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5章 何人刀下肯回头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5章 何人刀下肯回头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邠州城外,有一处佛寺,原本名声不响,香火也仅仅是维持而已。提起这佛寺的时候,当地人一概说是邠州寺,至于山门前挂的匾额,早就被人们忽视了。

但后来,因为城里安屠夫抛妻别子,跑到寺里剃了度,拜住持的师兄竺大师为师,潜心佛法,一下子就把佛寺送上了热门,来到寺里打卡的人是络绎不绝。

原因其实也挺简单。一个屠夫皈依佛门,那可真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等安屠夫在佛寺里剃去头发胡须之后,寺里的僧人马上开动了舆论机器,四下宣扬佛的威力。就连安屠夫的法号,在剃度之前,寺里的几个大和尚就开了班子会进行了专业研究,议定为:“守思”。

而且,邠州城的官府,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对这事也是赞扬有加,还专程让到到寺里给几位大和尚褒奖了一番。

话说回来,这事为啥能弄得这么大的规模,其实也是在于守思和尚出家前从事的职业:屠夫。

在后人的眼里,人们常常认为,在古代,屠夫这个职业素来就是贱业,和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一样,属于“士农工商”之外的群体。

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屠夫终日和牲畜打交道,一身异味,还时不时地两手血腥。把他放在阳春白雪里自然是大煞风景。

但是,如果是追溯起来,或许就与后人的常识有着差异。

比方说在部落时期,能够操持猎物而且能让全部落得以血食,发展和繁衍。这样的人,光从体力上,就是部落的佼佼者。平日里,部落里的人见到以后都要恭恭敬敬地敬个礼问个好。

所以,先秦时期,这类人就有一个专业的职务,称之为宰。包括把“宰”延伸为泛指官员,都是因为“宰”的本义是指能操持牲畜的命运。至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能操持一国的命运。

等到了诸雄并起的春秋战国和秦汉一统之后,占据顶层的肉食者发现有些不对劲了。这“宰”有些不好管,是个不稳定因素。天天白刀子红刀子出说,打交道的人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稍微远点的聂政朱亥,完全可以一辈子本本分分地呆在自己的店铺里杀猪买肉,可一个受不住所谓的严仲子的知遇之恩,白虹贯日;一个衣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击杀国之大将。万一哪天,有人起了同样的心思,怎么要得?

杀狗的樊哙,太史公都说过,如果“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足见樊哙之流的影响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于是,在以“仁”为标榜的理由下,从事屠夫这个行当的人自然就降级了。从“宰”或者说是“士”沦落为“商”,甚至不入流,处处遭人歧视。

所以,鲁提辖在为金翠莲出气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吼出了:“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至于樊哙,后来差点被刘亭长干掉,明面上是恼怒他不支持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实则是对樊哙之流的影响力有忌惮,想杀一儆百罢了。

不过,若是说起生活,屠夫的日子其实也不差。范进老爷没中举的时候,他那个屠夫丈人对他是动不动就呵斥,自己擦手的布,油水都比范老爷家里珍藏多得多。

除此之外,因为整体与肉为伍,屠夫的身体素质也比常人要好的多。别的不说,要摁住那即将被宰杀的牲畜,需要的气力也比常人大得多。

再加上宰杀畜生的时候还得讲究快准狠,一刀毙命。就像庖丁那样,屠夫们因为宰杀牲畜时的经验,练就了一身武力值。

因为有油水,和屠夫交往的人自然也就多起来。要是他们再讲讲义气,那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张氏兄弟在干活的时候,也就不是因为一碗照得出影子的符水,才敢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话吗。

因此,屠夫这类营生的人,没有一个管理者会喜欢他们,但又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才会一直很低。

安屠夫出家之前,从自己父亲手上接过这个营生,也有了二十多年。这二三十年里,也娶了亲生了子。眼见孩子大了,也就开始考虑将活计交给儿子打理,由他做主,自己打打下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朝廷的户册里,可是明确了这活计只能父传子代代相传。

