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2章 女版八戒养桑蚕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2章 女版八戒养桑蚕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老吴笔下的猪八戒,长得不是很英俊,可是架不住人家会法术,嘴巴又甜,还会攒私房钱,上得厅堂进的厨房,有需要的时候,还能多才多艺;所以,如果硬要在师徒四人中选一个当老公的话,八戒同学,也就成了国民女性心中不二的男神。

西游的故事,老吴将时间背景放在了唐代。其实,在大唐的时候,原本就有着一位女版的八戒,它手中的活计,并不比猪刚鬣逊色。只是,她的事迹宣传方面,因为要避讳,所以,名声就不及猪刚鬣那样响亮。

但她身上的故事,却远比猪刚鬣丰富的多,毕竟,猪刚鬣嘴里念念叨叨的只是高翠兰,而这个女八戒,却见识了更多的男子,似乎是在游戏人间。

而且,这个女版八戒,和猪刚鬣一样拥有化形的本领,甚至等级比猪刚鬣还高级一些,不像老猪一沾酒就有现形的可能。就连最后因为过量的酒导致行迹败露,也没有人拿她怎么样。

据说,在大唐的豫州,有个叫元佶的人。这个元佶具体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从事什么业务,讲这个故事的人没有提及。

但如果用现代的观念去推敲的话,这个元佶,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在当时应该是个名人,因为他从豫州迁居到汝阳县以后,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猪,而且一样就是十多年,如果当时那头母猪没有从元佶家里丢失的话,估计他还会一直养下去。

得益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我们知道北宋有个叫林逋的人,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想来,这个这个元佶和这个林逋也差不多,口味也有点奇特。即使元佶是个专门养猪的养殖大户,也不可能单单将一头母猪养那么久。

当然,古代的猪,也可不能像现代一样能够养得几百斤重的。或许,这头母猪一直身材姣好,养上几年后都没见长胖,元佶给它当宠物猪养着也很可能。

但不管怎么样,元佶其人和这头猪肯定是有着一定的特点的,不然,这件事情要落于读书人的法眼并被记录下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妄加猜测的话,在当时,元佶对这头母猪应该很上心,估计每天都会牵着猪四处溜达,猪圈呢肯定也是天天都在打理。得空的时候,还会给这头母猪洗洗澡梳梳毛什么的,不然的话,即便再是什么宠物猪,一直养个十多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不管是什么宠物或者是家畜,养的时间长了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农村人家养的看家狗,主人想要把它处理掉的时候,自己也很难下手的。

所以,元佶在把这头母猪给养上十多年后。有一天,元佶从外面回来,发现这头猪居然不见了,不知道这头猪是自己跳出猪栏跑出去了,还是被小偷偷走了,反正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看着猪不见了,这下,元佶的心里着急了,像是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

先是让家里人到处去找这头猪,但在汝阳城周围十多里,一直没有关于猪的消息。即使是悬赏了大量的花红,发动汝阳县的少年无赖四处打听,找了一个多月还是没人给元佶报信。

不过,从元佶能够悬赏花红找这头猪来看,元佶家的条件应该比较好,不然也不可能为了一头猪能组织人手专门去找。

但越是这样寻找,若是真有人偷了猪,估计偷了猪的人也不敢把消息放出来,要么偷偷摸摸地把猪宰了,要么偷偷地把猪放了。

差不多两个月以后,元佶最后也只能报上个舍财免灾的念头,丢了就丢了吧,放弃了继续寻找这头猪。

话分两头,元佶从豫州迁居到汝阳县,其实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身上,那就是元家丝绸的经营。

衣冠南渡之后,接着就到了隋唐,桑蚕养殖的中心也随之移到了江南。汝阳县地处黄河长江交接之地,水路陆路的条件都很不错,自然也就成了桑蚕养殖的一个重要基地,除了本地种桑养蚕之外,也是丝绸生意的一个集散地。

