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 第31章 势力整合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第31章 势力整合

作者:日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3 00:29:15

电影《加勒比海》,相信大家都看过,

头戴小三角,驾驶一条快船,在海上威风凛凛,横冲直撞,谁都不放在眼中,军官也照杀不误,

眼中看到的只有钱财,杀人如麻,那就是海盗。

海盗,顾名思义,是指在海上与沿海抢劫商船与城镇的强盗,和陆地上活动的土匪性质一样,

这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行当,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

海盗其实早已有之,只要是滨海地区,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时候自然会有抢夺事件发生。

东汉末年,海盗已经开始出现,

例如,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张伯路、顺帝阳嘉初年的海盗曾旌、灵帝时期的杭州胡玉、献帝时期的长江口薛州等。

宋元时期,海盗活动越来越频繁。

等到明朝,势力强大的海盗开始出现,如最早的海盗就是广东的李夫人。

大明朝的海盗势力是非常强大的,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非常少见。

明代的海盗往往是海盗加走私商人的双重身份,之所以这样全是因为朱元璋的“禁海政策”。

所以,明代的海盗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是:

明代海盗经商意识非常强,相对其他朝代只知道抢的海盗更有资金实力,因此,他们的战船就比较多,其先进程度甚至强于明朝政府军。

朱元璋联合方国珍剿杀张士诚之后,又在洪武三年(1371年)收编了方国珍的队伍,方国珍做了朱元璋的臣子,后来病死在了南京。

然而,方国珍占据的浙江东部三郡,温州、台州、宁波在方国珍统治下已经十数载。

当地百姓对方国珍也极为尊敬,因为朱元璋实施禁海政策,剥夺了当地人民出海为生的条件,人民生活大不如前,对朱元璋的统治是非常的反感,纷纷加入海盗队伍。

于是第一次海盗走私浪潮开始啦。

朱元璋在进行北伐北元的同时,也开始对各地海盗进行重点打击剿灭。

然而,海盗并不为所动,反而进行积极反抗。

洪武四年(1371年)五月,广州海盗李夫人、徐仙姑、钟福全等举兵于海上。

洪武六年(1373年)张汝厚、林福起兵。

前者被大明官军击败,后者被占城国国王奉明朝之命出兵击败。

但随着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日渐严厉,海盗作乱也愈发严重。

洪武十四年(1381年)潮州梅县,万安开始正式组建海盗武装。

洪武二十年(1387年)周三也在程乡县组织武装。

朱元璋多次派军清剿,而不得其踪迹,最终失败!

到永乐元年,海盗们开始互相联合,组成海盗联盟,公推广州钦州大海盗阮瑶,为东部海盗联军的首领。

永乐二十二年,经过20多年的不断出兵清剿,

东部海盗联军主力阮瑶部战败被杀,大规模的海盗集团势力开始消亡。

虽然大规模的海盗集团势力消亡了,但小规模的海盗势力仍然继续在流窜。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

在海商的暗中支持下,大规模海盗走私浪潮再次出现。

其中有两股海盗走私集团,势力最强大,

一股是福建厦门,金门群岛附近的海盗走私集团,有人数10万之众,这股海盗虽然叫海盗,但还是以走起为主,加上每年给当地官府送去大量白银,当地官府就帮忙隐蔽,朝廷并不知道。

另一就是福建北部靠近泉州晋江府地区的海盗,其首领叫黄萧养,自号“顺天王”,根据地在金门岛北面的海坛岛,拥有战船两千艘,部众十余万,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两股海盗势力,一南一北,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台湾海峡。

金门海盗上章已经说过,这次说一下,福建北部靠近泉州晋江府地区的海盗,其头领是“顺天王”黄萧养。

说起“顺天王”黄萧养,那也是一个雄主。

黄萧养,出身于佃农,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因为田地之争伤了人命,被官府抓入大牢准备被杀头。结果遇到大赦被放了出来,

