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24章 突然发难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24章 突然发难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2:04:44

然而,这都是以巨大的国库支出为代价换来的,

谁能想到如今,竟会面临如此这般“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

这崭新的一年,天顺八年,才刚刚开始,

可大明朝国库里的存银,却已然清零见底了!

为了彻底解决当前大明朝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从而让国库得以充盈起来,

昨天,也就是天顺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初六,新年后的第一天,

这天,朱祁镛特意在上书房安排了一场极为“机密的会面”。

此次,被召见的大臣,乃是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丘浚,

这场会面的核心要点,只有一个,

那便是如何继续深入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

而具体的改革措施,

朱祁镛内心之中已经想好,其打算学习清朝的雍正皇帝,

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全面推行

“取消人丁税、摊丁入亩,并按照实际拥有的田亩数量、质量来征收税款”;

其二,则要坚决落实,

无论是皇室藩王,还是各级官员以及士绅们,

都必须一视同仁地,缴纳赋税、承担相应的劳役差事,

即“官绅一体纳粮、纳税、一体当差”的政策。

要知道,大明王朝一直以来所沿袭的旧制当中,

那些皇室藩王、各级官员以及士绅等统治阶层的名下之土地,

诸如农田、山地乃至矿山等等,都是无需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的。

不仅如此,他们这些人的家族成员,同样也不必去服徭役。

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导致了许多拥有土地的普通农户,为了逃避沉重的税负和繁杂的徭役,纷纷选择将自家名下的土地主动投靠到当地士绅阶层的名下。

长此以往,大明朝能够征收到的税款越来越少,

而百姓的负担却愈发沉重,最终必将使得,整个大明朝的财政状况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

但要证真,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之国策,却风险极大,

要知道这可是直接向统治阶层出手啊!

稍有不慎,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让整个大明王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那时,朱祁镛的皇位或许将不复存在,就连他本人也会有性命之忧。

正因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所以就在昨日,

朱祁镛特意秘密召见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丘浚,希望能从他那里听到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由朱祁镛亲手任命、委以重任推行改革的大臣丘浚,

居然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的人。

当时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于是,就在今日这个正月初七,开年后的首次大朝会上,

气氛庄重而肃穆,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洒下,照亮了那金碧辉煌的太极殿。

当朱祁镛,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群臣,

然后缓缓开口,刚刚宣布完关于两个边疆将军府——奴儿干将军和建州将军的人事任命决定之后,

整个朝堂,还沉浸在这一决策所带来的余波之中时。

然而,就在此时,

突然间,一声充满怒气的质问之声如惊雷般炸响:

“老臣,听闻陛下,竟然想要打破太祖皇帝所钦定的,

‘士绅不纳税、不纳粮、不当差’这一本朝根本国策!

不知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这声质问,犹如一把利剑,瞬间刺破了原本看似平静的朝堂氛围,使得在场众人无不惊愕失色。

一时之间,无数双朝臣的眼睛都聚焦在了发声的,负责教导太子朱见深和诸位皇子们的学业的五朝老臣太子太傅——天下文人领袖王直的身上,

有人面露震惊,有人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而更多的人,则是将目光投向了龙椅上的朱祁镛,

等待着这位天子给出回应,

刹那间,整个朝堂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陛下,万万不可产生如此念头啊!

士绅阶层乃是我大明朝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呀。

倘若真按您所想那般去执行,

那么我大明距离灭亡,恐怕就不远矣!”内阁阁臣之一、宗教部部长——这位历经五朝的老臣高谷,满脸忧虑之色,痛心疾呼的进谏道。

“确实如此啊,陛下!

‘士绅不纳税、不纳粮、不当差’这条国策可是太祖皇帝亲自定下的啊。

难道陛下您想要成为违背祖训的不孝子孙吗?”另一位内阁阁臣、科学院院长也是五朝老臣的陈循,此刻亦是情绪激动地高声质问道。

紧接着,理藩院军机大臣徐有贞,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态,

“陛下,此举实乃祸乱国家之大计,

微臣作为军机大臣,在此第一个表示坚决反对!”

