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5章 杜天保转世为豚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5章 杜天保转世为豚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魏晋时,在梓潼郡的涪县,有个叫杜愿的人,字永平,家里条件非常好,甚富。

先说一下“甚富”这个词。要知道,晋代在历史上可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时代。怎么说呢,套用现代的话说,不光是拜金主义相当严重,整个社会上流行的基本上就是有钱便是大爷,主流思潮有了问题,所以,在晋代,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就屡屡发生。

譬如我们所熟悉的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这两个人,都是名人,王恺是当朝国舅,石崇是当朝首富。

两家都很有钱,而且还能显摆,特别是石崇搬到洛阳之后,两家为了斗富更是看得世人眼花缭乱。

王恺饭后用糖水涮锅洗碗,石崇便拿蜡烛当柴烧火做饭;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连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枝柯扶疏的珊瑚树,都会被石崇挥起铁如意打得粉碎,然后送王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

在这种情况下,毫不避讳地谈钱,没有羞耻地爱钱,丧失道德地赚钱,绞尽脑汁地花钱;基本上就是当时晋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据说,当时有个叫鲁褒的士大夫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假借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嘴,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意思就是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摆平,没钱,那就算了。

所以,从“甚富”两个字可以看出杜愿家里的条件不是一般,即便比不上王恺石崇一类,但想必也是很排上号的富户。

古人素来重视子嗣,即便现代人们所奉行的养儿防老都是源于古人历来对男丁的重视。而且,除此之外,学而优则仕更是当时富足人家的主流思想。

像杜家这种情况,在杜愿成亲以后,家里人期盼的第一件事便是杜氏能为杜家开枝散叶,不光是子嗣能继承家业,更重要的事是人多力量大,有人才有世界,包括现代的人们都会持有这种观念。就像某位学者对世界大战的预测,最后的战争,肯定是回归到人力与人力的较量。

而在古代,对比现在的医疗手段,妇人生育基本上都是孕妇在闯鬼门关。所以,杜氏在给杜愿诞下一个麒麟儿时,杜家上上下下都是合不拢嘴。杜愿甚至直接将儿子取名为天保,可见这个小家伙确实是来之不易。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尤为机敏聪慧,杜愿自然是越发欢喜。便着手筵请名师,教导杜天保文武技艺,想着儿子要是能够在仕途上立足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即便不能跻身仕途,多认识几个人以后,这泼天的家业交到儿子的手里打理也放得下心。

哪知道天不遂人愿。 泰元三年,杜天保刚满十岁,却一下子得病死了。

都说灭门的县令破家的府尹。虽说杜家在当地是巨富之家,但是如果自己家里不是官宦人家的话,也很容易被人吞食。现在杜天保突然暴病身亡,这可把杜愿心痛的头发都白了。

咋办呢?都说养不成的孩子都是父母的讨债鬼,丧子之痛让杜愿肝肠寸断,可日子还得过啊,杜愿只得这样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过了两三个月,涪县的长官换人了,上任伊始,便礼节性的拜访了像杜愿这一类的乡绅巨室。

这种形式的拜访,对官府的主导者来说是小事,但对乡绅们来说,却是一件大事。比方说冯老先生在讲《卢太学诗酒傲公候》的故事时就讲了这么一段话:“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称为老师。四时八节,馈送礼物,希图以小博大。若知县自来相请,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荣耀,还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亲友。”

怎么给长官回礼呢?又还不清楚长官的脾性,轻了的话,怕长官心里会有想法,说自己怠慢了他,万一被动了心眼给双鞋子穿穿,那就得不偿失了;重了的话,也怕长官心里有想法,万一把自己当肥羊了呢。

看着丈夫在家里发愁的样子。这时,杜氏给杜愿出了个主意。个多月之前,家里的母猪不是生了五个猪仔吗,妾身看了,其中有一头猪仔长的还可以,要不,就拿那头猪仔作为礼物。

杜愿听妻子这么一说,心就定了。也是啊,送个豚给长官,谁都不会说这个礼物的轻重了,毕竟,送豚作为礼物,这个是古礼,哪个都不能轻易评说。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感谢,还给妻子长长的唱了个喏。

于是,杜愿就打定了主意,看好了拜访长官的日子,然后就准备把这头最肥的猪仔处理了作为拜访的礼物。

可是,就在杜愿准备处理这头猪仔的当天早上,突然,有一位僧人来到了杜家,说是受了佛祖的法旨,点名要将杜家这头猪化去。

杜愿这下可为难了。怎么办呢?一边是自己准备把猪作为礼物去拜访长官,一边是僧人说奉了法旨来化这头猪。在杜愿心里,两边可都是不能得罪的。

看着杜愿为难的样子。僧人对杜愿说,这头小猪是你的儿子啊,怎么才过个百把天你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呢?

僧人的话把杜愿一下子就说愣了。而且,僧人在话说完以后,居然消失不见了。

这下,可把杜愿惊骇到了。和家里人到处找这个僧人,都没有看见。最后是望向空中,发现这个僧人居然踩着云站在半空中。

而且,僧人看见杜愿发现了他之后,在云上踢踏了一下,腾空飞走了。而僧人脚下了云,则继续留在半空中,直到下午才消散。

然后说故事的人把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就结尾了。僧人飞走以后,杜愿是怎么做的,或者杜家后来怎么样了,都没有了下文。

不过,按照古人过来的习惯,估计杜愿仓促间另行置办了礼物去拜访长官,而且如实向长官说了这件事,不然,万一长官觉得杜愿的拜访存在敷衍的行为的话,对杜家来说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那头猪仔,因为僧人说是杜天保的转世,想必被杜家送到了临近的寺里当长生猪供养了起来。因为这个故事,是从记录释家故事的《法苑珠林》里传出来的。但是,这个故事,释家是想给人们讲述什么道理,就有点不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