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0章 妄自拔舌犹可追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0章 妄自拔舌犹可追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武德年间,京兆府有个叫潘果的人,尚未弱冠便出任了都水监的小吏。

别看这都水监明面上只是掌管舟船及水运事务,但对潘果来说,那却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得志。

因为年少,又有眼色,很快,潘果对自己的业务就熟络络,再加上上下又会打点,跑现场又多,很多时候,都只需点个卯,然后招呼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所以,潘果的班,上的是极为悠闲。

和后世人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差不多,大丈夫不能在疆场横刀立马的时候,大多会在田猎这事上找乐子。潘果也是如此。

某天,潘果在衙门点个卯之后,托着要到河道现场瞧瞧,便早早的翘了班,邀上了一帮伙计出城进山打猎。

从城门到进山的路上,有一处坟地是必经之地。大伙儿说说笑笑的从坟地边路过。眼尖的潘果发现那坟地中间,有一只肥美的羊正在那里吃草,对路过的众人毫不在意。

于是,潘果就开口和大伙儿说,这样想必见多人了,看见我们这么闹热都没受到惊吓,兴许养它的人,是经常牵着它到人多的地方。

对潘果的说辞,再看看坟地里的那头肥羊,大家都点头称是。

不过,大家对这头肥羊,也仅仅只是看了看而已,继续往山里走。

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还是怎么的,一行十来人进山之后,在山里折腾了大半日,连根鸟毛都没瞅见。

眼见天色不早了,潘果让大家清点了下人数,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等走到那处坟地的时候,众人发现,那头肥羊还在那里悠然自得地待着。

看着那羊,就有人说,咦,这头羊莫非是走失了的?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见它主人把它牵回去呢?

或许这话触动了潘果吧。今天,伙着一大群人出去,一身汗不说,连身上的衣服都被树枝给挂乱了,关键是连根鸟毛都没捞着,心里本来就有些不舒服。

于是,潘果就站直身子四下瞧了瞧,没人啊!“兴许是别人不要了的,要不,我们把它牵过来,今天打打牙祭,都累了一天了。”

潘果的话一出来,一群少年人都动了心思。是啊,肚子都快饿瘪了,搞点羊肉补下,也不错呢!

很快,大家就统一了意见,排兵布阵起来,你们几个左包抄,他们几个右跟上。不多时,坟地里的那头肥羊就被整到了潘果面前。

看着眼前膘肥肉厚的羊,潘果解下身上的腰带,套在肥羊的脖子上,夹在人群中间拖着羊往回走。

刚走上没多远,这头肥羊突然“咩咩”地叫了起来,把前面拖着腰带的潘果吓了一大跳。

回头看着羊,那羊还在叫。顿时,潘果的心里就有些咯噔起来。虽说开始自己说这羊兴许是主人不要了的。但万一这羊是走失了的呢?现在,羊“咩咩”的叫着,要是它的主人循着声音找了过来,看见羊被拖走,不也是个麻烦事吗?

而且,我们这伙人是出城打猎,要是过路的人看见我们拖着只羊,还和羊的主人争执起来,岂不是是个笑话嘛。

再说,自己还有个官身,传出去了也不好……

想到这里,潘果眉头紧皱,眼珠子连续转了好几下,掏出了身上的刀子,朝着自家的同伴扬了扬,示意他们帮忙扳开羊的嘴巴。

想到这里,潘果眉头紧皱,眼珠子一转,迅速从身上掏出随身携带的锋利刀子。然后他向身旁的同伴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帮忙掰开羊的嘴巴。

看到潘果的动作,同伴们也是心领神会。一拥而上,把羊摁在地上,帮着扳开了羊的嘴巴。潘果伸出手拉出羊的舌头,手起刀落,齐根把羊的舌头给割了下来,扔在地上。

可怜的羊被割掉舌头之后,鲜血立马从嘴里冒了出来。不过,不管它怎样扑腾乱踢,却再也发不出一点声音。

就这样,一群人把这头无法再出声的肥羊慢慢的带回了城里。

当天夜里,大伙儿寻了个宽敞的地方,亲手结果了这头肥羊。还弄来了柴火和美酒,搞起了篝火晚会和烤全羊,一直闹到快宵禁了才停止了闹热。整整一头羊,也被吃得干干净净。

至于这头肥羊,是他们从路边捡来的,还是不告而取的,大伙儿都把这事给忘记了。

过了一年之后,在都水监,某次给上司汇报的时候,潘果发现自己突然间说话有些不利索了,被上司狠狠地批了一顿。

回到家以后,潘果拿出镜子,对着自己的嘴巴照了照。一下子就慌了,嘴里的舌头竟慢慢变小了。

于是,潘果就赶紧去医馆,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医生。听到潘果的描述,郎中让他张开嘴,可瞧来瞧去,郎中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自然也就无法开出方子。

在潘果第一次发现自己说话不利索之后,慢慢地,没过多长时间,他的舌头居然完全萎缩了,再也说不出话来,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哑巴。

不能开口说话,潘果的工作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起码,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别人的方式是错的,然后非要被压着按错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潘果也无法当场辩驳。

在连续背了几次锅以后,潘果咬了咬牙,向上司递交了辞呈,主动结束了自己原本还算顺遂的仕途生涯。

不过,当时都水监压在潘果身上的担子是蛮重的。潘果这一辞职,上头一时间又没找到合适的人,潘果负责的富平县,所有的事务一下子就转到了富平县衙身上。

对潘果的辞职,富平县衙事先心里也没有准备。手忙脚乱地找到都水监说理,都水监也打起了太极,我这儿也一时没人,你们县里自己想办法吧。

都是措手不及,一时间哪里想得到办法呢?转来转去,富平县的事就落在了县尉郑余庆的头上。这下,老郑可不高兴了。等到老郑听说潘果那小子辞职是因为变成了哑巴,老郑立马就找到了县令。

“大人啊,我说这潘果,可不地道啊。要撂挑子,总也得先和我们几个通通气吧。再说啦,平日里,你也挺关照这小子的,怎么能这么耍咱们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别人不干了,那都水监一脑壳的包都没说,老弟啊,你急什么急?”

