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8章 唐朝猴子会念经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8章 唐朝猴子会念经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故事发生在肃宗乾元年间,在江南的会稽郡,有个姓杨的老头,是当地有名的富家翁。

某天,杨老头突然生病了,等家里人围拢来之后。躺在床上的杨老头的样子,看着即将掉气,可那一口气却怎么又掉不下去,一直在那里哼哼啊啊的。

不光是杨老头自己难受,连看着的杨家人心里也很难受。而且,杨老头的这个活死人的样子,一直持续了几个月,把杨家人折腾的够呛。

杨老头的子女中,有个儿子叫杨宗素,素来信奉佛法,走路都生怕踩死蚂蚁。

虽说杨老头病情对杨宗素不怎么样,经常性打骂。但杨宗素却始终抱着小棍受之大棍则逃的原则服侍杨老头,是会稽郡有名的孝子。

杨老头生病之后,杨宗素也是忙上忙下。会稽郡的郎中,在杨宗素的央求下,都来杨家给杨老头看过病,熬过的药渣不知道倒出多少,可杨老头还是那副样子,依旧是一口气落不下去。

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后来,有个姓陈的道医被杨宗素请到了家里给杨老头诊治,陈道医看了看杨老头的样子,又和杨家人问了许多老头生病前前后后的事情,在杨家坐了许久之后,连连摇头,始终不肯为杨老头开药。

陈道医的这番动作让杨宗素直觉蹊跷。于是,在送陈道医离开的时候,杨宗素便缠住了陈道医,想陈道医能给自己说道说道。

眼见杨宗素确实是诚心诚意恳求自己。于是,陈道医就告诉杨宗素,杨老头的病,问题是出在他的心上。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杨老头这些年心思一直扑在财货上,心已被财货的利益所蒙蔽。现在,杨老头这种活死人的样子,是因为他的心早已死了,而身体还未死。

想要治好杨老头的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弄一个活人的心来,让杨老头吃下去,以心补心。

如果弄不来的话,杨老头,只能慢慢往后拖,一直拖到他掉气为止。

可是,天下活着的人,谁又能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给杨老头治病了。如果真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送给杨老头治病,那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听了陈道医的话后,杨宗素也是黯然。要用活人的心来挽救自己的父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父亲的病,只能尽人事而知天命了。

回去的路上,杨宗素忽然想起了自己前些日子在寺里听师傅们讲过的故事。说是贞观八年,天水人袁志通在死去两天之后又活了过来。

据师傅们说,到了地府,阎王问袁志通在生时做了哪些善业,袁志通回答说他不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善业,但是自己常念《金刚经》。阎王一听大喜,给袁志通连续点了好几个赞,然后让鬼卒送他返阳。

还有就是潞州铜鍉县的杜思讷,在患了重病之后,也是凭念《金刚经》带来的神力,不光是病好了,而且每当到了念经的日子,路过的人还能看见杜思讷身后散发的神光。

再说,自己打小就信奉佛法。既然找不到活人的心来拯救父亲,自己是不是在家里修一佛龛,念念经文为父亲祈福呢,说不定能让父亲恢复过来,哪怕是减轻下父亲的病痛也好。

定了主意之后,回到家里,杨宗素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里人一说,家里人也是举双手赞成。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万一杨宗素的想法有用呢,反正杨宗素又信佛,也全作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于是,杨宗素就到会稽郡最为出名的佛寺,向住持禀明了自己的想法。住持一听是会稽郡的富户杨家想在自己家里建一座佛堂,哪有不同意的。