不过,既然是交接仪式,还是得有个仪式感。最起码,得让街坊邻居知道,安家的屠宰活,全部由自己的儿子接手了。以后,街坊们要是有请,直接找小安就是,俺已经金盆洗手了。

所以,安屠夫在有了计较之后,就特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日,知会了周围的街坊邻居,一并请他们到家里聚聚,见证见证。至于宴席上的菜肴,就落在了后院里关着的那头生下了羊羔的母羊身上。

那天早上,安屠夫早早就安排浑家烧水,自己走到后院,打开羊圈的门,准备把母羊从羊圈里拖了出来。至于那羊羔,则计划继续养着,等儿子以后再处理。

可是,随着安屠夫把母羊拖出来的时候,那头羊羔也跟着出来了。

对跟着母羊出来的羊羔,安屠夫并不在意。

不过,等安屠夫把母羊绑到架子上,拎着刀准备结果这头羊的时候。那羊羔却突然走了上来,站在安屠夫和母羊中间,拦住了安屠夫。

安屠夫对着那羊羔呵斥了一声,准备赶走羊羔。

随着安屠夫的呵斥,那羊羔扑通一下四只脚跪在地上,眼泪也随之流了下来。不知道是在害怕满身杀气的安屠夫,还是在向安屠夫祈求不要杀害它的母亲。

看着这羊羔拦在自己面前,影响了自己的操作。于是,安屠夫就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让他过来把羊羔牵走关进羊圈里。

然而,不管安屠夫怎么喊,外间的儿子就像没听见一般,始终没有回应。

安屠夫心里就有些恼了,随手把刀搁在案板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走出了后院,去寻儿子。

等到安屠夫带着儿子回到后院,那头羊羔没有在母羊前面了,走到了墙角边跪下趴着。

安屠夫走到架子边,一手按住母羊的头,一边喊儿子把刀递过来。可等来的却是儿子的疑问,“爹,你把刀放在哪里的?”

“案板上啊。”

“案板上没有啊。”

听到儿子的回答,安屠夫不觉有些奇怪,于是,就扭头往案板上看去。耶,刀呢?自己明明把刀放在案板上,怎么会没有呢?

“案板下方呢?”

“也没看见啊。”

“怎么会没有呢?”安屠夫松开了摁着母羊的手,回身走到案板边。

“怪了怪了,怎么会这样呢?我明明记得我把刀放在这里的呀……”安屠夫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莫不成这刀还能长翅膀飞了不成?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怎么就突然不见了呢?

儿子站在一旁,听着安屠夫的话,心里也是有些纳闷儿。按父亲的说法,就这么大个地方,怎么找不到刀呢,而且,刚才父亲在喊自己的时候,手里确实也是空的。

来来回回和儿子在后院里找了好几转,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杀羊的那把刀,安屠夫有些起火了。“老子先前叫你进来帮忙,你耳朵里塞牛草了,喉咙都扯破了都没听到你答应一声。现在好了,刀也找不到了,你说怎么办吧。”

对安屠夫的话,儿子也是郁闷。父亲什么时候叫过自己?刚才,要不是父亲到外面吼了一句,我哪知道你需要我帮忙?

还说今天把家交到我手上,杀个羊子对我都是骂骂咧咧的。也是街坊们还没来,要是他们看到了,还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儿子越想越气,随着安屠夫的“你耳朵聋了呀?”走到墙角边,对着趴在那里的羊羔就是一脚。

“老子叫了你半天,你也不答应!现在倒好,连刀都找不到了!你说怎么办吧!”安屠夫有些生气地责备起儿子来。

儿子听了这话,心中十分委屈,他忍不住转过头去,对着躺在墙角边的羊羔狠狠地踢了一脚。

那羊羔猝不防吃这一脚,猛地一下站了起来,露出了安屠夫的刀。

“爹,刀在这里,那羊崽子给刀压在它肚子下面的。”看见露出的刀,儿子一边驱赶着羊羔一边准备取刀。可任凭儿子怎么驱赶,那羊羔就是不愿离开,仿佛是要守着这把刀一般。

看着这番情形,安屠夫先是一愣,然后心里又是一动。然后走了过去,拦下了儿子继续驱赶羊羔的举动。

“儿啊,今天这事,算了吧。这羊,也不杀了。家业,老子全部交给你了。”然后,又回过身,把绑在架子上的母羊给解开了。

看着安屠夫的举动,儿子是百思不得其解。说好的今天杀羊,还请街坊们过来聚聚,老爹怎么突然就改了主意呢?