因为无以生计便做了海盗。被抓之后刚要被斩,得到了晋江徽商李家之主李五的帮助,越狱成功。

黄萧养在狱中认识了一位狱友,是个江西商人。

二人在本地海商李五的暗中帮助下,藏利斧于饭桶之中。

趁着夜色,二人砍断脚镣,率领囚徒冲入军器局,夺取了刀枪剑戟和盔甲等,

攻击府衙不成,便乘船出海。

官军乘三艘战船追击,不想被黄萧养率囚犯在海边伏击大败。

黄萧养占据了海边周边村落后,竟然公然造反,二十天内发展到万余人。

自宣宗五年,6月开始,接连进攻福建各县城。

九月份黄萧养出动船只五百余艘、数万人围攻泉州府。

福建都指挥使王清前来救援,但因为沙角尾水浅战船搁浅。

黄萧养部迅速出击,活捉王清。因王清拒绝喊话让守城官兵投降,被黄萧养怒杀。

其后,黄萧养自号“顺天王”,正式建立政权,自称皇帝,拥战船两千艘,部众十余万。

正统元年(1436年)春,黄萧养亲领大军对战略要地广州佛山堡发动进攻。

在此处,他遇到了“佛山二十二老”的坚决抵抗。

这个“佛山二十二老”虽然不是“五老兴隋”那样的牛人,但也都是佛山地面的地主或知名人士。

佛山“二十二老”是以梁广、霍伯仓、冼灏通等人,组建的宗族子弟,与退伍军人曹溰与乡绅二李—李福全、李善祥、简彦文、伦逸安等组织民团。

在民团地坚决抵抗下,黄萧养攻打佛山的行动竟然大败。

之后,黄萧养领兵船一千七百多艘,兵卒十余万进攻佛山。

广东军方得知消息后,立刻驰援佛山,由都指挥使李昇率领。黄萧养见状,故伎重演诈败而逃,到小港埋伏好了。

官兵、民团在追捕中因海水退潮兵船搁浅被黄萧养打败。都指挥使李昇、大将何贵、“二十二老”之一的霍仲孺被杀。

正统六年,大明朝迅速派遣军队进攻黄萧养,

监国雍亲王朱祁镛趁机将自己军中新收拢的人才董兴、姚麟、孟鉴、杨信民,

四人分别安插到两广军队之中担任千户,随广东总兵韩雍,广西总兵范并,全力进剿;

福建总兵葛稽领下属兵卒开赴广州;

12月17日双方大战,最终,黄萧养被俘后被杀。

同时被俘被杀的还有“伪太王”黄大纲;

“伪太子”贰仔,萧养的侄子;其余3人皆“伪”公、侯、伯,太傅、都督、尚书、都御史等官。

此战中,明朝广东总兵韩雍,广西总兵范并,福建总兵葛稽,广东千户姚麟,4人也一同遇难殉国。

战后,立下大功的杨信民升为广东总兵一职,董兴升为广西总兵,孟鉴升为福建总兵。

至此,到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

东南沿海三省军权,广东,广西,福建,落入监国雍亲王朱祁镛手中。

就在黄萧养与官军鏖战之时,周义良、温观彩越狱成功后也开始造反,新会县海盗黄三等聚众生变。

他们接受了黄萧养的册封,于黄萧养与官军大战的同时,领兵三万余人、战船千余艘,进攻新会。黄萧养兵败后,黄三等人继续与明军周旋,同时联系福建金门岛的海盗共抗明廷。

就在黄萧养失败前后,福建金门岛地区的海盗开始与广东合流。

到正统七年,1442年,漳州海盗陈万宁、张秉彝、陈宽让、严复、严启盛,先后依附金门群岛上得建文一脉太子朱国复,

后被太子朱国复派人加以整合。

至此,在明廷的打击下,两股海盗势力,整合成一股,整个东部海域成为建文帝一脉太子朱国复的势力范围。

建文帝一脉太子朱国复的势力在东南地区同样大涨,紧跟雍亲王朱祁镛得步伐!

看来双方大战不远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