你可以称呼我为高山君。”

从主厅退出来以后,回到厢房的梁文,激动得整晚辗转难以入眠。是啊,都说仙道不可求,不曾想自己这么多年的虔诚,终于还是得到了仙神的回应。

第二天,天才麻麻亮。梁文便起了身,四下里寻了大量的供品,在早课的时候,把它们恭恭敬敬地呈放在神座下的供桌上,然后像往日一样,虔心祷告。

可是,整整一个上午,不管梁文如何虔诚,被黑色帷帐遮盖着的神座,始终是一片寂静。

直到晚饭之后,等梁文再次踏入主厅向神座叩拜开始一天的晚课时,梁文惊讶地发现供桌上的供品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高山君享用了这些供品?想到此节,梁文赶紧回身,重新摆上供品,并再次向神座祈求指引迷津。

随着梁文的祈祷,神座里再度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对梁文祷告祈求的种种示意,那位自称高山君的神尊都回答的井井有条面面俱到。

这下,梁文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高山君是真的仙神。因为在他祈祷的事情里,有些问题是他在与其他道友讨论时交换到的,有些则是梁文刻意弄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在梁文述说的符篆医理方面的问题时,高山君的回答可是头头有道。而且,高山君还只是轻轻一点拨,但对梁文来说,却是捅破了另一个世界的窗户纸。

随着高山君在梁家神祠的降临,人们慢慢地发现,梁文也越来越仙风道骨。往日里需要梁文当面望闻问切的事,现在只要和他说一下症状,就能得到梁文开下的方子。而且,这些方子又往往很灵验。

如果是有病患前来梁家神祠请求梁文诊治,碰上梁文不在的话,若是恭敬地在主厅向高山君祈祷,也能得到高山君的指点,病患很快就能癒痊。

这样一来,集聚在梁家神祠的信徒也多了起来。有些信徒,在随着梁文祷告的时候,也曾有幸聆听过高山君的教诲。于是,梁文和梁家神祠的名声也就愈发的出众。私下里都说高山君是神农托世。

而梁文,在长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神祠里的高山君,不仅在医道上拿手法力高深莫测之外,而且食量惊人,呈在供桌上的供品每天都得添加两次以上。

不光如此,在梁文某次供上酒以后,高山君在教诲梁文的时候,还专门点醒梁文多多供上成坛的美酒。这不禁让梁文对高山君的身份有了疑惑和好奇。

但是,高山君却不肯让人见到他的真容。哪怕是梁文,也只能隔着帷帐和高山君交谈。某次,梁文和信徒们在收拾供桌的时候,不小心让盖着神座的帷帐动了一下,马上就引来了高山君的呵斥。

不过,越是这样,梁文和信徒们的疑惑和好奇反而被压了下去。神灵们的身份尊贵,理应如此高冷。神祠的香火也更加兴盛。

就这样,又过了好些年以后,某次,梁文受邀外去,回来的时候,当事人特意给梁文送了一坛好酒。

等梁文回到神祠,将酒打开,准备倒入到供桌上的酒樽时,高山君在帷帐里面说话了,“好酒,好酒。”还让梁文直接把酒坛放在了供桌上,用帷幕遮住。

过了一会儿之后,高山君让梁文拉开帷幕取下酒坛。看着手中空空如也的酒坛,梁文忽然心里一动,把酒坛放在地上以后,恭恭敬敬地向高山君禀告——“神座,这些年来,承蒙你的教诲,我非常感激。可惜一直未能目睹神尊的容颜,实在是一大憾事,不知……”

不想,这时高山君却夹着醉意和鼾声插话了,“人神相隔,委实不便。不过,这么多年来,看在你诚心有加的份上,你可以过来把手伸进来,让你感知一下。”

听到高山君这么说,梁文的心里也很激动。于是,就按照高山君说的,走到了供桌边,把手伸到了帷帐里,好像是摸到了高山君的下巴,下巴上有很长很长的胡须。

梁文试着捋了捋高山君的胡须,往下面拉了拉。哪知道随着梁文的动作,帷帐里竟传来了一声凄惨的羊叫声。

猝不及防的梁文,被这突然的尖叫吓得一个退步,拉着的胡须也卷在了梁文的手上。随着梁文的退步,帷帐里又是一阵凄惨的羊叫声,把主厅里的信徒们都吓了一跳。

就在梁文准备抽出手的时候,帷帐里的高山君却用了力,用自己的胡须把梁文往帷帐里拉。一人一神像是拔河一般,隔着帷帐角力。

信徒们这时也回过神来,赶紧抱着梁文往外拉。随着大伙儿一起用劲,伴随着帷帐的掉落,一头羊被大伙儿拉了出来。羊下巴上的胡须,还死死地缠在梁文的手上。

等把这头羊拉倒大厅中间以后,大家仔细打量。在羊的脖子下面,还挂着一个铭牌,上面清晰的刻着三个字:“袁公路”。

这是袁家的羊?我们虔心参拜的高山君是袁家的一只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众人是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至于梁文,就更加郁闷了,高山君享用的那坛美酒,送他的人说,也是袁公路那里淘来的,一直舍不得喝,转送给了梁文,却不想被这头羊给干掉了。

这叫什么事呢?自己想目睹一下告诉了高山君的尊容,却从帷帐里拉出来一头羊,还是有主子的羊!于是,大伙儿就牵着这头羊去袁公路家打听。

袁家的人看到这头羊也很好奇,这头挂着铭牌的羊,养在后院里,好酒贪杯,但七八年前就失踪了,一直没找到。你们是从哪里找到的呢?

在听到梁文他们说这头羊是怎么来的以后,袁家人挥挥手,让他们把这头羊给斩杀了。随着这头挂着铭牌的羊被斩杀,梁家神祠里,再也没有神灵降临过。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与史书对应的是,建安二年,袁术袁公路在扬州登基称帝,建号仲氏,建安四年,袁公路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呕血而死。

想来,那个时候,曹同学想到的都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在各论各的抢地盘,你一个公子哥儿凭着从孙坚那里弄到手的玉玺,贸然称帝,不群起而攻之才怪呢。

至于挂着“袁公路”铭牌自称高山君的羊,或许本身就是大家对你这个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嫡子的嘲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