赶紧派出一名高僧随着杨宗素到了杨家,确定下佛堂的位置,又向杨宗素推荐了会稽郡里有名的雕刻塑像匠人,在杨家的佛堂塑铸佛像。

寺里派出的高僧,在杨家佛堂的位置确定之后,就开始盘坐在佛堂为杨老头诵经。佛像铸成后,佛寺还来了几位佛爷,专程为杨家佛堂的佛像开光。

见佛寺这么尽心尽力,杨宗素也是激动不已。

杨家佛堂佛像开光的第二天,杨宗素就让家里准备了许多吃食,让家里的仆役们挑到佛寺,并许下承诺,说自己家三个月内,每天都会准备一些吃食送到会稽郡各处的佛寺,请师傅们为杨老头祈福。

于是,在杨家的佛堂,每天都有一位从佛寺来的僧人,为杨老头诵经祈福。

而杨宗素自己,在走遍会稽郡内所有的佛寺之后,各处佛寺的住持都认识了杨家的这位信徒,杨宗素孝子的名声,在会稽郡也愈发响亮。

某天,杨宗素独自带着吃食去某处稍微偏远点的佛寺进献。进山的时候,走错了路,转过了几道小径之后,冷不丁在某座山下看到了一处石龛。

在这石龛的下面,有一个相貌类似胡人的僧人盘坐着在石头上闭目念经。这个僧人又老又瘦,身上褐色的袈裟都起毛了。

杨宗素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山势,心想,莫非这就是师傅们说过的苦行僧。

于是,杨宗素慢慢走到这个老和尚面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和尚行了一礼。

大师,弟子有请了。您一个人住在这人迹罕至的的山里修行,身边也没有仆役照顾,就不怕被山中的野兽袭击吗?

不过,想来您一定是得到了释家的真义。能够教导一下弟子嘛?

听到杨宗素的问话,那个老和尚缓缓睁开了眼,给杨宗素回了一礼。

贫僧俗姓袁,祖上住在巴山。从祖上开始,家族开支散叶子弟繁多。有的散住在弋阳各地,能够接续祖业。有的擅长长啸吟笑隐居方外山林,俗世里的那些诗人很是追捧他们,还写了很多诗称赞他们,让他们声闻天下。

还有一支姓孙,也是家族里的人。这一支族人喜欢游历俗世,要么在权贵豪门的庭院之中谈笑风生,要么在市集平民会集摆弄戏谑。他们但凡现身俗世,都会给人们带来利益好处。

至于我,崇尚佛法,对他们那一套把戏看不起。情愿远离尘世,独自在山中修行。饿了就采些树上掉落下来的果实,渴了就喝点溪谷里的潺潺清泉。

歌利王割截身体,菩提投崖舍身饲虎是我在山里修行的最高目标。遗憾的是,我在这里修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虎狼来把我吃掉。即便是虎狼来了,我也愿意被它们吃掉。

倒是施主,你怎么来到了我的修行之地?

听得老和尚说的这么高大上,杨宗素对他更是佩服不已,于是便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去佛寺送餐然后迷路走到这里的事情说了一遍。

末了,回想起老和尚刚才说的“即便是虎狼来了,也愿意被它们吃掉”的话,杨宗素心里有点了想法。把吃食放下之后,又恭恭敬敬地向老和尚行了个大礼。

大师啊,您真是实打实的高僧啊。能够舍身不顾,哪怕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饲养山里的野兽,可谓是仁勇到了极点。山外的那些僧人和您比起来,拍马也追不上你的佛心。

刚才,听了大师的指教,弟子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不该开口。

那你说吧。老和尚看着杨宗素放在地上的吃食,和颜悦色的说道。

弟子的父亲生病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请来很多郎中服了很多药石一直没有什么效果,每天像个活死人一般躺在床上一口气进一口气出的,作为儿子,我是昼夜担心,可是又不知道有什么法子。

好在后来有个医生,在给父亲诊治之后,告诉我是父亲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不能用活人的心救他的话,他只能永远像个活死人那样躺在家里直到掉气。可是又能到哪里去找到活人的心来救父亲的命呢。