这头母猪,元佶是养了十多年,但与自己家里的丝绸生意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汝阳县,桑蚕业和江南比起来,场面上也许比不上,但好歹也是本地的主导产业,也算的上是规模手工业了。

但是呢,这个规模手工业很费劳力,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了保障桑蚕业的正常运转,当时,官府还颁布了告示,女性只要年满十五,都必须要学习养蚕的技术,甚至更小,便要学习养蚕。

归结起来,像汝阳县这种环境,从事桑蚕养殖加工的人手也就相当地缺乏,特别是熟手,更是养殖户加工户争抢的对象。于是,在汝阳县很多地方,都张贴有招收熟练工人的广告,薪资也不低。

在元佶的猪丢失不久之后,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妇人,衣着甚是简陋,停留在汝阳城里某户养蚕人家的门口,拦着门子,说是看见了他们家贴的招工告示,自荐上门应聘。

正在门子考虑着是不是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家主人的时候,可巧,这户养蚕人家的男主人正准备出门,瞧见自家门子被一个妇人缠着,便问是怎么回事。

门子说,这位妇人自称是从外地来汝阳寻亲流落此地,可是亲戚家早已搬走,现在她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

妇人说她听见咱们家在招工,于是过来想到我们家来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可能在我们家先落下脚找口饭吃,等稍微挣得点盘缠后再做打算。

说到这,门子顿了一下,我告诉她咱们家人手已经招满了,可是她还是不走。

听了门子的话,男主人也有了兴趣。其实在古代,找工作和现代也差不多,没有保人出面,来历又讲不清楚的话,主人家一般是不那么接受的。

不过,这年轻妇人眼睛也尖,见门子说话的样子,她就索性拦住了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把自己刚才的话又对着男主人说了一遍,声音还弄上了梨花带雨的表情。

眼见妇人说的可怜,男主人心里就有了将她留下来的想法,又担心她讲的不是真话,于是便和她问了几个养蚕的专业知识。这一问,还真不得了,这个妇女说的头头是道。

男主人便想着即便是“打狗不会谈狗会”,如果这个妇人能够做到像她那样讲的,那就真的是捡到宝了,起码是个熟练工吧。

但因为年轻妇人说话的时候一直低着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再说呢又有点担心是不是同行暗地里派来使坏的。于是,男主人就让年轻妇人抬起了头。

等年轻妇人头一抬起来。养蚕人家的男主人眼睛一下子直了。这么娇滴滴的一个妇人,长得还不赖啊,看面相顶多就二十一二岁的样子,越看男主人的心就越跳。

来来来,我这里还缺人手,管吃管住,工资先按普通工的算账,试用一个月,先看看看你的手艺,家里养蚕的还差个女管事。不过,你的先把户籍报一下,我带你先到衙门备个案。

见男主人这么说,门子也是无语了。不过,既然主人都发话了,一个看门的能说啥呢。年轻妇人也未多说什么,亦步亦趋的跟着男主人往衙门方向走。

等衙门的手续弄完以后,男主人让门子领着这个年轻妇女去了自己的工坊。 进了工坊,这年轻妇人倒确实也像在门口时求告的那样,养蚕挑丝纺纱样样都会,手脚也很麻利。

一开始,主人听到门子的禀告,犹自不信自己捡到宝了,于是,便隔三差五到工坊里打打望,还真如门子说的那样,这个年轻妇人的手艺不错,而且,为人处世也还很是乖巧。

在这家工坊里干了两三个月,早饭晚饭都有了着落。年轻妇人在结过月钱之后,又到市集上买了些胭脂水粉打扮自己,水色也就愈发出众了。

这一切,都让收留她的这户人家男主人看在了眼里。别的不说,养蚕纺纱可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要是出了问题天都会塌下来。当然,男主人看到的还不止这些,包括这位年轻妇女在市集上打酒自饮,也让男主人惦在了心里。

都说爱喝酒的女人容易追。那时候又不是现代,没有半边天的说话。是男主人威逼利诱也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也好,反正,这个上门应聘的年轻妇人,在喝过几餐酒以后,就和自己的男主人勾搭上了。原话是这样说的:“遂延与女同居。”