徐有贞义正言辞,旗帜鲜明地展现出自己对这项提议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态度。

徐有贞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佬们纷纷响应,毫不犹豫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只见那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王竑率先站出来,义正言辞地高呼,

“臣,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王竑,坚决反对!”其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朝堂之上回荡不休。

紧接着,军机大臣、兵部左侍郎秦纮亦挺身而出,拱手作揖,大声说道,

“臣,军机大臣兵部左侍郎秦纮,对此决议持反对态度!”他面色凝重,目光如炬,显示出内心的决绝。

随后,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丘浚向前一步,语气沉稳但充满力量地道,

“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丘浚,强烈反对此项决策!”其身姿挺拔,仿佛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与此同时,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商洛也毫不示弱,朗声道:

“臣,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商洛,坚决反对!”他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策略的深深忧虑。

刑部尚书江渊,更是当仁不让,跪地叩头,高声喊道,

“臣,刑部尚书江渊,反对!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吏部左侍郎王翱,同样迅速起身,抱拳施礼,言辞恳切地表示:

“臣,吏部左侍郎王翱,反对!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此时,文臣之首,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彭时,压轴登场。

只见其他深吸一口气,缓声说道,

“臣,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彭时,也坚决反对。

陛下,此乃取乱之策,万万不可行啊!”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尽显忧国忧民之情。

待彭时表态完毕,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哗然。

剩余的大理寺、督察院、通政寺、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尚宝寺、钦天监等众多部门的满朝文官,见诸位重臣皆已表明态度,便不约而同地齐刷刷跪了下去。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乌压压跪倒一片,

众人齐声高呼,

“陛下,请慎重考虑,此策实不可行!”

那呼声震天动地,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了文臣的决心与勇气。

如此局面,竟然还没完。

只见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就在这时,一个威严而响亮的声音响起,

“臣,五军都督府大都督钱钦,斗胆进言,

臣坚决反对此事,

请陛下万万不可存有如此想法啊!”

说话之人乃是功臣武将之首,钱国公钱钦。

他声如洪钟,震耳欲聋,那一脸的坚定让人无法忽视。

紧接着,又一道声音传来:

“臣,兵部尚书钱钟,同样表示反对,

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务必慎重对待!”这发声者,正是兵部尚书闽国公钱钟。

随着钱国公和闽国公,钱家两位国公率先表明态度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哗然,

一大群武将,纷纷跪地高呼,表示反对之意。

其中竟然还有朱祁镛的最最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胡容和探查司司长胡松,两人。

武将们,一个个神情肃穆,目光坚定地望着龙椅之上的皇帝朱祁镛。

此刻,整个大明朝堂的文武大臣们,无一例外地全都跪了下去,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拜倒在了朱祁镛的脚下,齐齐反对,

在这样浩大的声势面前,

朱祁镛,原本满满的信心,瞬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朱祁镛,只觉得自己如同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孤舟,

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淹没,而且还是被自己一手所提拔起来的群臣们所背叛所抛弃了,

面对群臣的齐声反对,

朱祁镛,倍感无比的失落无奈与巨大的挫败感,还有背叛感。

良久之后,朱祁镛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

“罢了罢了,

朕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监国,到如今天顺八年(公元1457年)

将近21年的时间内,

每天都是在处理国事,从未有一天轻松过,

如今太子,虚岁也已经年满15岁了,成年了,也是时候该监国理政了,

国事繁忙,让朕心力交瘁。

最近一年来,朕深感身心疲惫,需要静养,

从今日起,由太子监国打理政务。

彭时、商洛、李贤、钱钦、于谦、王骥,六位爱卿,负责辅佐太子,

共同打理朝政之事。

好了,众卿平身,退朝吧!”

说罢,朱祁镛满脸落寞之色的,转身步履蹒跚地离开了太极殿,

只留下一群仍跪于地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