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26章 士僚一体纳税上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26章 士僚一体纳税上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2:04:44

官僚士绅,可以是退任的官僚,或是官僚的亲属,

甚至可以是受过教育的地主,他们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一定地位、发挥一定功能的一个阶层。

“士”指的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即士族。

而“绅”本意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子,后引申为束绅之人,泛指地方上有势力、有地位的人。

因为士绅崛起,全靠科举,

而皇权又是科举制定者,拥有最终解释权,

所以隋唐之后的士绅,从一开始就在地位上和汉朝以来的士族有着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士绅”,在传统豪强背景下连寒门都算不上,

因为相比于实际掌控帝国且世代荣华富贵的世家大族,

士绅首先没有财政权和军权,更没有世袭的资本,

所以他们首先要努力,其次要高度依赖皇权。

在当时的隋唐统治者看来,这样的庶族,是皇权能够彻底打垮士族的利剑,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特别是北宋立国后的宋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科举录取规模,

大量庶族子弟,得以鲤鱼跃龙门,进入北宋帝国的体制内,并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文官集团,并进一步巩固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兵权并彻底终结士族时代开始,

庶族,通过科举制度最终开创了庶族统治的时代,

而因为此时的庶族并无显赫的家族背景,更无法获得世袭的特权。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奋斗成果,

文官集团纷纷在政府机构外购置田园,

因为此时的宋朝经济高度发达,税收主要倚靠工商手工业的帝国对农业依赖始终不强,

因此对土地兼并的抑制相对较轻;

加上因发达经济带来的官员高薪,

于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就已经非常严重,

文官集团尽管没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却想方设法地恩荫子弟,造成了北宋冗官横行,相应的士绅阶层也空前扩大。

在北宋这个士绅形成的时代,

文官集团大量购买田产土地,并利用宽松的政治环境和雄厚的财力参与商业,

这使得宋朝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于是就有了之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王安石变法”。

但问题是,无论范仲淹还是王安石本身都是士绅阶层,

纵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但也难以提出两全其美的方案,

结果就是北宋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国策来回反复,

北宋三冗负担更加沉重,最终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走向灭亡。

而士绅的崛起,本质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生产力的提升,

而两宋作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注定为士绅阶层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空间。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统治核心长期位于北方,特别是关中和华北平原地区。

不过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下,生灵涂炭的北方经济遭遇了巨大的破坏,人口也在两晋、唐朝后期和北宋亡国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南迁。

人口的南迁,除了导致北方豪强贵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基础,不得不接受彻底沦落的命运,还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立国后,由于国土面积较之北宋更加迷你,

于是帝国财政更加依赖于工商手工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江南”之地,成为南宋帝国经济重心后,这里也成为士绅阶层最重要的产生地,

因为在古代,想要寒窗十年考取功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这意味着士绅,从一开始就是阶级固化大背景下部分人的“专利”。

在皇权制度下,所谓的“富贵”一般都是“先贵而后富”,

这就意味着士绅家族,想要保持家族长盛不衰,就必须要族内子弟入仕,或者收养聪明男孩考取功名,亦或者将族内女儿嫁给其他宗族子嗣并与之结成互惠互利的联盟,

如此方可将本家族地位至少保持八代,也就是至少两个世纪。

而其中的佼佼者,即范仲淹家族则从11世纪到20世纪,前后保持了将近1000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