随着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而且和男主人欢好之后,年轻妇人的表现与初上门那会儿有些不同了。虽说做工的时候算是和以往那样认真,但闲暇的时候对和她搭讪的年轻男子也不拒绝。如是休息的时候有人约她一起喝两杯小酒,她也不会推辞。

即便是男主人,也曾在工休的时候碰见她和一群年轻男子举杯吆喝,猜枚行令,形骸也是相当的放浪。不过,男主人家也不管她,在他看来,这个妇人毕竟是自荐上门找工作的,只要不误正事就行了。

按现代的考证,一个打工者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打工,从做工的车间出来到厂外和陌生人打交道直至熟悉,没有个一年半载,可能性基本上不大,这样推算起来,这个妇女到汝阳县呆的时间起码也有个两三年了。不然,她也不会出去和搭讪她的人喝酒。

就像86版的西游展现的情景那样,八戒是因为喝醉了就现出了长嘴大耳朵,让周围的邻居亲眷都讥笑高老爷招了一个妖怪。

某个春日,太阳暖洋洋的。年轻妇人应了一群少年人的要求,跑到城外的山脚去野炊。许是因为这群中人有人揣着“捡尸”的念头吧,开餐之后大家都一股劲儿给年轻妇人劝酒。

一开始,年轻妇人并未觉得有什么,因为一起野炊的,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两个妇人,所以对给她敬酒的也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可是,好汉还是架不住拳多,在众人欢呼叫好声中,年轻妇人几坛子酒下去,感觉有点招架不住了。

眼见日头渐渐起来了,年轻妇人的眼睛也开始花了。于是,便和大家告了个罪,说自己有些不胜酒力了,要到树林边靠着岩石上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和大家痛饮。

瞧着年轻妇人去了树林的岩石边,又等了半个时辰,还是不见年轻妇人回来。一起喝酒的男子中便有人给开始陪着年轻妇人的女人使了个眼色,让她去瞧瞧。

女人看着男子的眼色也是笑了,便笑呵呵地朝着年轻妇人歇息的方向走去。刚走过年轻妇人说的岩石方向,惊恐的叫声便从女人的嘴里叫了出来,而且,还是一边叫一边往回跑。

看着女人的表现,一起野炊的人都站了起来,还以为是树林里有什么猛兽出来了。但又发现跑回来的女人不像是被猛兽惊吓到的样子。于是,大家便随着女人的手势也都往那块石头边去了。

走拢石头边一看,大家都是呆了。年轻妇人和大家喝酒时穿的衣服还在,但盖着的却是一头趴在那里嗯嗯哼哼的母猪,而且,猪头的两颊,涂着红色的胭脂。

开始给女人使眼色的那个男子更惊了,这头猪的左耳上还有个黑白交错的印记。他记得很清楚,当时自己到元佶家里领受寻找元家丢失的那头猪时,元佶还特意交代过这头猪耳朵上的印记,以免大家弄错。

顿时,一群人都大眼瞪小眼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叫怎么回事呢?一场野炊,一个好端端的妇人咋就成了一头大母猪呢?自己还和她碰过杯,甚至估计还有人和她亲过嘴干过其他什么的。

太伤颜面了啊。怎么收场呢?尽管在场的人都赌咒发誓不能把这事说出去,但是桑蚕女喝酒变母猪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

故事传开以后,当时收留妇人的那户人家和那些与妇人有交集的少年人怎么样了,没有人说起。或许有人将这头母猪送到了元佶家,但估计元佶看到了也不敢再接受吧。

毕竟,一头母猪变成人,再变成猪,尺度还是有点大了,况且,这头母猪的故事牵扯的人还这么多。

不过,这头能够养桑蚕的母猪,应该给吴承恩创作八戒这一形象提供了无尽的参考,都是自荐上门,都很勤作,都是因酒现形,推敲起来,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