这时,安屠夫的浑家也进了后院,催促着安屠夫,“他爹,水都烧好一歇了,羊子怎么还没杀好啊?”

“爹说今天这羊子不杀了。”看着把母羊和羊羔赶进羊圈里的安屠夫,儿子告诉母亲。

“我说他爹,你抽什么风啊?等下街坊们都来了,你这羊说不杀就不杀了。不是让街坊们看笑话吗?”

“老子说不杀就不杀了,咋的?哪个敢看我们家的笑话呢?”听着浑家的话,安屠夫更是怒气冲冲。

看着自家男人的无名火起,安屠夫的浑家也是一脸的不解。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就恼了呢?“他爹,说不杀就不杀,那街坊们来了怎么招待?你总要给我个说法吧。”

“娃他娘,这事儿啊,是这样的。”安屠夫一边领着浑家儿子往外走,一边把刚才羊羔给自己下跪和把刀藏起来的事说了一遍,听得浑家和儿子一愣一愣的。不由地回头往羊圈望去,重新关进羊圈里的羊,那羊羔正在母羊身边蹭来蹭去,好像很欢喜的样子。

回到前屋,安屠夫的浑家说,“他爹,我看这两只羊好像很神啊,杀了不好,养在家里也不好。不如这样吧,听街坊们说,城外的邠州寺,不是有人供着长生吗,我们把这两只羊也送到寺里去。”

对浑家的话,安屠夫很是赞同。“不过,街坊们那边,还要他娘去说说。交交家业嘛,也不一定非要有血食。”

意见统一之后,安屠夫一家分工合作,浑家去和街坊们解释去了。自己则领着儿子牵着两只羊去了城外的邠州寺,把羊舍到寺里供着了长生羊,还布施了不少钱财。

等回到家里,街坊们也到了。对安屠夫没有杀羊招呼他们的事,倒也没多少说辞。再说先前,安屠夫的浑家也说了。这时候反而纷纷打趣,“我说老安啊,这家业给小安一交,你倒真金盆洗手了呀,咱们想吃点肉,就只有找小安了。就是不晓得你自己过不过得惯。”

第二天一大早,安屠夫给浑家和儿子交接了一句,“这家里,现在是儿子做主了,我就不管了。闲着没事,我去寺里看看那两头羊。”

哪知道安屠夫这一离家之后,几天都没有回来。等浑家和儿子按着那天早上安屠夫的说辞寻到邠州寺以后,看着光着脑袋念着阿弥陀佛的安屠夫,浑家的脑袋当即就短路了,哭哭啼啼地求着寺里的大和尚,让安屠夫回家。

可不管浑家怎么哭闹,安屠夫却不为所动。“施主,寺里没有安家的屠夫,贫僧守思。”

看着自家男人的坚持,安屠夫的浑家也是万莫奈何,只好叮嘱着儿子,多给寺里布施些供奉,权当是祈福。自己也在家里吃起了斋念起了佛。

事情传开之后,对寺里的那两头羊和守思和尚,大家都是咂舌不已: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而那两头羊也一直是守思和尚每天亲自喂养。后来,一位云游的僧人来到邠州寺以后,在听说了安屠夫的故事后,他若有所思地离去。

不久后,城里传出消息,说那位云游僧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四处讲经说法,劝人向善。而他每次讲经时,都会提到邠州寺的长生羊和安屠夫的故事。

人们听闻后,纷纷来到邠州寺参拜,香火越来越旺。而安屠夫也成了众人眼中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被口口相传,流传千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