“大人,不是我搬弄是非,关键是这小子不厚道。我听说,辞职的时候,给都水监报的理由是自己变成哑巴了。”

“你想想,往日里,这小子见到您的时候,可是油腔滑调的狠呢。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哑巴呢!我就不信。”

听到老郑这么说,县令也是呵呵一下。潘果辞职的理由他也听说了,心里也觉得有些荒唐可笑。

“老弟,你是个什么想法?”

“不如我们把那小子给叫过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县令一开口i郑余庆就把早就打好的主意拿了出来。

看着郑余庆早有准备的样子。县令也是动了心。是要把这家伙给叫过来瞧瞧,这几天,老子也是忙得抓脚板皮了。

见县令有些意动了,郑余庆当即就让人去寻潘果。同时,也请县令给都水监知会一声,虽说潘果辞职了,但好歹别人也混过一段时间,落人口实也不太好。

等到潘果进了富平县衙,看着堂上坐着的父母官和都水监的人。顿时是一头的雾水,我都辞职了,你们寻我干什么呢?

再等到上面这伙人是好奇自己辞职的理由,所以才把自己找过来。潘果不由地一阵苦笑,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以啊,我话都说不出来了,你们这不是落井下石吗?好歹以前还打过交道啊。

潘果恼怒的张大嘴巴,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舌头,你们不是不相信吗。来来来,你们看看,我是不是没了舌头成了哑巴。真他妈的是伤口上撒盐啊。

瞧着潘果义愤填膺的样子,在场的人也是大奇,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舌头说没就没了呢?

不过,事情虽然是老郑起的头,但老郑还是很细心。在潘果转过一圈之后,他把潘果召到了自己面前,凑近了细细查看了一遍:潘果的舌头也不是全没了,舌根那里还有豆丁那么大一点点。

等郑余庆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抛出来以后,大伙儿是更加议论纷纷,都在想潘果这舌头到底是怎么没的。

对众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潘果也是一脸的无奈。说实在话,潘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舌头是怎么回事。

不过,就在大家叽叽喳喳、议论纷纷的时候,潘果的脸色突然变了,他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和同伴们出城打猎的时候,因为害怕羊的主人寻来,他动手割掉了那头羊的舌头。

想到这,潘果赶紧问县令要来纸笔,把自己的猜想写了下来,递给了县令。

看着潘果递上来的纸状,县令的眼睛也一下子直了。随即就把潘果写下的东西传给大家一起看。

大伙儿看过之后,都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潘果的舌头和那头羊的舌头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如果没有关系的话,潘果的舌头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又是闹热了一番之后,还是县令说话了。“潘果啊,虽说我们读书人不太认可释家的说法,但是,你这事,倒还真有点像释家说的因果。”

说到这里以后,县令又转头看了看在场的人。“这小子呢,素来很机灵,遭受这个劫数,也是难为他了。还请同僚们做个见证,说不定结了因果,也是好事。”

听到县令这么说,大家也是点了点头。

于是,县令就接着说,“潘果,我看你这事,还得去寺里走走,请寺里的大师说说。”

县里话里的意思,潘果也是听明白了。等到从县衙里出来,潘果立马去了离家最近的佛寺,把自己的事情给寺里的住持一说,还供上了许多布施,为那头被自己割下舌头的羊祈福。

至于住持叮嘱的五戒,潘果也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在听从住持的一番教诲之后,潘果还从寺里请了一尊佛像供在家里,每天早晚诵经念佛。平日里的机灵劲,也全用在了修桥补路,与人为善上面。

就这样,过了一年之后。潘果惊奇地发现,自己那仅剩豆丁大点的舌头像是发了芽一般,又慢慢的长了出来。而且,没过多久,就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自己也能开口说话了。

这奇迹般的变化,让潘果欣喜若狂,急匆匆地跑到了县令家,又哭又笑地向县令禀告了自己的舌头失而复得的事。

看着潘果疯疯癫癫的样子,县令也是感叹,自己不过是提点一下,不曾想还真应了。此时,听闻此消息的郑余庆匆匆赶了过来。一进门,便瞧见了已经能够重新开口说话的潘果,心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对于潘果这个人,县令向来怀有一颗爱才惜才的心。见到潘果恢复了正常,于是,县令就和郑余庆商议了一下,让潘果当起了住地的里正。

曾经那些嘲笑潘果变成哑巴的街坊邻居们,此刻也纷纷收敛了昔日的戏谑之心。毕竟,一个人的舌头居然能够失而复得,这若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因果报应,又该作何解释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潘果这段传奇经历的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越传越广,越传越远。

转眼间已到了贞观十八年。一日,有人偶然间向当时身为监察御史的郑余庆问起此事是否属实。

只见老郑轻抚着胡须,脸上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缓缓回答道:“说实话,我也不晓得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但我确确实实亲眼看到过这件事。”

郑余庆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这世间之事,本就无奇不有,既然如此,又何必去深究其中的真假呢?”

或许,老郑的这段话,才是真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