刚才听大师说,您愿意把自己的身体提供给豺狼虎豹,以解决它们的饥饿之苦。但这种想法和舍命于人比较起来,还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弟子在想,大师都愿意把自己的身体让豺狼虎豹吃的,不知道大师能不能把您的心给我,让我回去救救我的父亲。恳请大师考虑一下啊。

听了杨宗素的话,老和尚把手竖在心前,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施主,你说的很对。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我开始的想法层次有些低了。反正都是脱出这身臭皮囊,用我的身体去喂山里的野兽,确实也比不上救人一命。

施主说的不情之请,贫僧答应就是。只是,今天到现在我还滴水未进,希望在死前能饱餐一顿,也免得死后坠入阿鼻地狱。

这下,杨宗素可是又惊又喜,眼前的老和尚居然愿意用他的心来救自己的父亲。

杨宗素颤抖着双手捧着吃食膝行到老和尚的面前,把吃食递给老和尚。

看着杨宗素递过来的吃食,老和尚毫不推辞,风卷残云几下就将杨宗素送过来的吃食消灭的一干二净,还有意犹未尽的样子。

吃完吃食之后,老和尚抹了抹嘴巴,对杨宗素说。既然我已经吃过了东西,那也应当兑现承诺。不过,在兑现之前,先让我拜下四方的神灵。

随即,老和尚就站起了身,从石龛下走了出来,站定之后,整了整身上的袈裟,开始向上下四方行礼。

杨宗素也退在一旁,看着老和尚行礼。

不过,等老和尚向上下和东方行礼之后,他却停了下来,朝杨宗素看了一眼之后,噔的一声猛地跳到了石龛后的大树上。

杨宗素被老和尚的动作吓了一大跳,愣在石龛前半天没有做声。莫不是老和尚在自己面前显露一下他的神通吧,毕竟,这树有那么高,而且,老和尚又是硬生生地跳上去的。

转念,杨宗素又是一喜。这老和尚能跳这么高,想来身体一定极好,用他的心来救父亲的话,功效一定极好。

于是,杨宗素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老和尚。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老和尚才从树上跳下来。

老和尚跳下来之后,示意杨宗素盘坐下来,然后问杨宗素。施主,你刚才是向贫僧求什么?

杨宗素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先前听大师说愿意用自己的身体饲喂山里饥饿的野兽,所以,弟子相求于大师,想大师能把心提供给弟子,以便弟子回去救生病的父亲。

老和尚也盘坐了下来。是啊是啊,我都差点忘记这事了。贫僧是答应施主了。施主也是释家弟子,在这事之前,贫僧想说一段自己领悟的《金刚经》的妙义,不知道施主愿意学吗?

见老和尚说的郑重其事,杨宗素也不疑有他,接过老和尚的话,弟子打小就尊崇佛法,今天有幸在这里碰见大师,哪有不听的道理呢,还请大师赐教。

老和尚说,施主,《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觉得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杨宗素沉默了半天,不知道老和尚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看杨宗素沉默,老和尚顿时笑了。三心不可得,当体即空,就是真如自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施主想要我的心,也是不可能得到的。

说完之后,老和尚站起身,长啸一声,跳到石龛上。然后变成了一头褐色的猿猴,在杨宗素惊诧的目光里,几步就跳进山林,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和自己说了半天佛愿佛经并吃了自己进献给佛寺吃食的老和尚竟然是一头猿猴,自己还央求它让把心掏出来救自己的父亲。

看着猿猴离去的杨宗素顿时吓得个半死,来不及多想什么,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山里。

至于逃回去的杨宗素,后来是继续信佛,还是怎么样了,说这个故事的人没有说。不过,这只会念《金刚经》的猴子,在老吴创作大师兄的时候,肯定激发了老吴的灵感。

别的不说,就光师徒一行西行路上打尖借宿的时候,都是大师兄充当先行官,既然唐朝的猴子都能念经,那王莽篡汉时的天降神猴,会各地的语言和方言,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